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開示「擁有與享有」法義。 人間社記者李崑銘攝
圖說: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勉眾「擁有是福報、享有是智慧」,福慧雙修才能創造善因好緣。 人間社記者李崑銘攝妙宥法師闡釋擁有與享有 勉眾依因仗緣才有果
2023-01-10
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在1月6日「光明燈圓燈暨大悲懺法會」圓滿後,以弘一大師「人生八然」向現場及線上200位與會者開示「擁有與享有」法義: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忙時井然、順其自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擁有是福報、享有是智慧」,福慧雙修才能創造善因好緣。
星雲大師云:「良田萬頃,日食幾何?大廈千間,睡眠幾尺?」試想這一生當中究竟「擁有」多少?又「享有」多少?別人所「擁有」的,不一定都能為自己所「享有」,亦非就不能「享有」它。德國哲學家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妙宥法師策勵大家,都要珍惜「來是偶然」,以積極心態熱愛生命、珍惜擁有。
大師在《星雲法語》中勉眾四可惜:「此時不學一可惜,此日不勤二可惜,此身不修三可惜,此心不明四可惜。」提醒大家要珍惜時間,體悟「去是必然」。並舉例維摩詰居士凡事都是從積極面發展人生,從未有否定消極的言行,示現「會」的道理:「有錢會用、有事會做、有口會說、有心會大」,這就是「盡其當然」。
佛教強調:「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間萬法都是依「因」仗「緣」才有「果」,了解因緣法就能懂得「慎防造因、廣結善緣、歡喜受報、培養正向思考、產生正能量」,觀念思想如播種,播什麼種就結什麼果,所以思想管理關乎人生成敗禍福,此即「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則是外在及感受無常變化,既無有我,何來失去?立志發願、勤勞服務、發心奉獻、慈悲喜捨、歡喜結緣、忍辱精進、積極勇敢、樂觀進取、慚愧懺悔、持戒利人、正直為公、力爭上游,都是「爭其必然」的資糧。大師云:「忙得有法喜、忙得有意義、忙得有效率、忙得有價值。」大師一生「忙時井然」,成就了富貴與法喜,展現非凡的生命價值。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能「順」的人就像流水一樣,隨順各種不同的條件因緣而得安身立命;不拘泥、不僵化、隨時調整心態與腳步,就能無往而不利,亦即「順其自然」最高意境:「因緣順了,事情就成就了;人心順了,世界就和諧了。」
星雲大師云:「良田萬頃,日食幾何?大廈千間,睡眠幾尺?」試想這一生當中究竟「擁有」多少?又「享有」多少?別人所「擁有」的,不一定都能為自己所「享有」,亦非就不能「享有」它。德國哲學家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妙宥法師策勵大家,都要珍惜「來是偶然」,以積極心態熱愛生命、珍惜擁有。
大師在《星雲法語》中勉眾四可惜:「此時不學一可惜,此日不勤二可惜,此身不修三可惜,此心不明四可惜。」提醒大家要珍惜時間,體悟「去是必然」。並舉例維摩詰居士凡事都是從積極面發展人生,從未有否定消極的言行,示現「會」的道理:「有錢會用、有事會做、有口會說、有心會大」,這就是「盡其當然」。
佛教強調:「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間萬法都是依「因」仗「緣」才有「果」,了解因緣法就能懂得「慎防造因、廣結善緣、歡喜受報、培養正向思考、產生正能量」,觀念思想如播種,播什麼種就結什麼果,所以思想管理關乎人生成敗禍福,此即「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則是外在及感受無常變化,既無有我,何來失去?立志發願、勤勞服務、發心奉獻、慈悲喜捨、歡喜結緣、忍辱精進、積極勇敢、樂觀進取、慚愧懺悔、持戒利人、正直為公、力爭上游,都是「爭其必然」的資糧。大師云:「忙得有法喜、忙得有意義、忙得有效率、忙得有價值。」大師一生「忙時井然」,成就了富貴與法喜,展現非凡的生命價值。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能「順」的人就像流水一樣,隨順各種不同的條件因緣而得安身立命;不拘泥、不僵化、隨時調整心態與腳步,就能無往而不利,亦即「順其自然」最高意境:「因緣順了,事情就成就了;人心順了,世界就和諧了。」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