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置身科技盛世 心靈仍需佛法護航
2023-04-11
佛光山東禪佛教學院,4月9日邀請拉曼大學UTAR校長尤芳達博士為學生們授課,以其著作《須彌粒子II》為主軸,深入探討佛教與科學之間的關聯,引導大家在佛教與科學的交匯點上,尋求心靈的平衡與發展。透過深入的探討生命、教育與禪修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學會專注、靜心,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尤芳達把生命劃分為三個時代:生命1.0、生命2.0和生命3.0,分別對應基因傳承、知識傳承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他強調,在科學進步的過程中,人們要「勿忘初心」,牢記向上向善的重要性。
尤芳達指出,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旨在激發學習興趣,而非製造產品。他將教育比喻為有機園地,與農耕種植的概念相似。教育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有機園地,而不是擁有流水線生產的工廠工業區。
在當今社會,成長心態和同理心至關重要,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外適應能力和學習熱忱亦是當前社會亟需的品質。
課程中,尤芳達還提到,時代變遷和資訊爆炸導致人心容易分散,陷入所謂的「流浪走神」。這種狀態使人感到孤獨、寂寞,甚至常常陷入負面情緒和憂鬱,感受到人生的無意義。他強調,要應對這些負面情緒,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專心」和「靜心」。
尤芳達從佛教禪修的角度分析如何讓人心靜下來,除了情緒調整外,靜思禪修是讓人專注於當下的關鍵。並以「選擇與平行世界」的概念,引導學員們反思自己的思惟模式。同時引用科幻故事情節,引證「如果在給你重回選擇之前,你即使是做了許多不同的選擇,依然還會覺得自己最初的選擇才是你真正喜歡的。」
世界千變萬化,人們容易陷入對過去的回憶和後悔著迷,總覺得現在的不堪是源自過去的錯誤選擇;面對未來即將來臨的挑戰和未知的恐懼而煩惱。「未知是你無法預測的,所以人們會懼怕,因此而煩惱。過去也好,未來也罷,這些都是自尋煩惱的根源。」
要擺脫這些負面情緒,人們必須學會接受一切,更需要接受所有未來的結果、難題和挑戰,放下過去的回憶,專心於當下的學習和生活,靜心於應對過去和未來。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習,不僅可以擺脫負面情緒,也可以改變腦神經的系統。
課程引起學員們熱烈的迴響,踴躍提問,有人針對教授所提及,宇宙的意義是人類覺得需要而存在的,那麼學佛是不是沒有意義的存在?尤芳達表示,宇宙的存在本身是不需要意義的,只是在經過幾萬年之後,文明逐漸形成而開始為宇宙找一個意義,而這也是人類文明的煩惱。因為人類執著於尋找意義而產生煩惱,也是因為這個緣起,佛陀才為世人找到一個解脫的方式。所以佛的存在是一種因緣而不是意義。
蔡立豐問道,「如何讓自己做到放下或者簡單化看待事情問題?」尤芳達答道,這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好壞之分,是自己的意念判斷決定了好與壞。事實上,只要自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專心和靜心,更不要忘了初心,肯定可以迎刃而解。最重要的是,放下不代表不理會,而是去接受,接受一切,因緣法本來就是自然存在的,不強求就能讓自己做到放下,更不會複雜地讓自己陷入煩惱。
此次課程為學員們提供了深刻的啟示和思考,充分體認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智慧和價值,將佛教與科學交流與融合,以其產生積極的影響,推動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
尤芳達把生命劃分為三個時代:生命1.0、生命2.0和生命3.0,分別對應基因傳承、知識傳承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他強調,在科學進步的過程中,人們要「勿忘初心」,牢記向上向善的重要性。
尤芳達指出,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旨在激發學習興趣,而非製造產品。他將教育比喻為有機園地,與農耕種植的概念相似。教育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有機園地,而不是擁有流水線生產的工廠工業區。
在當今社會,成長心態和同理心至關重要,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外適應能力和學習熱忱亦是當前社會亟需的品質。
課程中,尤芳達還提到,時代變遷和資訊爆炸導致人心容易分散,陷入所謂的「流浪走神」。這種狀態使人感到孤獨、寂寞,甚至常常陷入負面情緒和憂鬱,感受到人生的無意義。他強調,要應對這些負面情緒,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專心」和「靜心」。
尤芳達從佛教禪修的角度分析如何讓人心靜下來,除了情緒調整外,靜思禪修是讓人專注於當下的關鍵。並以「選擇與平行世界」的概念,引導學員們反思自己的思惟模式。同時引用科幻故事情節,引證「如果在給你重回選擇之前,你即使是做了許多不同的選擇,依然還會覺得自己最初的選擇才是你真正喜歡的。」
世界千變萬化,人們容易陷入對過去的回憶和後悔著迷,總覺得現在的不堪是源自過去的錯誤選擇;面對未來即將來臨的挑戰和未知的恐懼而煩惱。「未知是你無法預測的,所以人們會懼怕,因此而煩惱。過去也好,未來也罷,這些都是自尋煩惱的根源。」
要擺脫這些負面情緒,人們必須學會接受一切,更需要接受所有未來的結果、難題和挑戰,放下過去的回憶,專心於當下的學習和生活,靜心於應對過去和未來。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只要堅持不懈地練習,不僅可以擺脫負面情緒,也可以改變腦神經的系統。
課程引起學員們熱烈的迴響,踴躍提問,有人針對教授所提及,宇宙的意義是人類覺得需要而存在的,那麼學佛是不是沒有意義的存在?尤芳達表示,宇宙的存在本身是不需要意義的,只是在經過幾萬年之後,文明逐漸形成而開始為宇宙找一個意義,而這也是人類文明的煩惱。因為人類執著於尋找意義而產生煩惱,也是因為這個緣起,佛陀才為世人找到一個解脫的方式。所以佛的存在是一種因緣而不是意義。
蔡立豐問道,「如何讓自己做到放下或者簡單化看待事情問題?」尤芳達答道,這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好壞之分,是自己的意念判斷決定了好與壞。事實上,只要自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專心和靜心,更不要忘了初心,肯定可以迎刃而解。最重要的是,放下不代表不理會,而是去接受,接受一切,因緣法本來就是自然存在的,不強求就能讓自己做到放下,更不會複雜地讓自己陷入煩惱。
此次課程為學員們提供了深刻的啟示和思考,充分體認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智慧和價值,將佛教與科學交流與融合,以其產生積極的影響,推動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
最新消息
新加坡佛光山考生祈福 安住身心迎考場
2025-08-18福國佛光人以愛護生 北安捐血站慈心不間斷
2025-08-18佛光大學攜手慈心基金會 啟動「糧心好食」計畫救援滯銷農友
2025-08-18藝術典藏30年 特選精品吸睛
2025-08-18蘭陽別院佛學講座《八大人覺經》心保和尚暢談解脫之道
2025-08-18佛光山印尼佛學院畢業生 台北道場參學
2025-08-18柏林佛光菩提園寓教於樂 親子學做德式糕點
2025-08-18荷月古琴音樂會 人間音緣唐詩宋詞千年對話
2025-08-18「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第三場 永富法師談佛教音樂與儀式
2025-08-18達拉斯佛光人 愛心關懷社區長者
2025-08-18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