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梵、隱、俗、閒、野 杭州西溪濕地值得一遊
2023-10-15
杭州有三西:西湖、西嶺印社、西溪濕地,其中西溪濕地公園,生態、生活加上深厚的人文底蘊,是遊杭州不可錯過,動靜皆宜,知性、感性兼顧的休閒好去處。
北宋亡,宋室南渡,宋高宗趙構一行倉皇的來到西溪,已疲憊不堪,見環境優美不想再走,說「歇歇,且留下吧」,「歇歇」諧音「西溪」,「西溪且留下」成了西溪濕地公園的招牌標語。
西,代表地理位置,位在杭州市的西邊;溪,代表水澤地帶,早期以太湖支流及天目山七條溪水匯集於此,是河流型的活水溼地。
西溪濕地公園水道、池塘密布,平均深度2米,最深約5米,河床淤泥最厚也達一米,2009年引入錢塘江水,是目前主要的水源,出水口流向京杭大運河。
歷史上,濕地面積曾達到60多平方公里,因人口都會區的發展面積逐漸縮小,目前保留約10.38平方公里,為西湖的1.5倍,水域面積約54%。
未成為國家公園前,本區叫做「蔣村鄉」,有12個村落,居民4000多戶,圍塘養魚、種桑養蠶維生,當時杭州70%的魚都來自此地,被稱為杭州的「活魚庫」,目前整個園區內還保留有大大小小的魚塘1066個,因不再餵養,魚類都已經野化自然生長繁殖,同時80%的面積為封閉式保育區,工作人員也不進入,動植物生態很豐富。
濕地內不准捕撈,但為控制魚量和生態,每年11、12月間會舉辦「乾塘節」活動,將部份魚塘水抽乾,讓遊客下塘體驗捕魚。
2003年杭州市政府在「生態優先、修舊如舊、人文為本、永續經營」的原則下,以「生活、生態、生產」布局整個空間,開始進行生態保護工程,居民全部遷出,整個溼地收歸國有,區內仍保留許多古建築及早期居民所遺留的房舍,經過一些修繕後,做為民宿,委外經營,叫做「十里芳菲」,整理維護的人工70%雇用原來的居民,2005年對外開放,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濕地公園。
早期河道並非全部相通,因此設有閘門,雨季時可調節水位,目前航道經過修整拓寬四通八達,閘門成為歷史遺留的景觀裝飾。
為維護堤岸,沿河岸打下3-4米松木樁護堤,松木浸在水裡,會分泌油脂能經久不壞,俗話說「七年海底不爛松」、「乾千年、濕萬年、不乾不濕就幾年」,因潮汐影響,近水面的部分會腐爛,因此每年11月會進行抽換已腐爛的木樁、進行河床清淤的工程,肥沃的淤泥置於堤岸上,有滋養植被及護堤的作用。」
當地特產為9月底10月初盛產的柿子,北宋時曾是進貢皇宮的「貢柿」,區內店家售賣紅柿也是一種景觀。
遊西溪濕地當然要坐船,一般大眾可搭大型的遊船;想要悠游自在晃蕩在水澤之間,也可租條搖櫓、泡壺茶,聽梢工擺譜,消磨水上時光也是十分愜意的享受。
西溪濕地規劃了「三堤十景」,一日遊不可能全覽,其中河渚街和秋雪庵二處特別介紹。
河渚街在「深潭口」,是早年的蔣村聚落,如今為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民俗人文底蘊深厚。
北宋末年天下大亂盜匪橫行,有蔣氏三兄弟組織民眾保衛鄉土,經朝廷表彰,敕地名為「蔣村」。
高宗南渡最後定都杭州當時叫「臨安」,由於隨行人數眾多造成當地缺糧,蔣氏家族為糧商,開倉賑民,並從外地購糧低價賣給百姓,且採「良心自助式」,投多少錢取多少糧,因而百姓暱稱蔣家老大為「蔣自量」,立祠「厚德堂」祭拜三兄弟,堂上匾曰「仁義流芳」,門聯云「德布四方功德何遜將相,功傳千古仁愛永存光芒」,歌頌蔣家樂善好施60年,受百姓愛戴。
