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芥子納須彌 雲岡石窟藝術特展開展
2024-12-07
世界文化遺產,佛陀紀念館看得到。12月7日《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藝術特展》於本館第一展廳登場。開展首日,湧入許多觀展民眾,雲岡研究院金牌講解員及文化遺產藝術研究中心講解員趙潤芳導覽,上午首先為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及副館長永融法師等人解說,布展團雲岡研究院副院長何建國、雲岡研究院文化遺產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晨等亦隨行聆聽。雲岡研究院文旅融合發展中心主任崔曉霞也主動為民眾導覽,展現專業解說的風範。晚間,館內在展場還有安排導覽培訓課,有法師、館員、佛光小姐大都參與聆聽。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它是佛教藝術的寶庫,也是巨大石雕藝術的代表傑作,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石窟群,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技藝精湛,彰顯五世紀佛教藝術的巔峰成就。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平城)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西元398年,鮮卑族拓跋珪建都平城,開啟了北魏平城時代的大幕,大同成為北魏平城時代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了北魏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雲岡石窟根據洞窟類型和造像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為文成帝時(公元460—465年)曇曜五窟的開鑿,帝佛合一,真容巨壯;中期為獻文帝、馮太后、孝文帝時(公元465—494年)皇家營造的大窟大像,富麗堂皇,窮諸巧麗;晚期為遷都洛陽後(公元494—524年)民間補刻的窟龕,精緻繁縟,法相綿延。雲岡石窟經千年滄桑,洞窟存在自然風化、開裂剝落等問題,雲岡石質文物的保護成為世界性難題。雲岡研究院在病害分析和保護材料研製方面加深科技投入,積極探索數位化保護,實現文化遺產的代際傳承。
此次雲岡研究院儼然將石窟搬到展場,展件有48組件,包括3座複製石窟,其中第19窟羅睺羅弟子像高達4.2公尺,也將第20窟複製到展場內,還有第38窟,整體展覽結合了實體文物、複製石窟、多媒體沉浸式投影,引領大家穿越時空走入雲岡。展期自2024年12月7日至2025年4月27日。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它是佛教藝術的寶庫,也是巨大石雕藝術的代表傑作,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石窟群,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技藝精湛,彰顯五世紀佛教藝術的巔峰成就。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平城)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西元398年,鮮卑族拓跋珪建都平城,開啟了北魏平城時代的大幕,大同成為北魏平城時代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了北魏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雲岡石窟根據洞窟類型和造像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為文成帝時(公元460—465年)曇曜五窟的開鑿,帝佛合一,真容巨壯;中期為獻文帝、馮太后、孝文帝時(公元465—494年)皇家營造的大窟大像,富麗堂皇,窮諸巧麗;晚期為遷都洛陽後(公元494—524年)民間補刻的窟龕,精緻繁縟,法相綿延。雲岡石窟經千年滄桑,洞窟存在自然風化、開裂剝落等問題,雲岡石質文物的保護成為世界性難題。雲岡研究院在病害分析和保護材料研製方面加深科技投入,積極探索數位化保護,實現文化遺產的代際傳承。
此次雲岡研究院儼然將石窟搬到展場,展件有48組件,包括3座複製石窟,其中第19窟羅睺羅弟子像高達4.2公尺,也將第20窟複製到展場內,還有第38窟,整體展覽結合了實體文物、複製石窟、多媒體沉浸式投影,引領大家穿越時空走入雲岡。展期自2024年12月7日至2025年4月27日。
最新消息
佛光童軍服務員木章訓開營 培育三好童軍領袖
2025-10-11人間佛教與藝術心心相連 光明大學講座與靜坐體驗
2025-10-11茶和天下・中秋雅集 萬年寺代表應邀出席
2025-10-11休士頓協會中秋聯歡會 月圓人圓法喜盈門
2025-10-11育華中學考生祈福會 600位應考生迎向光明
2025-10-11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講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2025-10-11香港義工中秋聯誼會 無私奉獻結善緣
2025-10-11三好燈塔學校 雙園國小學生愛讀《人間福報》
2025-10-11佛光山走入瑞典校園 以禪修啟發青年心靈
2025-10-11月圓人和 中天佛光人歡慶中秋
2025-10-11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