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心定和尚從「業力論」談光明在望,大殿座無虛席,現場1310位聽眾同赴盛會聆聽佛法要義,線上觸及人數逾萬人。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佛光山惠中寺2025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首場禮請佛光山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從「業力論」談光明在望。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心定和尚闡述,行為、語言、起心動念分別構成身、口、意三業,凡是有利於人者,稱善業。他強調,只要有一念善心,就有一絲希望。 人間社記者童瀚誴攝
圖說: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右)頒發感謝狀給主講人心定和尚(左)。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東森新聞台氣象主播王淑麗上台獻花,給主講人心定和尚。 人間社記者黃嘉偉攝
圖說:國際佛光會中區協會會長林宏弦上台獻花,給主講人心定和尚。 人間社記者童瀚誴攝
圖說: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心定和尚從「業力論」談光明在望,大殿座無虛席,現場1310位聽眾同赴盛會聆聽佛法要義,線上觸及人數逾萬人。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首場 心定和尚從業力談光明在望
2025-06-01
一連29場,眾所矚目的佛光山惠中寺2025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5月31日登場,今年主題為「向前有路」,首場禮請佛光山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從「業力論」談光明在望。和尚深入淺出,以有趣的生活小故事讓聽眾明瞭行善積德的重要性。大殿座無虛席,現場1310位聽眾同赴盛會聆聽佛法要義,線上觸及人數逾萬人。
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講座前引言,心定和尚善說能寫、精通梵唄及儀軌,講經弘法時,善於舉故事及實例來表達深奧的佛理,也常別出心裁編纂許多佛門詩偈,以教唱的方式加深聽聞者的印象。心定和尚慈悲為懷,如同彌勒菩薩般笑容可掬,亦如觀世音菩薩般有求必應,其溫煦慈悲讓人如沐春風。更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大師「四給」精神關懷眾生,以慈善事業作為泰國弘法的重點,並致力於將大乘佛教經典翻譯為泰文,讓人間佛教扎根於泰國。
心定和尚闡述,行為、語言、起心動念分別構成身、口、意三業,凡是有利於人者,稱善業;有害於人者,稱惡業。他強調前世思想習性會影響今生,只要有一念善心,就有一絲希望;一念轉變,便可使人生從黑暗走向光明。他說,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即是實踐善業。
「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慚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心定和尚以《雜阿含經》說明身口意的三善業與三惡業如何影響未來與來生,依循「三好」為人處事,便是愛護自己、累積善業。當下的善念會立即轉化為正能量,習慣與思想也將延續至來生,他以因果為例,強調前世修善積德造就今生的面貌,若傷害、虐待動物,來生必招惡果;給人歡喜、信心、希望、方便皆源於善心,必得善果。
心定和尚進一步闡釋業力論,說明今生的貧富、愚智皆源於累世業力的累積,透過行善守護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常行佈施幫助他人,人生得以轉惡向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心念的轉變可以增長福報,即使是微小的善舉,若能隨喜,亦可成就大善。和尚援引《雜阿含》∶「唯有罪福業,若人已作者,是則已之有,生死未曾捨,如影之隨形,修德淳厚者,善趣長受樂」提醒大眾即時行善,積德者必得好人緣、廣受敬重人見歡喜。他更以物理學的「質量不滅定律」比喻業力,強調其生生世世的延續性。
心定和尚總結,身體的基因雖源於父母,思想卻是前世所帶,因此,每個當下的心念至關重要,如同星雲大師所言∶「什麼都可以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學佛者能善待他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明、幸福。與會大眾聽得法喜充滿,以熱烈掌聲感謝心定和尚的智慧法語,引領大眾從佛法角度照見未來的希望。
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講座前引言,心定和尚善說能寫、精通梵唄及儀軌,講經弘法時,善於舉故事及實例來表達深奧的佛理,也常別出心裁編纂許多佛門詩偈,以教唱的方式加深聽聞者的印象。心定和尚慈悲為懷,如同彌勒菩薩般笑容可掬,亦如觀世音菩薩般有求必應,其溫煦慈悲讓人如沐春風。更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大師「四給」精神關懷眾生,以慈善事業作為泰國弘法的重點,並致力於將大乘佛教經典翻譯為泰文,讓人間佛教扎根於泰國。
心定和尚闡述,行為、語言、起心動念分別構成身、口、意三業,凡是有利於人者,稱善業;有害於人者,稱惡業。他強調前世思想習性會影響今生,只要有一念善心,就有一絲希望;一念轉變,便可使人生從黑暗走向光明。他說,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即是實踐善業。
「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慚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心定和尚以《雜阿含經》說明身口意的三善業與三惡業如何影響未來與來生,依循「三好」為人處事,便是愛護自己、累積善業。當下的善念會立即轉化為正能量,習慣與思想也將延續至來生,他以因果為例,強調前世修善積德造就今生的面貌,若傷害、虐待動物,來生必招惡果;給人歡喜、信心、希望、方便皆源於善心,必得善果。
心定和尚進一步闡釋業力論,說明今生的貧富、愚智皆源於累世業力的累積,透過行善守護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常行佈施幫助他人,人生得以轉惡向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心念的轉變可以增長福報,即使是微小的善舉,若能隨喜,亦可成就大善。和尚援引《雜阿含》∶「唯有罪福業,若人已作者,是則已之有,生死未曾捨,如影之隨形,修德淳厚者,善趣長受樂」提醒大眾即時行善,積德者必得好人緣、廣受敬重人見歡喜。他更以物理學的「質量不滅定律」比喻業力,強調其生生世世的延續性。
心定和尚總結,身體的基因雖源於父母,思想卻是前世所帶,因此,每個當下的心念至關重要,如同星雲大師所言∶「什麼都可以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學佛者能善待他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明、幸福。與會大眾聽得法喜充滿,以熱烈掌聲感謝心定和尚的智慧法語,引領大眾從佛法角度照見未來的希望。
最新消息
沙巴人間音緣佛光普照 500聽眾體悟星雲大師慈悲智慧
2025-11-27在雨聲、茶香與覺照間 溫哥華佛光人體驗禪心
2025-11-27佛光童軍三好家庭營 共築和諧與善念
2025-11-27丹佛講堂感恩節送暖 三好四給關懷社區警消與基層服務人員
2025-11-27曼城佛光人再展慈悲願力 捐贈物資助抗癌研究
2025-11-27菩提寺感恩節送暖 向人民保母致敬
2025-11-27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參訪佛館 讚歎佛光山行善「有影」
2025-11-2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母親──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4-3
2025-11-27員林講堂三好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點亮願力之燈
2025-11-26松信分會彩繪燈籠 社區里民歡喜豐收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