西溪濕地河道密布,每年農曆端午節,周邊鄉鄰相會深潭口競舟,傳統民俗始於唐朝至今不衰,盛會時,河道內比試龍舟,戲台上唱曲、武術、舞龍舞獅,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常。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曾在深潭口觀賞蔣村龍舟,親敕「龍舟勝會」,後由當地人立碑,自此西溪龍舟聲名遠播。
西溪龍舟的地方色彩特別濃厚,有「滿天裝」、「半天裝」、「赤膊花舟」、「潑水花舟」等不同型態的舟艇,不比速度,而是以划漿是否整齊、捎公動作是否標準、姿態是否優美、龍船妝飾是否華麗來評定輸贏,因十分耗費體力,划船者清一色為男生,不傳女。
每艘船都有一隻「龍頭」為香樟木製作,賽後要取回家供奉;船身用較輕的水杉製作,整艘船用彩旗妝飾,非常的絢麗多彩吸睛,很有看頭。
蔣村是北派越劇的首演地,宗祠內在年節會邀請戲班演戲娛樂親友,鄉下地方早期沒有戲台都是落地演出,但觀看者眾多,後面的觀眾根本看不到,因此戲班子就搬來八仙桌,讓演員上去表演,好讓後面的觀眾也可以看得到,日久就衍生出戲台的型式,「河渚泛舟聽戲」是當地一大特色。
河渚街沿街都有傳統糕餅及特色小吃店,鮮紅的柿子和黑瓦白牆及碧綠的河道相互襯托,最為吸引遊客目光。
濕地深處有一孤島,當地人說「非舟不達」,一定要乘船登島,島上有「秋雪庵」,為西溪十景中最具人文氣息的一處。
看名稱,一般人直覺是座尼姑庵,其實是寺廟及文人聚會之所,始建於宋朝,原名「大聖庵」,明末有沈姓兄弟整建並延請名僧住持,因「水周四隅,蒹葭彌望,花時如雪」,「蒹葭」即蘆葦,詩經《蒹葭》詩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西溪有「三雪」桃為絳雪,梅為香雪,蘆為秋雪,因建築規模較小未達「寺」的規格而叫「庵」,沈姓兄弟請當時名儒陳繼儒取唐人「秋雪蒙釣船」意境,取名「秋雪庵」,1919年重修。
「秋雪庵」座北朝南,前後兩進,進山門後,第一進廳以佛教文化為主,正廳「靈峰下院」供奉釋迦牟尼佛。印度僧人慧理東來杭州,見一山峰,說是從印度飛來,稱「靈座飛來」,建五座以靈字命名的寺廟,靈峰寺為其中之一。「靈峰下院」指杭州西湖靈峰寺的分院,東側「圓修堂」供奉觀音菩薩,西側「報本堂」供奉地藏王菩薩,喩人要感恩報德飲水思源,因位處孤島香火並非鼎盛,反成為文人雅士所愛的隱居之所。
二進廳以文人聚會所為主,也有3座樓閣,眾多楹聯匾額皆出自當代書法名家之手,其中以東側的「彈指樓」最有名,門聯「說劍風聲座,題詩月滿樓」,雅士在此交流文采吟詩作對,不覺已經明月高懸,意指時光彈指而過。
「彈指樓」二樓名「消遙閣」,為古時文人雅士結社之處,原有董其昌書「彈指樓開」匾額,佛教指時間短暫為「彈指」,提醒世人珍惜時間。樓門外,東望一片蘆花盪稱作「秋雪灘」,秋天輕如棉絮的白色蘆花隨風飛揚,有如漫天飄雪,騷人墨客吟詩作對潑墨揮毫,欣賞「蘆雪」不亦快哉,現在每年11月管理單位還會舉辦「聽蘆節」活動,遊客可來此體驗古人靜聽秋風中蘆花娑娑的意境。
西溪濕地公園以「梵、隱、俗、閒、野」五大主題,維護生態、保留傳統、發展旅遊,是個成功的典範。
北宋亡,宋室南渡,宋高宗趙構一行倉皇的來到西溪,已疲憊不堪,見環境優美不想再走,說「歇歇,且留下吧」,「歇歇」諧音「西溪」,「西溪且留下」成了西溪濕地公園的招牌標語。
西,代表地理位置,位在杭州市的西邊;溪,代表水澤地帶,早期以太湖支流及天目山七條溪水匯集於此,是河流型的活水溼地。
西溪濕地公園水道、池塘密布,平均深度2米,最深約5米,河床淤泥最厚也達一米,2009年引入錢塘江水,是目前主要的水源,出水口流向京杭大運河。
歷史上,濕地面積曾達到60多平方公里,因人口都會區的發展面積逐漸縮小,目前保留約10.38平方公里,為西湖的1.5倍,水域面積約54%。
