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展場作品。 人間社記者唐淑嫻攝
圖說:永嚴法師頒發感謝狀給捐贈藝術家徐幸榆。 人間社記者鄭蕙鈴攝
圖說:藝術家徐幸榆導覽作品。 人間社記者鄭蕙鈴攝
圖說:藝術家徐幸榆作品:竹節水瓶。 人間社記者唐淑嫻攝
圖說:藝術家陳建鳴作品:溪山行旅。 人間社記者唐淑嫻攝
圖說:開幕式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鄭蕙鈴攝六度萬行 徐幸榆陶藝與陳建鳴水墨畫聯展
2024-09-09
從事陶藝的藝術家徐幸榆在藝術創作上,體驗到佛法的不可思議,本次以陶茶為主題,生活中有佛法的概念,結合陳建鳴水墨畫的意境展出,帶來200多件作品,藉著展覽期間讓大眾也能體悟箇中意境,9月7日下午在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舉行開幕茶會。
首先由屏東講堂住持永嚴法師致詞表示,徐幸榆是第二次到屏東館展出,作品回回看到都感到驚豔,作品就如其人:秀氣、謙和、低調,此次作品除了前述秀氣外,還有大氣,茶倉都是大件的作品,適合收藏普洱。永嚴法師讚歎徐幸榆多才多藝,除了陶藝之外,還是專業茶師、花藝講師,又到雲南學做普洱。徐幸榆對佛法體悟,內心體現蘊念佛法,將善法體現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上,六度萬行要在生活踐行,透過身、口、意展現,每個修道者力行六度萬行,為自己生命發光、發熱、全心投入。「期盼每個人透過六度萬行讓自己生命更有價值,預祝徐幸榆藝術創作普及,嘉惠更多人,讓世界看到台灣藝術發展」。
徐幸榆致詞表示,在創作陶藝,或做任何事,要在佛法看到自己,跟同修是因為佛法結婚,自己的興趣很多,感謝同修的包容,也感謝5位茶師今日的情意相挺。陶藝創作是寂寞的,當燒出好的作品會生出歡喜心,去雲南學做茶,與善友聊《金剛經》,突然感悟「時間不等人」,生死才是人生最大的事,從雲南回來後,調整較多時間在佛法上,希望在法的氛圍之下,大家都能精進修行,致詞之後將〈竹節水瓶〉作品捐贈給屏東館。
藝術家陳建鳴與徐幸榆是亞太大學茶陶系同學,自幼喜好中國文化,尤其書畫方面更甚,是周英林老師入室弟子,此次展出作品主要以傳統水墨畫,淺絳山水畫為主。
開幕茶會特別以茶席方式呈現,並由5位茶師施茶,與參加者茶禪一味,認識茶文化與陶藝之美,最後由徐幸榆導覽作品,與眾分享創作理念。
首先由屏東講堂住持永嚴法師致詞表示,徐幸榆是第二次到屏東館展出,作品回回看到都感到驚豔,作品就如其人:秀氣、謙和、低調,此次作品除了前述秀氣外,還有大氣,茶倉都是大件的作品,適合收藏普洱。永嚴法師讚歎徐幸榆多才多藝,除了陶藝之外,還是專業茶師、花藝講師,又到雲南學做普洱。徐幸榆對佛法體悟,內心體現蘊念佛法,將善法體現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上,六度萬行要在生活踐行,透過身、口、意展現,每個修道者力行六度萬行,為自己生命發光、發熱、全心投入。「期盼每個人透過六度萬行讓自己生命更有價值,預祝徐幸榆藝術創作普及,嘉惠更多人,讓世界看到台灣藝術發展」。
徐幸榆致詞表示,在創作陶藝,或做任何事,要在佛法看到自己,跟同修是因為佛法結婚,自己的興趣很多,感謝同修的包容,也感謝5位茶師今日的情意相挺。陶藝創作是寂寞的,當燒出好的作品會生出歡喜心,去雲南學做茶,與善友聊《金剛經》,突然感悟「時間不等人」,生死才是人生最大的事,從雲南回來後,調整較多時間在佛法上,希望在法的氛圍之下,大家都能精進修行,致詞之後將〈竹節水瓶〉作品捐贈給屏東館。
藝術家陳建鳴與徐幸榆是亞太大學茶陶系同學,自幼喜好中國文化,尤其書畫方面更甚,是周英林老師入室弟子,此次展出作品主要以傳統水墨畫,淺絳山水畫為主。
開幕茶會特別以茶席方式呈現,並由5位茶師施茶,與參加者茶禪一味,認識茶文化與陶藝之美,最後由徐幸榆導覽作品,與眾分享創作理念。
最新消息
南華大學文學系辦國際研討會 啟用「敦煌學專區」深化研究能量
2025-11-18佛光西來學校小小書法家 勇闖南加州學術賽場
2025-11-18新營講堂關懷弱勢淨化社區 傳遞佛光愛
2025-11-18西來寺三好學園佛學會考 親子攜手共精進
2025-11-18《藥師經》現代解讀 佛法智慧療癒身心
2025-11-18大洋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跨世代共學
2025-11-18〔寶島采風〕風華古宅飄書香 文化綠廊續芬芳
2025-11-18心保和尚關懷圓通寺 讚歎三好家庭傳承有佛法
2025-11-18慈航半世紀、福國新十年 人間音緣感恩音樂會
2025-11-18北島佛光山三皈五戒 點亮自性放光人生
2025-11-18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