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2011年揚州講壇第六講蔡志忠

教育人文

字級

2011年揚州講壇第六講蔡志忠

【人間社記者桂國、王鑫 揚州報導】 2011-06-09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登上《揚州講壇》,主講《菩提樹下的哲思》。
  蔡志忠,15歲開始漫畫創作,1974年開始卡通影片創作,拍攝的《老夫子》曾獲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1984年自組個人漫畫工作室;1992年開始從事水墨創作。並致力於研讀中國古籍,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莊子說》、《老子說》等經典漫畫,被翻譯成20幾種文字。他曾連續兩年位列台灣10名暢銷書作家之首。
  
  當天的講座,蔡志忠從漫畫這扇視窗,探討人生,本報特輯錄現場錄音,以饗讀者。
  
  蔡志忠:活在當下,生活更光彩。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聖經》,在我3歲半那年開始思考,經過1年時間,我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那就是畫畫,我很喜歡畫畫,並從未改變過。
  
  做事要有功德心
  我已經有41年的時間不吃早餐,很多時候都是每天只吃一餐,每天都工作16個小時,也沒有什麼病痛,我想這是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現在,我的書已經走向世界,很多國家都在出版我的書。
  
  之前,我曾經有過一些想法。我曾移民,在面對異國天空的時候,我就想為家鄉做點事。我們要學會主動對別人好,這就是功德。其實,功德無處不在,比如一朵花會開,一棵樹會生長,雲會飄移,水會流淌,這就是「功」。但是,要做好,那就是「德」。所以說,主動對別人好,就是一件功德。
  
  有錢沒錢和苦沒有什麼關係
  我最近出了關於佛學的書,首先要做一些調查,和創作孔子、老子、莊子作品是一樣的,先要熟悉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蹟,遇到過哪些事情。
  
  佛陀看到了生老病死苦。並不是有錢有地位,就能脫離得了痛苦,實際上,有錢沒錢和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痛苦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是以什麼樣的形式產生的,人為什麼會有痛苦,痛苦怎麼消除等。
  
  苦有著緣生緣滅,其中有著十二因緣。
  對於人來說,面對一件事情,有好、壞、不知道之分。其實,壞就是現在的苦,好是未來的苦,而不知道就是從現在到將來的苦。
  人生中的苦還是來自於人心,很多事情看不清。比如嬰孩,從來不會抱怨吃的不好,穿的不漂亮,他們吃飽了就一口都不會多吃,睡足了就一分鐘都不會多睡。
  
  不瞭解自己的身心,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空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永恆是由無數細小的刹那構成的,我們不能說現在去明天觀山看水,一定要活在當下,生命的長度,也是由一連串的小刹那集合而成的。
  人的心會隨時改變想法,我們認為不合乎自己想像的就是不好的。那麼,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想法完全合理值得期待嗎?痛苦就是一種錯誤的執著,只有擁有自己完整的思維,才能不同凡響。到了最後,那就如同人飲水,冷暖自知。其實,人並不瞭解自己的身心,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內在還有一個更為清明的自己。
  
  我在20多歲的時候,有一次突然聽到一句話,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得出自己的結論,當時就很受啟發。
  
  「一切皆有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我們看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隨時發生著變化的,變化無處不在。我們不要悔恨過去,掛念未來,因為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尚未來到,只有活在此時此刻此地,才能生活得更為光彩。一個人要選好人生的刷子——找準目標,走好人生之路。
  
  
  【現場鏡頭】
  「懸賞」選「高人」
  講座一開始,蔡志忠就問會場中有沒有身高超過1.9米的觀眾,1.85米的也行,他想讓這些身材高大的觀眾和自己比比手掌,誰大誰小,如果能夠比過他,就贈送給對方一張價值6千多元的畫作。結果,觀眾上前很踴躍,卻無一人能夠比得過他。
  