未成為國家公園前,本區叫做「蔣村鄉」,有12個村落,居民4000多戶,圍塘養魚、種桑養蠶維生,當時杭州70%的魚都來自此地,被稱為杭州的「活魚庫」,目前整個園區內還保留有大大小小的魚塘1066個,因不再餵養,魚類都已經野化自然生長繁殖,同時80%的面積為封閉式保育區,工作人員也不進入,動植物生態很豐富。
濕地內不准捕撈,但為控制魚量和生態,每年11、12月間會舉辦「乾塘節」活動,將部份魚塘水抽乾,讓遊客下塘體驗捕魚。
2003年杭州市政府在「生態優先、修舊如舊、人文為本、永續經營」的原則下,以「生活、生態、生產」布局整個空間,開始進行生態保護工程,居民全部遷出,整個溼地收歸國有,區內仍保留許多古建築及早期居民所遺留的房舍,經過一些修繕後,做為民宿,委外經營,叫做「十里芳菲」,整理維護的人工70%雇用原來的居民,2005年對外開放,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濕地公園。
早期河道並非全部相通,因此設有閘門,雨季時可調節水位,目前航道經過修整拓寬四通八達,閘門成為歷史遺留的景觀裝飾。
為維護堤岸,沿河岸打下3-4米松木樁護堤,松木浸在水裡,會分泌油脂能經久不壞,俗話說「七年海底不爛松」、「乾千年、濕萬年、不乾不濕就幾年」,因潮汐影響,近水面的部分會腐爛,因此每年11月會進行抽換已腐爛的木樁、進行河床清淤的工程,肥沃的淤泥置於堤岸上,有滋養植被及護堤的作用。」
當地特產為9月底10月初盛產的柿子,北宋時曾是進貢皇宮的「貢柿」,區內店家售賣紅柿也是一種景觀。
遊西溪濕地當然要坐船,一般大眾可搭大型的遊船;想要悠游自在晃蕩在水澤之間,也可租條搖櫓、泡壺茶,聽梢工擺譜,消磨水上時光也是十分愜意的享受。
西溪濕地規劃了「三堤十景」,一日遊不可能全覽,其中河渚街和秋雪庵二處特別介紹。
河渚街在「深潭口」,是早年的蔣村聚落,如今為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民俗人文底蘊深厚。
北宋末年天下大亂盜匪橫行,有蔣氏三兄弟組織民眾保衛鄉土,經朝廷表彰,敕地名為「蔣村」。
高宗南渡最後定都杭州當時叫「臨安」,由於隨行人數眾多造成當地缺糧,蔣氏家族為糧商,開倉賑民,並從外地購糧低價賣給百姓,且採「良心自助式」,投多少錢取多少糧,因而百姓暱稱蔣家老大為「蔣自量」,立祠「厚德堂」祭拜三兄弟,堂上匾曰「仁義流芳」,門聯云「德布四方功德何遜將相,功傳千古仁愛永存光芒」,歌頌蔣家樂善好施60年,受百姓愛戴。
西溪濕地河道密布,每年農曆端午節,周邊鄉鄰相會深潭口競舟,傳統民俗始於唐朝至今不衰,盛會時,河道內比試龍舟,戲台上唱曲、武術、舞龍舞獅,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常。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曾在深潭口觀賞蔣村龍舟,親敕「龍舟勝會」,後由當地人立碑,自此西溪龍舟聲名遠播。
西溪龍舟的地方色彩特別濃厚,有「滿天裝」、「半天裝」、「赤膊花舟」、「潑水花舟」等不同型態的舟艇,不比速度,而是以划漿是否整齊、捎公動作是否標準、姿態是否優美、龍船妝飾是否華麗來評定輸贏,因十分耗費體力,划船者清一色為男生,不傳女。
每艘船都有一隻「龍頭」為香樟木製作,賽後要取回家供奉;船身用較輕的水杉製作,整艘船用彩旗妝飾,非常的絢麗多彩吸睛,很有看頭。
蔣村是北派越劇的首演地,宗祠內在年節會邀請戲班演戲娛樂親友,鄉下地方早期沒有戲台都是落地演出,但觀看者眾多,後面的觀眾根本看不到,因此戲班子就搬來八仙桌,讓演員上去表演,好讓後面的觀眾也可以看得到,日久就衍生出戲台的型式,「河渚泛舟聽戲」是當地一大特色。
