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永和學舍佛學講座 心的使用說明書
2025-07-21
佛光山永和學舍7月18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專任教師慧中法師主講「心的使用說明書」,闡釋如何在煩惱中找到修行的契機。法師以生動活潑的生活小故事,引眾理解心生萬法的真諦,現場及線上共五百人聆聽受益。
唯識學可讓人明白何謂「心生萬法」,是一部「心的使用說明書」。指導大眾可依《華嚴經.淨行品》、〈佛光祈願文〉來轉換及改善八識田中的種子,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讓自我不斷提升,成為更好的自己。
法師說透過薰習,可以改變識的結構,重新建構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品質。凡薰習過的必定留下種子。又談到,心念如一杯水,放久了會有雜質沉澱,如以筷子攪拌必然浮現,猶如在人間佛教的修持道場上,透過生活中的萬種人、萬種事、萬種緣、萬種境界,在待人處世中檢視當下的念頭,自可逐漸斷除無明煩惱;發現問題就是修行的起點。
法師指出,相由心生,同樣的「水」,人道眾生平日用來飲用、洗滌、澆花;天人視為琉璃淨土;生活在水裡的魚蝦當成居處宮殿;餓鬼看是一攤膿血。外境全看我們如何解讀。唯識學《大乘百法明門論》,勉眾用明的智慧,以百法為法,觀照自己起心動念,就可進入大乘解脫之門。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不要只看到感官部分,要看到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我執,第八識的種子。在萬法理論基礎上,觀照念頭,去應對現起的善心所,就能自我覺醒,不令惡生起,自能擴大善的力量。
「人處於逆境當中,發展出三種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慧中法師分析忿、恨、惱的不同,由表面忿忿不平,轉向內心懷恨在心,建立在忿恨上面產生報復。另有對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的「憍」,和拿自己與一切眾生比較的「慢」。這些貪、瞋、痴煩惱心,會障礙智慧的開發。可學習布施,共享而不獨享,把「我」布施出去。從執取到喜捨的改變與成長,布施是一切修行的開始。而能相信真理、相信三寶、相信因果,肯定我是佛,思惟善心所的心,當下就是淨土。
唯識學可讓人明白何謂「心生萬法」,是一部「心的使用說明書」。指導大眾可依《華嚴經.淨行品》、〈佛光祈願文〉來轉換及改善八識田中的種子,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讓自我不斷提升,成為更好的自己。
法師說透過薰習,可以改變識的結構,重新建構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品質。凡薰習過的必定留下種子。又談到,心念如一杯水,放久了會有雜質沉澱,如以筷子攪拌必然浮現,猶如在人間佛教的修持道場上,透過生活中的萬種人、萬種事、萬種緣、萬種境界,在待人處世中檢視當下的念頭,自可逐漸斷除無明煩惱;發現問題就是修行的起點。
法師指出,相由心生,同樣的「水」,人道眾生平日用來飲用、洗滌、澆花;天人視為琉璃淨土;生活在水裡的魚蝦當成居處宮殿;餓鬼看是一攤膿血。外境全看我們如何解讀。唯識學《大乘百法明門論》,勉眾用明的智慧,以百法為法,觀照自己起心動念,就可進入大乘解脫之門。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不要只看到感官部分,要看到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我執,第八識的種子。在萬法理論基礎上,觀照念頭,去應對現起的善心所,就能自我覺醒,不令惡生起,自能擴大善的力量。
「人處於逆境當中,發展出三種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慧中法師分析忿、恨、惱的不同,由表面忿忿不平,轉向內心懷恨在心,建立在忿恨上面產生報復。另有對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的「憍」,和拿自己與一切眾生比較的「慢」。這些貪、瞋、痴煩惱心,會障礙智慧的開發。可學習布施,共享而不獨享,把「我」布施出去。從執取到喜捨的改變與成長,布施是一切修行的開始。而能相信真理、相信三寶、相信因果,肯定我是佛,思惟善心所的心,當下就是淨土。
最新消息
三好音樂節以綠色碳足跡 邁向永續發展
2025-08-24高齡生活不孤獨 佛教天主教相攜找解方
2025-08-24「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開幕 充盈內美與大千世界同頻重光
2025-08-24三好音樂節融合佛光好事集 老中青幼共度夏日好時光
2025-08-24第一屆三好音樂節 打造年輕音樂舞台
2025-08-24屏東佛光人捐血報恩 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
2025-08-24北卡協會送愛心文具 助力教師學生新學期
2025-08-24國際佛光會華府協會 愛心文具捐贈幼學童迎新學期
2025-08-24三重禪淨中心宣講員培訓 佛陀善法廣布人間
2025-08-24福壽老人中心佛學講座 談福壽智慧
2025-08-24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