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多倫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講座 地球人核心真義是慈悲

佛學講座

字級

多倫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講座 地球人核心真義是慈悲

【人間社 闕曉菁 多倫多報導】 2025-08-16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系列專題講座,加拿大多倫多佛光山第三場線上講座於8月7日舉行,由佛光山男眾傳燈會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導讀第七章〈推進佛教國際化的大幅拓展〉,從佛教歷史出發,透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角度,點出「地球人」、「走出去」的核心真義在慈悲,「本土化」則是未來佛教發展方向。加拿大多倫多、滿地可,以及美國洛底特律等地區約175人精進共學。

多倫多佛光山住持覺凡法師致詞,感謝慧喜法師授課,談論人間佛教全球化的貢獻,展現地球人走出去的重要理論,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燈的人。

慧喜法師表示,「為什麼佛教需要國際化?星雲大師說,因為佛教不捨棄一個眾生,有教無類,有需要就給他。」如同佛陀時代,不僅利用各種方便法門開示、遊走四方說法,包含佛陀的弟子們也沒有侷限在同一個國度弘法,這份慈悲心念,至今都是一脈相承。

書中以時間軸劃分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國際化的三階段,從渡海到台灣初期的「關心與建言」(1963年以前),早已寫下佛教未來需朝向藝文化、電影化等,要關心佛教動態、培養英語人才等。大師於1954年中國佛教會理事會的提案,建議組織訪問東南亞各佛教國家,另撰文〈如何弘揚海外佛教〉,洞見聯合各國佛教的重要。

第二階段「考察與學習」(1963-1983),大師第一次隨著佛教訪問團出訪其他國家,寫下《海天遊踪》80天的參訪行程,打開視野,反思佛教該如何發展、邁向現代化,以及未來展望。

第三階段「建設與立足」(1987-),大師指派弟子赴海外建寺發展。1983年星雲大師在心中發願,要有足夠弘法力量才要前往大馬弘法,在2周拜訪60間寺院,進行12場弘法大會和4場皈依典禮,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結緣,本來只是為了利他,卻往往兼收自利的效果」。

慧喜法師分享,不論是大馬還是北美,能拓展人間佛教都是來自與各界廣結善緣,強調「結緣跟外界要有連結」、「要培養有使命感的弘法者」,此外也鼓勵大家「做個同體共生的地球人」,隨遇而安,走到哪裡都看成自己的家,世界就是自己的。

「走出去就有希望,走出去就有未來」,擁有危機意識的人會想辦法有具體行動,從思想、弘法、互動等三層面,說明佛教沒有走出去,是看不見眾生真正的需要,因此面對舉辦活動、與外界接洽互動,都是開拓弘法機緣。

大師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內涵是「讓佛教本土化」,慧喜法師指出,佛教要融入當地,是奉獻的、是友好的、是增加的,「那份慈悲的心願,不要停留在我們做了多少?我們不因此而滿足,度眾不能只度華人,不同的種族更要度化」,實踐星雲大師「平安幸福照五洲」的心願。
12345678910第1 / 208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