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佛傳故事圖像 香港愛書人學六度行持
2024-06-10
佛教藝術圖像作品蘊含佛教的理念及對生命的啟示,6月8日,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及人間佛教讀書會以佛誕特展,舉辦「佛教石窟藝術」讀書會,妙松法師導賞美術館展出的12幅佛傳故事圖及20幅中國新疆克孜爾石窟和敦煌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的本生故事圖。63位人間佛教讀書會成員就佛陀累世以種種不同的身分行菩薩道進行討論,熱切期待相關的讀書會繼續舉行。
妙松法師表示,佛傳故事圖展示佛陀一生的重要事跡。佛陀在臨涅槃時對弟子開示,「該得度者皆已得度;未得度者也已經種下得度的因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全球佛光山道場設立美術館、佛學班和讀書會,也是給人得度的方法。
20幅本生故事圖依《賢愚經》的本生故事為題材,內容具戲劇性,包括薩埵捨身飼虎、尸毗王割肉餵鴿、九色鹿拯救溺人、毗楞竭梨王身釘千釘、婆羅門聞偈捨身、一切施王施身、設頭羅健寜王捨身施饑民、快目王施眼、白象王忍痛拔牙、獼猴王捨身救眾猴、慕魄太子不言被埋、睒摩迦至孝被射等。
由妙松法師引用星雲大師著作《佛法真義‧忍的真義》娓娓道來,釋迦牟尼佛累世能堅定信念,作捨身救世、施物濟人、孝親愛民的菩薩行,圓滿六度萬行而成佛。經典透過本生故事給人們成佛的目標,難行能行,「忍」是學佛不可缺少的修行。外境考驗行者的能耐和修行的功夫。
人間佛教讀書會組長鍾慧珍表示,大家能從本生故事感受佛陀的慈悲喜捨,佛教石窟藝術是學佛的寶貴資料,引發對生命的反思。讀書會第19會召集人賴金英認同,本生故事帶出佛陀的慈悲和無我精神,令她發願以忍為力,精進修行。
第36會召集人徐妙卿分享,敦煌石窟留給世人珍貴無比的文化藝術,妙松法師講解深入淺出,本生故事讓大家有所啟發。第40會會員何國基表示,對割肉餵鷹的故事印象最深刻,被佛陀過去世捨身成仁的慈悲精神所感動。第9會讀書會會員雷秋華分享,在讀書會的討論中,發願以忍辱、精進的心,接受逆境的挑戰。
妙松法師表示,佛傳故事圖展示佛陀一生的重要事跡。佛陀在臨涅槃時對弟子開示,「該得度者皆已得度;未得度者也已經種下得度的因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全球佛光山道場設立美術館、佛學班和讀書會,也是給人得度的方法。
20幅本生故事圖依《賢愚經》的本生故事為題材,內容具戲劇性,包括薩埵捨身飼虎、尸毗王割肉餵鴿、九色鹿拯救溺人、毗楞竭梨王身釘千釘、婆羅門聞偈捨身、一切施王施身、設頭羅健寜王捨身施饑民、快目王施眼、白象王忍痛拔牙、獼猴王捨身救眾猴、慕魄太子不言被埋、睒摩迦至孝被射等。
由妙松法師引用星雲大師著作《佛法真義‧忍的真義》娓娓道來,釋迦牟尼佛累世能堅定信念,作捨身救世、施物濟人、孝親愛民的菩薩行,圓滿六度萬行而成佛。經典透過本生故事給人們成佛的目標,難行能行,「忍」是學佛不可缺少的修行。外境考驗行者的能耐和修行的功夫。
人間佛教讀書會組長鍾慧珍表示,大家能從本生故事感受佛陀的慈悲喜捨,佛教石窟藝術是學佛的寶貴資料,引發對生命的反思。讀書會第19會召集人賴金英認同,本生故事帶出佛陀的慈悲和無我精神,令她發願以忍為力,精進修行。
第36會召集人徐妙卿分享,敦煌石窟留給世人珍貴無比的文化藝術,妙松法師講解深入淺出,本生故事讓大家有所啟發。第40會會員何國基表示,對割肉餵鷹的故事印象最深刻,被佛陀過去世捨身成仁的慈悲精神所感動。第9會讀書會會員雷秋華分享,在讀書會的討論中,發願以忍辱、精進的心,接受逆境的挑戰。
最新消息
鳳山二會贈公益吉祥米 關懷後庄弱勢家庭
2025-08-23溫哥華方廣分會參與公園清潔 維護城市綠意
2025-08-2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舉行灑淨祈福儀式
2025-08-23怡保自然療癒工作坊 啟動身心靈平衡
2025-08-23東京佛光人捐贈白米 支持社會福祉協議會
2025-08-23怡保押花藝術工作坊 領悟把握活在當下
2025-08-23【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⑮
2025-08-23普中管樂團音樂公演 畢業校友助力創造感動時刻
2025-08-22印尼佛教學院學生回到佛光山 心保和尚殷切勉勵
2025-08-22北區協會區務會議 凝聚推進發展方針
2025-08-22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