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佛傳故事圖像 香港愛書人學六度行持
2024-06-10
佛教藝術圖像作品蘊含佛教的理念及對生命的啟示,6月8日,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及人間佛教讀書會以佛誕特展,舉辦「佛教石窟藝術」讀書會,妙松法師導賞美術館展出的12幅佛傳故事圖及20幅中國新疆克孜爾石窟和敦煌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的本生故事圖。63位人間佛教讀書會成員就佛陀累世以種種不同的身分行菩薩道進行討論,熱切期待相關的讀書會繼續舉行。
妙松法師表示,佛傳故事圖展示佛陀一生的重要事跡。佛陀在臨涅槃時對弟子開示,「該得度者皆已得度;未得度者也已經種下得度的因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全球佛光山道場設立美術館、佛學班和讀書會,也是給人得度的方法。
20幅本生故事圖依《賢愚經》的本生故事為題材,內容具戲劇性,包括薩埵捨身飼虎、尸毗王割肉餵鴿、九色鹿拯救溺人、毗楞竭梨王身釘千釘、婆羅門聞偈捨身、一切施王施身、設頭羅健寜王捨身施饑民、快目王施眼、白象王忍痛拔牙、獼猴王捨身救眾猴、慕魄太子不言被埋、睒摩迦至孝被射等。
由妙松法師引用星雲大師著作《佛法真義‧忍的真義》娓娓道來,釋迦牟尼佛累世能堅定信念,作捨身救世、施物濟人、孝親愛民的菩薩行,圓滿六度萬行而成佛。經典透過本生故事給人們成佛的目標,難行能行,「忍」是學佛不可缺少的修行。外境考驗行者的能耐和修行的功夫。
人間佛教讀書會組長鍾慧珍表示,大家能從本生故事感受佛陀的慈悲喜捨,佛教石窟藝術是學佛的寶貴資料,引發對生命的反思。讀書會第19會召集人賴金英認同,本生故事帶出佛陀的慈悲和無我精神,令她發願以忍為力,精進修行。
第36會召集人徐妙卿分享,敦煌石窟留給世人珍貴無比的文化藝術,妙松法師講解深入淺出,本生故事讓大家有所啟發。第40會會員何國基表示,對割肉餵鷹的故事印象最深刻,被佛陀過去世捨身成仁的慈悲精神所感動。第9會讀書會會員雷秋華分享,在讀書會的討論中,發願以忍辱、精進的心,接受逆境的挑戰。
妙松法師表示,佛傳故事圖展示佛陀一生的重要事跡。佛陀在臨涅槃時對弟子開示,「該得度者皆已得度;未得度者也已經種下得度的因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全球佛光山道場設立美術館、佛學班和讀書會,也是給人得度的方法。
20幅本生故事圖依《賢愚經》的本生故事為題材,內容具戲劇性,包括薩埵捨身飼虎、尸毗王割肉餵鴿、九色鹿拯救溺人、毗楞竭梨王身釘千釘、婆羅門聞偈捨身、一切施王施身、設頭羅健寜王捨身施饑民、快目王施眼、白象王忍痛拔牙、獼猴王捨身救眾猴、慕魄太子不言被埋、睒摩迦至孝被射等。
由妙松法師引用星雲大師著作《佛法真義‧忍的真義》娓娓道來,釋迦牟尼佛累世能堅定信念,作捨身救世、施物濟人、孝親愛民的菩薩行,圓滿六度萬行而成佛。經典透過本生故事給人們成佛的目標,難行能行,「忍」是學佛不可缺少的修行。外境考驗行者的能耐和修行的功夫。
人間佛教讀書會組長鍾慧珍表示,大家能從本生故事感受佛陀的慈悲喜捨,佛教石窟藝術是學佛的寶貴資料,引發對生命的反思。讀書會第19會召集人賴金英認同,本生故事帶出佛陀的慈悲和無我精神,令她發願以忍為力,精進修行。
第36會召集人徐妙卿分享,敦煌石窟留給世人珍貴無比的文化藝術,妙松法師講解深入淺出,本生故事讓大家有所啟發。第40會會員何國基表示,對割肉餵鷹的故事印象最深刻,被佛陀過去世捨身成仁的慈悲精神所感動。第9會讀書會會員雷秋華分享,在讀書會的討論中,發願以忍辱、精進的心,接受逆境的挑戰。
最新消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4
2025-08-15佛光青年走進南非校園 三好精神生根發芽
2025-08-14佛光西來學校 以文化與品格教育培養國際視野青年
2025-08-14紐澤西佛光會 關懷清寒學童
2025-08-14禪修為禮 南天寺佛化婚禮展現人間佛教包容性
2025-08-14佛羅里達協會攜手美猴王 文化交流西遊記
2025-08-14多倫多佛光山29周年紀念活動 護法信徒話說當年
2025-08-14惠中寺《唯識入門》總結 找到翻轉生命的修行指南
2025-08-14雲林講堂人間佛教宣講員培訓 共創人間佛教淨土
2025-08-14以文化弘揚佛法 光明寺共同主辦京劇巡演
2025-08-14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