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生活休閒 > 醫療保健> 岡山講堂醫學健康講座 楊淵韓醫師談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醫療保健

字級

岡山講堂醫學健康講座 楊淵韓醫師談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人間社 陳思奾 高雄報導】 2025-03-24
為讓大眾學習正確的醫學保健知識,佛光山岡山講堂於3月22日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共同在岡山講堂三好堂舉辦健康醫學保健講座,邀請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醫師,主講「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近50位關心自身及家人健康的民眾,聆聽生動易懂的演講,共同學習如何預防失智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平均壽命得以延長。然而,這一現象也帶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失智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報告,「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到2050年,患者人數將增加2倍。」因此,了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對於推動有效預防、提高民眾健康意識,對這一疾病認識和關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憶不好,是不是失智症?」楊淵韓以提問開啟講座主題,引導大眾對這一常見的誤解深入思考。他首先詳細介紹失智症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種影響認知功能疾病,其成因多種多樣,而憂鬱症被認為是失智症早期症狀表現之一。

失智症主要分為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以及當患者同時存在2種或以上病因時所稱之的混合型失智症,其中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

楊淵韓引據最新醫學研究報告,失智症存在14種可控的危險因子,其中可調控的因子比例高達45%。而年輕、中年、老年不同年齡層,面臨不同可控危險因子。通過飲食控制、減少飲酒、適量運動、控制體重、保持良性社交互動等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顯著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此外對於已有失智症傾向的患者,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尤為重要,可以減緩病情的惡化。

講座尾聲,楊淵韓開放現場提問,民眾們積極發言,含括「手部不自主顫抖與腦部退化是否有關?」「手、腳常常抽筋與退化有關係嗎?」他耐心解答道,手部顫抖以及經常性抽筋導致的原因有很多,須要進一步至醫院做相關檢查,才可確定根本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有任何症狀出現時,應儘早至醫院做檢查追蹤,以免耽誤而加重病情。」楊醫師再次提醒大眾。

預防勝於治療,在面臨對失智症這一全球性健康議題,人們更應該重視早期預防的重要性。透過本次講座,與會者不僅學習到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也了解到如何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降低失智症的風險,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健康把關。
12345678910第1 / 3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