  第一次用PPT
  蔡志忠謙稱,自己是一個很「失敗」的主講人,因為前一日首次使用了PPT進行輔助演講,結果PPT很不給力,最後,蔡志忠只好說還是關掉電腦,自己開講。
  
  【現場問答】
  當天講演結束後,蔡志忠留很長的提問時間,大家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
  現場問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一名女士問他,最近的新作《大家都有病》銷量不錯,為何要用如何尖銳和深刻的問題,來表達世態。蔡志忠回答說:《大家都有病》是朱德庸畫的。
  
  問:一生都沉浸在漫畫世界,有沒有覺得枯燥?
  蔡志忠:我經常在香港機場轉機,那裏有很多旅客,都會飛向很多好地方,比如紐約、夏威夷等,但是我不羡慕他們,因為我知道我要回到台北,回到家。
  人生的很多苦惱,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比如別人有了香奈兒,我們也想要,不去考慮是否真的需要。人生要有明確的目標,這點我在3歲半時就做到了,很早就明白自己這輩子要做什麼。名和利,都不是我的人生目標,人都是兩手空空地來,最終兩手空空地走,我要做到世界因我而精彩,做到最好的自己。36歲的時候,我立下遺囑,死後要葬在少林寺。
  
  問:您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蔡志忠:儒家的知識非常廣泛,包括一個人從生到死的過程。每個人在各自的位置上,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外面,也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道家的一半是講宇宙的,一半是通過宇宙來反省自身。比如你讓一個孩子每天練8個小時的鋼琴,如果他不喜歡,他怎麼做得到?我現在每天工作16個小時,也不認為苦,就是因為我享受這一切。
  
  佛家說,人要清醒地認識自己,做自己身心的主人。控制身體比較簡單,我可以讓自己在25秒鐘之內睡著。而控制心就比較困難。常有人因為一句話的批評就生氣了,其實是不懂得自己。就像我知道銀行裏有多少錢,那麼別人說我窮或是富的時候,我會因此動怒嗎?只有認識自己,控制身心,才能達到不悲不喜的境界。
  
  問:您的人生是否只有漫畫?
  蔡志忠:漫畫對於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想怎麼畫都可以,但是不是所有畫畫的都叫漫畫家,就像不是所有會寫字的都叫作家一樣。我通過漫畫去傳播禪學,接下來還有微積分,可以讓學生通過看漫畫學習微積分,漫畫無所不能。除了漫畫,我還喜歡打橋牌,拿過很多冠軍。我還收集銅佛像,有3490尊,是一個紀錄。
  我學習日文、英文的能力特別強,只要花三個月,就能接受採訪了。
  
  問:最近您花了很長時間研究物理?
  蔡志忠:我小時候就經常喜歡發問,問為什麼玩水多了手指會發白,問為什麼光速在空氣中傳播得很快,老師常常回答說明天告訴我。結果,有次他看見我掉頭就跑,因為他欠了我23個沒回答的問題。
  
  我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物理學,我學物理花了6年時間,因為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組成的,我也出版了自己的多部作品,也許現在還不為人所知,但是可能在300年後,很多人會說,原來某某相對論是錯的,中國的蔡志忠早就說過了。然後,就有一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歡迎大家去玩。
  
  問:一個人如何對待夢想?
  答:我剛好沒有生在父母望子成龍的時代。我們鄉下的小孩,十二三歲離開台北做徒工已經是很平常的。對我而言,三歲半到四歲半開始思考。我一天只要一個饅頭就夠了。小學三年級,那時候就立志成為漫畫家。15歲的時候,並不是說期待成為一個漫畫家,就能成為漫畫家,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畫畫,15歲向出版社投稿,那天晚上跟我爸媽說,爸爸,明天我去台北。不是問他可不可以,而是告知他。他說去幹什麼?我說去畫漫畫。他說找到職業了嗎?我說找到了。我爸爸在看報紙,我沒有走到他前面。事實上他還是在仔細看報紙。第二天我就拎著皮箱到台北了。
12345678910第1 / 43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