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探索「否」至「泰」的心靈和諧 林郁廷數位版畫個展《泰》
2024-11-17
面對現今社會生活步調緊湊與壓力重重,如何找到紓壓獲致心靈的和諧之道。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老師林郁廷獨創以《易經》「泰卦」的哲理為靈感,結合佛學禪宗的智慧,運用Procreate軟體與Apple Pencil進行創作。11月17日於佛光山南台別院六樓藝文走廊舉辦個展,40件數位版畫作品,兼具傳統水墨畫的內涵與現代藝術的視覺震撼。藉由作品說法,引領大眾探索生命中如何從「否」的困境中突破,最終抵達「泰」的和諧境界。
林郁廷與佛光山因緣深厚。1993年曾在佛光山豐原禪淨中心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一面之緣,並於就讀高雄師範大學期間,聆聽佛光山依淳法師及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人生哲學」課程,受益而精進學佛。更將數位技術與佛學、易經哲理融合,創造出一種「內外和諧」的現代美學,陰陽相濟調和的心靈安寧。
林郁廷的數位版畫形式,以現代科技作為心靈創意的載體,創造出具現代風格的藝術作品,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作品中的抽象意象、色彩流動與線條構圖,體現陰陽和合的哲思與佛學的寧靜禪意,讓觀者在當代藝術的脈絡中體會心靈的超然。
林郁廷本次個展以「泰」為主題,德文涵意(PEACE)。作品皆以22公分黃金比例加上「形、色、質」美術三要素的抽象畫風呈現。作品中的線條流動與色彩變化,傳達出自然界的動態平衡,體現佛學中的「放下執著、順應自然」的智慧。
林郁廷表示,自身精研佛學與易經體悟後,將「泰卦」中的和諧之道與佛教「緣起性空」的理念相結合,在藝術品中詮釋出心靈修行的提升。「否」卦的困境,正如我們生活中的挑戰,面對困難,如何自處找到出口。創作中不僅表現出「泰」卦的理想景象,更引導觀者思考如何在現實困境(否)中突破重圍,實現內外平衡的和諧。也呼應了佛教禪宗中的「陰剝盡,陽復生」的思想。作品隱含這樣的由「否」轉至「泰」轉化過程,引導觀者思考如何在內心的黑暗中保持清明、最終走向心靈的光明。
展期自2024年11月17日至2025年1月10日止,展出地點在佛光山南台別院六樓藝文走廊。
林郁廷與佛光山因緣深厚。1993年曾在佛光山豐原禪淨中心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一面之緣,並於就讀高雄師範大學期間,聆聽佛光山依淳法師及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人生哲學」課程,受益而精進學佛。更將數位技術與佛學、易經哲理融合,創造出一種「內外和諧」的現代美學,陰陽相濟調和的心靈安寧。
林郁廷的數位版畫形式,以現代科技作為心靈創意的載體,創造出具現代風格的藝術作品,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作品中的抽象意象、色彩流動與線條構圖,體現陰陽和合的哲思與佛學的寧靜禪意,讓觀者在當代藝術的脈絡中體會心靈的超然。
林郁廷本次個展以「泰」為主題,德文涵意(PEACE)。作品皆以22公分黃金比例加上「形、色、質」美術三要素的抽象畫風呈現。作品中的線條流動與色彩變化,傳達出自然界的動態平衡,體現佛學中的「放下執著、順應自然」的智慧。
林郁廷表示,自身精研佛學與易經體悟後,將「泰卦」中的和諧之道與佛教「緣起性空」的理念相結合,在藝術品中詮釋出心靈修行的提升。「否」卦的困境,正如我們生活中的挑戰,面對困難,如何自處找到出口。創作中不僅表現出「泰」卦的理想景象,更引導觀者思考如何在現實困境(否)中突破重圍,實現內外平衡的和諧。也呼應了佛教禪宗中的「陰剝盡,陽復生」的思想。作品隱含這樣的由「否」轉至「泰」轉化過程,引導觀者思考如何在內心的黑暗中保持清明、最終走向心靈的光明。
展期自2024年11月17日至2025年1月10日止,展出地點在佛光山南台別院六樓藝文走廊。
最新消息
〔寶島采風〕見晴幽徑苔原綠 雲山翠嶺入清虛
2025-07-10普門中學走讀馬尼拉 探索華人歷史與宗教文化交融
2025-07-10澳紐佛光青年會議圓滿閉幕 墨爾本接棒
2025-07-10蘭陽別院拜訪冬山靈佑宮 盛邀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
2025-07-10瑞發里一社區一蓮花 樂活人生啟發民眾正能量
2025-07-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青年.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4-3
2025-07-10法寶寺舉辦「電影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推動讀書風氣走入社區
2025-07-09澳洲佛光童軍尋根之旅 首站參訪佛光大學
2025-07-09慶祝觀音菩薩成道日 邁阿密佛光山舉辦精進抄經修持
2025-07-09展現信仰傳承力 澳紐佛青演出小品劇場
2025-07-09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