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鳳山青年書院2025年春季班回山參學,到訪藏經樓聞法歡喜。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
圖說: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為學員們講授佛教對當代發展趨勢的因應。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
圖說: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康耀鴻、劉鐘麟、副教授鄭嘉敏;文藻外語大學副教授周玲瑛以及鳳山教師分會督導陳榮方、副會長許正芬等人向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獻花。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
圖說:鳳山青年書院學員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獻花。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
圖說:鳳山青年書院學員以及教師分會參訪團抽星雲大師的法語。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
圖說:妙中法師介紹藏經樓建築群皆是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的具體展現。而展覽館內另設有拓印星雲大師書法區、抄經祈福區、茶禪區等,皆能感受大師建設淨土的獨到見解與創意巧思。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
圖說:佛光鳳山青年書院2025年春季班與鳳山教師分會參訪團與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合影留念。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
圖說:佛光鳳山青年書院2025年春季班與鳳山教師分會參訪團與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合影留念。 人間社記者蕭淳堡攝鳳山青年書院回山禮祖 發願將修行落實在生活中
2025-04-21
佛光鳳山青年書院春季班第四堂課程於4月19日回山參學,由知亭法師帶領書院學員以及教師分會參訪團35人至藏經樓禮祖參訪。
鳳山教師分會會長張瑞芳表示,常住安排的青年書院行程非常用心,這次帶青年到藏經樓禮祖,鳳山教師分會把握此次殊勝因緣,也邀請了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康耀鴻、洪盟峰、劉鐘麟、副教授鄭嘉敏;文藻外語大學副教授顏楚容、周玲瑛以及教師分會督導陳榮方、教師分會副會長許正芬等人與法相會。
妙中法師介紹藏經樓一樓兩旁壁上刻有星雲大師一筆字,最高達2公尺,右起寫著「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不忘初心」等,正中央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左邊的佛光山四大宗旨、佛光四句偈等,皆是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的具體展現。而展覽館內另設有拓印星雲大師書法區、抄經祈福區、茶禪區等,皆能感受大師建設淨土的獨到見解與創意巧思。
由覺梵法師引導大眾參觀藏經樓,除了中央395冊《星雲大師全集》,兩側有52種版本藏經,依經書問世年代排列,有北宋《開寶藏》、《高麗大藏經》、《趙城金藏》、四川省政府因佛光山在汶川地震時協助救災而回贈的《洪武南藏》等。眾人有幸一窺珍貴經書,受益匪淺,法喜充滿。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為學員們講授佛教對當代發展趨勢的因應。他透過學員們對佛教的提問,強調禪修不是僅限於禪堂打坐,而是透過日常生活修「心」,修正自己的行為,觀照自己的心。用正確的心念禪修,就可以避免走火入魔。
高雄科技大學學生廖柏翔提問「如何在低潮時保持正念?」妙凡法師提醒學員,有過則改,無過則放下。透過改變思惟、觀念和行為模式來轉變自己的因緣,接受他人的批評、反省自己,升起慚愧心,才能有成長和進步的空間。遇到生活逆境要學著不要抱怨,而是去想解決的「通路」。
妙凡法師勉勵學員,正信的信仰,不是迷信、恐懼,更不是邪信,而是可以帶給眾生信心、希望和歡喜。強調「信心」不是建立在外表、財富、學歷上,而是在於「心」的真誠。世間最好的保養品即是「歡喜」,與人為善,發四無量心,便能自帶光芒。
青年書院學員蘇昱慈表示,透過此次書院課程,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無非是一個緣分,當受委屈或被誤解時,可以透過轉念和增上,緩解日常生活中的負能量。期許自己能將修行落實在生活中,讓生命充滿歡喜。
鳳山教師分會會長張瑞芳表示,常住安排的青年書院行程非常用心,這次帶青年到藏經樓禮祖,鳳山教師分會把握此次殊勝因緣,也邀請了高雄科技大學教授康耀鴻、洪盟峰、劉鐘麟、副教授鄭嘉敏;文藻外語大學副教授顏楚容、周玲瑛以及教師分會督導陳榮方、教師分會副會長許正芬等人與法相會。
妙中法師介紹藏經樓一樓兩旁壁上刻有星雲大師一筆字,最高達2公尺,右起寫著「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不忘初心」等,正中央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左邊的佛光山四大宗旨、佛光四句偈等,皆是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的具體展現。而展覽館內另設有拓印星雲大師書法區、抄經祈福區、茶禪區等,皆能感受大師建設淨土的獨到見解與創意巧思。
由覺梵法師引導大眾參觀藏經樓,除了中央395冊《星雲大師全集》,兩側有52種版本藏經,依經書問世年代排列,有北宋《開寶藏》、《高麗大藏經》、《趙城金藏》、四川省政府因佛光山在汶川地震時協助救災而回贈的《洪武南藏》等。眾人有幸一窺珍貴經書,受益匪淺,法喜充滿。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為學員們講授佛教對當代發展趨勢的因應。他透過學員們對佛教的提問,強調禪修不是僅限於禪堂打坐,而是透過日常生活修「心」,修正自己的行為,觀照自己的心。用正確的心念禪修,就可以避免走火入魔。
高雄科技大學學生廖柏翔提問「如何在低潮時保持正念?」妙凡法師提醒學員,有過則改,無過則放下。透過改變思惟、觀念和行為模式來轉變自己的因緣,接受他人的批評、反省自己,升起慚愧心,才能有成長和進步的空間。遇到生活逆境要學著不要抱怨,而是去想解決的「通路」。
妙凡法師勉勵學員,正信的信仰,不是迷信、恐懼,更不是邪信,而是可以帶給眾生信心、希望和歡喜。強調「信心」不是建立在外表、財富、學歷上,而是在於「心」的真誠。世間最好的保養品即是「歡喜」,與人為善,發四無量心,便能自帶光芒。
青年書院學員蘇昱慈表示,透過此次書院課程,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無非是一個緣分,當受委屈或被誤解時,可以透過轉念和增上,緩解日常生活中的負能量。期許自己能將修行落實在生活中,讓生命充滿歡喜。
最新消息
堅持理想一路到底 普中校友楊世均的世界麵包冠軍之路
2025-10-24光明大學師生以藝術詮釋生命 以舞蹈傳遞善與美的精神
2025-10-24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VEGRUN 450師生跑步推動綠色公益 We Got It
2025-10-24全球拯救飢餓兒童計畫 達拉斯協會響應
2025-10-24紐西蘭南島協會贈敦煌展特刊 予敦煌研究院
2025-10-24艾姆赫斯特醫院心靈關懷週 紐約道場受邀共祈安康
2025-10-24普中原音社原住民語歌謠比賽第一名 唱歌不只是唱歌
2025-10-24紐約大男童軍清掃公園 用行動愛地
2025-10-24高市姑山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我看情緒管理
2025-10-24雲水書車展翅佳里國小 大手牽小手共讀傳書香
2025-10-2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