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天主教與佛教對談 探討正義與業之異同
2023-10-31
天主教與佛教對談10月26日於線上進行,討論神學中的正義與佛教的業之異同,共10人出席。召集人洛杉磯Valley College教授Michael Kerze提出,說到「正義」這個名詞時,通常大家會想到西方國家的正義女神:一手持劍、一手持天秤、雙眼矇上白布的樣貌。就如古埃及神話中,伊西斯女神將亡者的心臟拿來與「真理之羽」比較輕重的傳說也是一樣。
西來寺慧澤法師說,在東方文化中的閻羅王,起源於印度神話。其手中的「生死簿」就紀錄著每位眾生過去生所種下的善惡業緣,而死後就會隨著此善惡業報輪迴於六道之中,這就是佛教對於「業」的寫照。與西方及其他古文化的傳說,所提出概念有許多類似的看法。
Michael Kerze說,Samsara(輪迴)名相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一起流動」。行為、因緣果報會生生世世伴隨,直到它被消耗殆盡,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累劫的生命,與其他人的因緣果報會「一起流動」,因而產生共同的業報。慧澤法師回應說,佛教中的「輪迴」其梵文的意思即「流浪生死」。
福樂神學院學生Jeanie Hayes表示,在基督教傳統中,上帝永遠關注著世人的一舉一動,提醒基督教徒每天應該以真善美待人。而對於佛教徒是否也一樣,因為知道自己的所做所為終究會有相對應的因果報應,而在每日的行持中時時刻刻提起正念。
慧澤法師回應說,想要在每日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業,關鍵在於是否有提起「正念」,若人有正念,就能每時每刻都可以往真善美的方向前進。而日常生活中所造作的善業惡業,會決定將來往生的去向。因為佛教徒相信,人在往生的那一刻,過去所造作的善惡業緣,都會清清楚楚地呈現。因此在佛教的思想裡,輪迴往生的去向不是由神權所定奪,而是由每位眾生的善惡業緣來自我審判。
Father Alexei表示,在天主教中自我審判的教理,來自於《聖經》中「最後審判」的譬喻。當最後的審判來臨時,耶穌詢問世人時,眾人自我回答說:「當我們看見您飢餓時,我們給您食物,當您口渴時,我們不是給你喝水嗎?當我們看見您來作客,我們歡迎您,或當您衣不蔽形時,我們不是給你衣穿嗎?」
東本願寺的Rev. Noriaki Ito表示,在日本淨土真宗裡,認為凡夫眾生內心充斥著煩惱,需要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行為,以確保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從不說會開悟,但如果繼續審視自己,可以變得更有慈悲心。Michael Kerze從Taitetsu Unno的著作《火之河,水之河》中講述一位父親在深夜中接到警察局的通知。他在警局找到他的兒子坐在板凳上,父親沒有對他表達憤怒,而是坐在他旁邊說:「兒子,我辜負了你!如果我懂得如何做一位好父親,你今晚就不會坐在這個板凳上了!」這是一個多麼具有深度的反思啊!
對於下一次的會談,召集人Michael Kerze希望能探討關於佛教與天主教之間對於地獄的詮釋。上線參與對談的有天主教代表Saint Andrew教堂Fr. Alexei Smith、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教授Fr. James Fredricks、洛杉磯Valley College教授Michael Kerze、福樂神學院研究生Jeanie Hayes及佛教代表洛杉磯菩提寺住持照初法師、西來寺慧澤法師、東本願寺Noriaki Ito、Mayuki Nagami、慈濟基金會Debra Boudreaux及Sabrina Ho。
西來寺慧澤法師說,在東方文化中的閻羅王,起源於印度神話。其手中的「生死簿」就紀錄著每位眾生過去生所種下的善惡業緣,而死後就會隨著此善惡業報輪迴於六道之中,這就是佛教對於「業」的寫照。與西方及其他古文化的傳說,所提出概念有許多類似的看法。
Michael Kerze說,Samsara(輪迴)名相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一起流動」。行為、因緣果報會生生世世伴隨,直到它被消耗殆盡,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累劫的生命,與其他人的因緣果報會「一起流動」,因而產生共同的業報。慧澤法師回應說,佛教中的「輪迴」其梵文的意思即「流浪生死」。
福樂神學院學生Jeanie Hayes表示,在基督教傳統中,上帝永遠關注著世人的一舉一動,提醒基督教徒每天應該以真善美待人。而對於佛教徒是否也一樣,因為知道自己的所做所為終究會有相對應的因果報應,而在每日的行持中時時刻刻提起正念。
慧澤法師回應說,想要在每日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業,關鍵在於是否有提起「正念」,若人有正念,就能每時每刻都可以往真善美的方向前進。而日常生活中所造作的善業惡業,會決定將來往生的去向。因為佛教徒相信,人在往生的那一刻,過去所造作的善惡業緣,都會清清楚楚地呈現。因此在佛教的思想裡,輪迴往生的去向不是由神權所定奪,而是由每位眾生的善惡業緣來自我審判。
Father Alexei表示,在天主教中自我審判的教理,來自於《聖經》中「最後審判」的譬喻。當最後的審判來臨時,耶穌詢問世人時,眾人自我回答說:「當我們看見您飢餓時,我們給您食物,當您口渴時,我們不是給你喝水嗎?當我們看見您來作客,我們歡迎您,或當您衣不蔽形時,我們不是給你衣穿嗎?」
東本願寺的Rev. Noriaki Ito表示,在日本淨土真宗裡,認為凡夫眾生內心充斥著煩惱,需要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行為,以確保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從不說會開悟,但如果繼續審視自己,可以變得更有慈悲心。Michael Kerze從Taitetsu Unno的著作《火之河,水之河》中講述一位父親在深夜中接到警察局的通知。他在警局找到他的兒子坐在板凳上,父親沒有對他表達憤怒,而是坐在他旁邊說:「兒子,我辜負了你!如果我懂得如何做一位好父親,你今晚就不會坐在這個板凳上了!」這是一個多麼具有深度的反思啊!
對於下一次的會談,召集人Michael Kerze希望能探討關於佛教與天主教之間對於地獄的詮釋。上線參與對談的有天主教代表Saint Andrew教堂Fr. Alexei Smith、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教授Fr. James Fredricks、洛杉磯Valley College教授Michael Kerze、福樂神學院研究生Jeanie Hayes及佛教代表洛杉磯菩提寺住持照初法師、西來寺慧澤法師、東本願寺Noriaki Ito、Mayuki Nagami、慈濟基金會Debra Boudreaux及Sabrina Ho。
最新消息
趙元修、趙辜懷箴夏威夷講座 安定啟迪人心
2025-08-13達拉斯講堂佛學講座 開啟「幸福的密碼」
2025-08-13溫哥華社區文化生活講座 探索書法之美
2025-08-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
2025-08-13紐約佛光青年義工 台北道場參學
2025-08-13圓明書院親子共遊創作營 寓教於樂信仰傳承
2025-08-13底特律協會佛學講座 食輪轉法輪「食」在有佛法
2025-08-13香港佛光緣美術館陶藝展 凝聚虔誠與善念
2025-08-13紐約道場鹿野苑修持 體驗法喜與自然之美
2025-08-13柏林佛學講座 菩薩道修行指南《十住經》
2025-08-13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