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大師專區>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 佛法滿人間.三覺圓

大師專區

字級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 佛法滿人間.三覺圓

【作者: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2025-03-24
「三覺圓」這句話是用來讚美釋迦牟尼佛的,因為他是「三覺圓,萬德具」的人天導師。也就是三種覺悟他都圓滿了,萬種的德行他都具備了。

我們先說什麼叫「三覺圓」?就是自覺、覺他、覺滿,具備這三覺他就稱為佛陀。佛陀這兩個字,用中國話來解釋就是覺悟的人。一個大覺者必須要具備這三覺。一般的人雖然信仰佛教,他實在對佛陀不太了解,為什麼?你說佛陀「自覺」,覺悟了什麼?「覺他」,怎麼樣子可以覺他?「覺滿」,怎麼樣才叫「覺滿」?

就像我們每個人,既然以佛陀做為生命的導師,我們要先學習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懂得「自覺」,自己覺得我好像有所不足、有所不夠,我需要發奮、需要向上,我要懺悔、要改進,我要奮鬥、精進。我們平常對自己要自我要求、自我覺醒。所以現在受教育,你有自覺的心,學習會很快。

如果你自己沒有想去覺醒,自我學習的動力不足,光靠老師來教導我們,這種靠外來的教育,學習是很慢,甚至會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未來要用到這些知識了,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已經來不及了。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自覺」,要像佛陀自覺人間是無常,人生是苦,人世間的人我鬥爭很殘忍,人我之間執著於我執、法執,是很不當。佛陀覺悟到這許多都應該去除,所以捨棄太子這麼崇高的地位,決心出家修行找尋真理,最後證得無上的正等正覺,所以大家要學會「自覺」。

「自覺」了以後,個人解脫自在還不行,還要「覺他」,要把自己所覺悟的道理跟人分享。而分享也要能正確的表達,所以要能樂說,可以把自己體悟的道理跟人家講解,讓他也能跟我一樣,明白人生是苦、人世間是無常,所以我們需要找尋一個信仰,提升我們的人格,昇華我們的道德,讓我們人生更加美好。

自覺、覺他了以後,還要再研究這些有什麼缺陷嗎?哪裡有所不足嗎?你有一半覺悟,或者覺悟了幾分之幾,或者似乎覺、似乎不覺,那都不行,要「覺滿」;所有的覺悟、所有的修行、所有的苦行,都要圓滿,才能達到「覺行圓滿」。

我們做一個佛教徒,對佛陀自覺、覺他、覺滿的「三覺圓」,要當做學習的典範。對自己要求自覺、覺他、覺滿,這就叫做「三覺圓」。我們先從日常生活的三覺,到周全應對,這還不足,因為我們對宇宙世間的所知有限,所以要繼續尋求諸佛菩薩的妙覺果,佛所具足之「三覺圓」,這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的追尋了。

●無漏智

什麼叫做「無漏智」呢?智,指的就是智慧;漏,就是煩惱。沒有煩惱的智慧、沒有缺陷的智慧,就叫「無漏智」。

像現代科學昌明,這個科學是屬於世間法,是有漏的,它有善、有惡。比如科學家發明好多的產品,如電話、電燈、電腦,但是科學也能製造槍炮子彈,它也會殺人。對人間的好壞、善惡都有作用的,就叫「有漏」。

無漏就是般若,它是純淨的智慧,有助於自己,同時還可以利益於他人。所以人要有知識,中國的造字原則有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比如知識的「知」,你再加一個「病」的部首,那就是「痴」。知識認識不清也會生病成了愚痴,所以有句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很多的犯罪行為被說為「智慧型犯罪」,他的聰明不用在正途,不用在正道,而造成對自己、對別人的一種傷害、障礙。

般若智慧 人人本具

這個「漏」,好像一個水桶漏了就無法裝水,房屋漏了就不能住人。我們這些「有漏」的煩惱,就是平常做了一些善事,有一些功德,常常帶給我們煩惱妄想;或者帶著一種私心、執著,把我們的功德都漏了,功德水、功德海都漏了。所以有漏,就表示有煩惱、很無明的意思。

「無漏智」是沒有煩惱、沒有缺陷,是純真、純善、純淨、純好,所謂「真善美」的智慧。佛教講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是般若的智慧,跟一般的智慧又不同。一般的智慧有善、有惡,有好、有壞,可是般若智慧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修持佛法,你真心的念佛,虔誠的念佛,必定念出佛的功德、光明、清淨,不會生惡念。你念佛念到深入處,心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還會要去殺人嗎?不會的。我們合掌拜佛還會去打人、殺人嗎?不會的!

因此「無漏智」就是我們的智慧,不要讓我們的善心功德漏了。我們的智慧是清淨功德,無漏的智慧就是真智慧,希望大家都能從本體開發出自心的「無漏智」。
12345678910第1 / 208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