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吳鸞旂公館更樓為1889年所建,1983年遷到台中公園。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佛光山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與參與台中公園散策活動學員在更樓前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導覽第一代台中神社遺址,講述從日治時期到現代的演變過程。 人間社記者童瀚誴攝
圖說:林賜勳於更樓前的碑文,講述吳鸞旂家族的故事。 人間社記者童瀚誴攝
圖說:林賜勳導覽湖心亭歷史,建於1908年為縱貫線全線通車興建,今列台中市市定古蹟,被視作台中意象的代表。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中)與走讀學員於台中公園湖心亭前合影。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文化走讀連結城市記憶 惠中寺首辦「台中公園散策」
2025-05-20
為深化對家鄉土地的認識與情感連結,佛光山惠中寺5月18日首度舉辦「台中公園散策」文化走讀活動,邀請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與文化資產研究中心推廣教育活動講師暨國際佛光會台中傳燈分會副會長林賜勳擔任引讀人,透過空間導覽方式,帶領大眾走進時光隧道,深入認識台中公園的歷史與文化。此次活動吸引逾40位佛光人與民眾參與,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及國際佛光會台中第一督導區督導長曲鈞瑜也親自參與。
台中公園建立於1903年,是台中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公園之一。林賜勳從第一代台中神社遺址、望月亭、更樓、放送頭到湖心亭,帶領大家穿梭於不同時期的歷史遺跡之間,講解各遺址背後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意涵。他特別提到神社遺址中的狛犬擺放方式,讓大家觀察出不同民族信仰文化的差異與融合,也讓大家從空間配置中看見歷史留下的痕跡。
林賜勳表示,透過惠中寺舉辦文化走讀活動,是一次非常難得且特別的因緣,感受到參與學員們積極學習的態度,並深刻體會到以文化為媒介,能讓人重新認識生活、挖掘未知。他也感謝常住的肯定與鼓勵,期許未來能持續運用自身專業,協助推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並透過導覽讓更多人認識惠中寺與台中的人文風貌,從中找到啟發與願力。
覺居法師表示,此次為惠中寺首次舉辦走讀活動,透過林賜勳的專業導引,讓大家從不同視角重新認識熟悉的城市地景,開啟文化體驗的新方式,未來希望能有更多佛光人、信眾及民眾,共同參與此類具教育性與文化意義的活動。
學員藍雅玲在分享參與心得時提到,因陪伴孩子學習而培養出對走讀的興趣,透過老師專業導覽不僅更了解台中公園的歷史,也讓她回憶起童年時與奶奶在台中公園玩套圈圈的時光,如今換她帶著孩子來遊玩,感受到世代情感的延續與連結。她感性表示,台中公園不只是歷史地標,更是家庭情感交流的重要場所。
台中公園建立於1903年,是台中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公園之一。林賜勳從第一代台中神社遺址、望月亭、更樓、放送頭到湖心亭,帶領大家穿梭於不同時期的歷史遺跡之間,講解各遺址背後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意涵。他特別提到神社遺址中的狛犬擺放方式,讓大家觀察出不同民族信仰文化的差異與融合,也讓大家從空間配置中看見歷史留下的痕跡。
林賜勳表示,透過惠中寺舉辦文化走讀活動,是一次非常難得且特別的因緣,感受到參與學員們積極學習的態度,並深刻體會到以文化為媒介,能讓人重新認識生活、挖掘未知。他也感謝常住的肯定與鼓勵,期許未來能持續運用自身專業,協助推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並透過導覽讓更多人認識惠中寺與台中的人文風貌,從中找到啟發與願力。
覺居法師表示,此次為惠中寺首次舉辦走讀活動,透過林賜勳的專業導引,讓大家從不同視角重新認識熟悉的城市地景,開啟文化體驗的新方式,未來希望能有更多佛光人、信眾及民眾,共同參與此類具教育性與文化意義的活動。
學員藍雅玲在分享參與心得時提到,因陪伴孩子學習而培養出對走讀的興趣,透過老師專業導覽不僅更了解台中公園的歷史,也讓她回憶起童年時與奶奶在台中公園玩套圈圈的時光,如今換她帶著孩子來遊玩,感受到世代情感的延續與連結。她感性表示,台中公園不只是歷史地標,更是家庭情感交流的重要場所。
最新消息
花蓮佛光人跟著大師辦教育 送福田「做就對了」
2025-11-22宿霧跨宗教「翻譯與真理」 聖卡洛大學與佛光山再合作
2025-11-22豐原佛學講座 通往佛道的起點
2025-11-22北卡Norwayne中學參訪佛光山 體驗中華文化與佛法智慧
2025-11-22理查遜學區舉辦多元文化之夜 佛光攤位展現中華傳統魅力
2025-11-22佛光山啟動宿霧第二次賑災行動 1500戶災民受惠
2025-11-22多倫多大學跨宗教論壇 覺凡法師分享因緣法
2025-11-22柏林佛光寶寶祝福禮 信仰傳承和樂融融
2025-11-22邁阿密佛光人走入社區慈悲關懷
2025-11-22多大佛光學社舉辦研討會 知觀法師講說佛教核心教義
2025-11-22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