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推動生死教育 穿越生死自在的智慧

教育人文

字級

推動生死教育 穿越生死自在的智慧

【人間社 劉璧華 彰化報導】 2025-03-29
彰化社區大學與佛光山南華大學生死學系、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攜手合作,於3月27日展開「2025年生死教育與靈性照顧專業人員課程」。這系列共18堂的專業課程,旨在提升照護人員的專業能力,為住民提供更完善的全人關懷。首場講座由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孫智辰主講,主題為「穿越生死自在」。彰化社區大學主任如輝法師及彰化老人養護中心院長陳智偉帶領70位院內工作人員及志工熱情參與,共學生死智慧。

陳智偉致詞,引導學員們反思生命真諦,提出詰問:「若明日就是人生終點,是否了無遺憾?是否曾用心與自己及他人相處?」參與課程雖旨在學習助人,然最終受益者往往是自身。養護中心積極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決定」(ACP&AD)及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保障長者醫療自主權益及依其意願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守護長者告別時刻的生命品質。

如輝法師表示,此系列課程的設計,並非僅針對特定年齡層,而是提醒每個人應及早開始為人生課題做準備,肯定志工能透過回憶快樂往事,協助長者與其家人珍藏美好時光的善舉,引導長者在祥和寧靜中走向生命盡頭。練習放下,方能在生命終期坦然以對。

孫智辰指出,當意識到死亡隨時可能發生,便會更加珍惜當下,建議每天留10分鐘,靜心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好好愛自己。台灣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60年國人平均壽命將達86.29歲。隨著壽命延長,退休後仍有數十年光陰,應及早準備人生,讓晚年更加自在、快樂。

「忙碌的事情真的都重要嗎?」找出最重要的事,學會取捨與放下,當內在需求減少,心境自然更加自在,生活也會變得更快樂。靈性就是找到生命的意義,明白如何活著。引導高齡者清楚自己想要的人生,轉化為無形的力量,對死亡便少了恐懼,更加珍惜每一天,這就是生死自在。

對死亡的恐懼來自未知,害怕失去一切、情感斷裂、未竟之事的遺憾、對死亡過程、生命意義及死後世界的不確定,唯有提前準備,才能無懼生死。注重健康、積極社會參與,規劃未來生活、居住環境、財務安排,無論還有多少歲月,都能活得更輕鬆自在。

彰化老人養護中心志工隊前隊長李美滿分享,投身志工15年,在服務中找到人生意義。此次課程讓自己更深入思考生死課題,未來將持續陪伴長者,引導轉換心境,仍能憶起美好時光,讓靈性自在、安然。
2021222324252627282930第20 / 41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