河渚街沿街都有傳統糕餅及特色小吃店,鮮紅的柿子和黑瓦白牆及碧綠的河道相互襯托,最為吸引遊客目光。
濕地深處有一孤島,當地人說「非舟不達」,一定要乘船登島,島上有「秋雪庵」,為西溪十景中最具人文氣息的一處。
看名稱,一般人直覺是座尼姑庵,其實是寺廟及文人聚會之所,始建於宋朝,原名「大聖庵」,明末有沈姓兄弟整建並延請名僧住持,因「水周四隅,蒹葭彌望,花時如雪」,「蒹葭」即蘆葦,詩經《蒹葭》詩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西溪有「三雪」桃為絳雪,梅為香雪,蘆為秋雪,因建築規模較小未達「寺」的規格而叫「庵」,沈姓兄弟請當時名儒陳繼儒取唐人「秋雪蒙釣船」意境,取名「秋雪庵」,1919年重修。
「秋雪庵」座北朝南,前後兩進,進山門後,第一進廳以佛教文化為主,正廳「靈峰下院」供奉釋迦牟尼佛。印度僧人慧理東來杭州,見一山峰,說是從印度飛來,稱「靈座飛來」,建五座以靈字命名的寺廟,靈峰寺為其中之一。「靈峰下院」指杭州西湖靈峰寺的分院,東側「圓修堂」供奉觀音菩薩,西側「報本堂」供奉地藏王菩薩,喩人要感恩報德飲水思源,因位處孤島香火並非鼎盛,反成為文人雅士所愛的隱居之所。
二進廳以文人聚會所為主,也有3座樓閣,眾多楹聯匾額皆出自當代書法名家之手,其中以東側的「彈指樓」最有名,門聯「說劍風聲座,題詩月滿樓」,雅士在此交流文采吟詩作對,不覺已經明月高懸,意指時光彈指而過。
「彈指樓」二樓名「消遙閣」,為古時文人雅士結社之處,原有董其昌書「彈指樓開」匾額,佛教指時間短暫為「彈指」,提醒世人珍惜時間。樓門外,東望一片蘆花盪稱作「秋雪灘」,秋天輕如棉絮的白色蘆花隨風飛揚,有如漫天飄雪,騷人墨客吟詩作對潑墨揮毫,欣賞「蘆雪」不亦快哉,現在每年11月管理單位還會舉辦「聽蘆節」活動,遊客可來此體驗古人靜聽秋風中蘆花娑娑的意境。
西溪濕地公園以「梵、隱、俗、閒、野」五大主題,維護生態、保留傳統、發展旅遊,是個成功的典範。
最新消息
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
2025-08-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
2025-08-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
2025-08-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沉默的威脅」
2025-08-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
2025-08-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
2025-08-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
2025-08-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
2025-08-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
2025-08-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
2025-08-13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