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南台青年書院春季班青年回佛光山開啟一段「尋訪善知識之旅」,首站來到普賢殿,殿主慧楷法師說明接待。 人間社記者王致賢攝
圖說:南台青年書院青年回佛光山開啟一段「尋訪善知識之旅」,首站來到普賢殿,青年們獻燈禮佛。 人間社記者王致賢攝
圖說:青年回到叢林學院,由知竺法師介紹院史。 人間社記者王致賢攝
圖說:南台青年書院回到大雄寶殿銷假。 人間社記者王致賢攝
圖說:南台青年書院春季班20名青年在傳燈樓一樓,觀看感受星雲大師的病後字。 人間社記者王致賢攝
圖說:南台青年書院20名青年回到佛光山,禮拜星雲大師。 人間社記者知深攝
圖說:2024年6月1日南台青年書院春季班,20名青年結業圓滿。 人間社記者知深攝20位南台青年學子 回山尋訪善知識之旅
2024-06-06
南台青年書院2024年春季班最後一周課程,在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的指導下,6月1日由輔導法師知深法師帶20名青年回佛光山開啟一段「尋訪善知識之旅」。
一行人從「不二門」啟程,依序尋訪普賢殿、叢林學院、大悲殿、大雄寶殿、傳燈樓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病後字、如來殿宗史館,及宗祖殿等,青年們透過「不二」超脫二元對立的價值觀,學習佛菩薩的精神,進而走向中道修行的生活態度。
在普賢殿,殿主慧楷法師說明普賢殿建造與修繕的過程,及星雲大師增設電梯的慈悲,讓行動不便的信眾,皆可較其他殿堂遠距的普賢殿禮拜。此外,慧楷法師亦分享善財童子向五十三位老師學習各種修行法門,介紹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希冀青年們能透過善美的執行力與意念去完成修行功課。
第二站來到佛光山開山最早的建築叢林學院,由叢林學院教務處組長知竺法師介紹叢林學院的歷史,學院教育理念與學制,及星雲大師在教育中所融入的佛教精神。接著來到「懷恩堂」,此處更是佛光山第一個創建的地方,青年們坐在「懷恩堂」中去觸摸精心設計過的課桌椅,感受星雲大師落實在硬體設備上的禪意。隨後,亦來到「大悲殿」禮拜觀世音菩薩,感受著觀世音菩薩清淨與溫暖的氣氛。
第三站來到佛光山的信仰中心「大雄寶殿」,知深法師簡述星雲大師設計大雄寶殿的種種特色,其中,打破過去傳統的室內設計,讓殿內沒有柱子,使得眾人進到殿堂時都能同時看到前方的三寶佛,凸顯星雲大師照顧大眾的慈悲。
第四站來到象徵佛光照耀及佛法要傳承的「傳燈樓」,知客道悟法師向青年們介紹星雲大師的生平事蹟,引用大師「有佛法就有辦法」這句話來勉勵青年;此外,青年喜得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前來鼓勵。過後,前往如來殿二樓的「宗史館」,青年們抱以誠敬的心星雲大師在台弘法60餘年的歷程,及當時留下來的紀錄與作品,親眼見證佛光山的四大宗旨。
最後,青年們前往緬懷星雲大師及獻花,並沿著四壁感受大師留下的珍貴法語,從其筆力遒勁,字裡行間可看出星雲大師對於自己所行的道路非常的肯定與堅毅,縱使過程中遭遇許多困境,最終都能夠克服困難並完成所願。
最後,妙輝法師介紹殿堂第一幅一筆字「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勉勵青年透過「四給」廣結善緣,善的人緣便因此建立起來。可以「給人」是代表富有,而這富有即是內心的知足和滿足,讓青年們滿載著「智慧的寶藏」賦歸,為這場尋根之旅圓滿落幕。
一行人從「不二門」啟程,依序尋訪普賢殿、叢林學院、大悲殿、大雄寶殿、傳燈樓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病後字、如來殿宗史館,及宗祖殿等,青年們透過「不二」超脫二元對立的價值觀,學習佛菩薩的精神,進而走向中道修行的生活態度。
在普賢殿,殿主慧楷法師說明普賢殿建造與修繕的過程,及星雲大師增設電梯的慈悲,讓行動不便的信眾,皆可較其他殿堂遠距的普賢殿禮拜。此外,慧楷法師亦分享善財童子向五十三位老師學習各種修行法門,介紹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希冀青年們能透過善美的執行力與意念去完成修行功課。
第二站來到佛光山開山最早的建築叢林學院,由叢林學院教務處組長知竺法師介紹叢林學院的歷史,學院教育理念與學制,及星雲大師在教育中所融入的佛教精神。接著來到「懷恩堂」,此處更是佛光山第一個創建的地方,青年們坐在「懷恩堂」中去觸摸精心設計過的課桌椅,感受星雲大師落實在硬體設備上的禪意。隨後,亦來到「大悲殿」禮拜觀世音菩薩,感受著觀世音菩薩清淨與溫暖的氣氛。
第三站來到佛光山的信仰中心「大雄寶殿」,知深法師簡述星雲大師設計大雄寶殿的種種特色,其中,打破過去傳統的室內設計,讓殿內沒有柱子,使得眾人進到殿堂時都能同時看到前方的三寶佛,凸顯星雲大師照顧大眾的慈悲。
第四站來到象徵佛光照耀及佛法要傳承的「傳燈樓」,知客道悟法師向青年們介紹星雲大師的生平事蹟,引用大師「有佛法就有辦法」這句話來勉勵青年;此外,青年喜得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前來鼓勵。過後,前往如來殿二樓的「宗史館」,青年們抱以誠敬的心星雲大師在台弘法60餘年的歷程,及當時留下來的紀錄與作品,親眼見證佛光山的四大宗旨。
最後,青年們前往緬懷星雲大師及獻花,並沿著四壁感受大師留下的珍貴法語,從其筆力遒勁,字裡行間可看出星雲大師對於自己所行的道路非常的肯定與堅毅,縱使過程中遭遇許多困境,最終都能夠克服困難並完成所願。
最後,妙輝法師介紹殿堂第一幅一筆字「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勉勵青年透過「四給」廣結善緣,善的人緣便因此建立起來。可以「給人」是代表富有,而這富有即是內心的知足和滿足,讓青年們滿載著「智慧的寶藏」賦歸,為這場尋根之旅圓滿落幕。
最新消息
西來寺寒冬送暖 以愛為燈點亮希望
2025-10-30惠中佛光童軍歡慶成立25周年 共見榮耀與傳承
2025-10-30梵蒂岡跨宗教對話60周年 教宗喜會中華人間佛教代表
2025-10-30大明社區大學公民素養周 社會情緒如何在日常中實踐
2025-10-30世界閩南語金曲頒獎 黃一飛奪「最佳男歌手」 為大馬與佛光人爭光
2025-10-30重陽賞菊敬老情 小天星幼兒園奉茶傳孝意
2025-10-30香港中文大學參訪佛光道場 啟迪智慧探索真理
2025-10-3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外婆5-5
2025-10-30教宗呼籲宗教對話 紀念《我們的時代》文件60周年
2025-10-29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
2025-10-29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