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世新大學博士生參訪佛光山 佛法化為生命經驗
2024-06-22
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於6月21日至22日,帶領傳播博士班6名學生,至佛光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開深度參訪。期間前往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與佛光山叢林學院師生交流,聆聽晨鐘暮鼓,身心完全沉浸其中。楊盛昱隨時把握機會替學生詳盡「授課」,希望大家能結下佛緣,為傳播正能量和為佛法貢獻力量。
22日於傳燈樓,與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交流。
慧傳法師引用大師的「文字有力量,下筆有分寸」,以及公益信託星雲大師基金,設有「星雲真善美傳播獎」,鼓勵媒體多報導社會光明面。還有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說明大師不僅重視媒體,也重視文學、教育。這些都不離大師的人間佛教,落實「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楊盛昱表示,現代社會人心浮動,願意將心力放在就讀博士班者,通常是有定見、毅力和有想法的人。希望他們可以親近佛法,為弘法貢獻力量。肯定佛光山是以弘法利生為志業的正信道場,其了不起之處,就是大師雖已圓寂,但大家仍可以井井有條的繼續向前走。去年弔唁大師期間,沒有嘈雜之聲,看到的是法師的用心和信徒的發心。由於大師定下的教法與準則,奠定了佛光山的長遠發展之基。
22日的行程包括大雄寶殿獻燈祈福,殿主永堂法師介紹殿堂。大悲殿禮拜、參觀佛光山叢林學院,和院長妙南法師、教務組長知竺法師等師生交流。中午雲居樓齋堂過堂,下午至法寶堂由行政主任慧寂法師,引導「佛國之旅」科技體驗。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妙願法師,介紹佛光山典藏各版本《大藏經》。至普賢殿禮佛和品茗,聆聽殿主慧楷法師敘述普賢殿故事。
21日抵達時參觀佛館,至玉佛殿禮拜佛陀真身舍利、欣賞「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與大家在金佛殿禮佛,副館長永融法師於禮敬大廳聚賢堂會面。
郭冠麟在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任教,現攻讀博士班。身為高雄人的他,逢年過節到佛光山是兒時回憶,但離開高雄就再也未曾踏進。3年前因工作緣故再度接觸佛光山,發現變化很大,但當時並未久留。此行更覺得和他記憶中的佛光山差別甚多,對於大師的人間佛教很有感觸。過去認為佛教要嚴守戒律,然而佛法其實就在身邊,每個人都可以為佛教做一點事情。和佛學院師生交流,也顛覆原本以為法師是不苟言笑的形象,是真正走進大眾之中的。
鐘妍分享,家中雖供奉佛像,但僅是單純禮拜。這次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佛法僧,首次在寺院待了這麼久的時間並留宿,聆聽晨鐘暮鼓,感受到心靈上的觸動。「以前覺得佛教很神祕,沒想到可以成為生命經驗的一部分」。來自甘肅的鐘妍,曾在20多年前造訪敦煌,這次在佛館欣賞敦煌石窟藝術,像是有著遙相呼應的緣份。適逢母親生日,就在佛光山替母親祈福,覺得很不可思議。回去後會閱讀大師的著作,精進自己,身為老師,希望將好的理念帶給更多人。
22日於傳燈樓,與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交流。
慧傳法師引用大師的「文字有力量,下筆有分寸」,以及公益信託星雲大師基金,設有「星雲真善美傳播獎」,鼓勵媒體多報導社會光明面。還有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說明大師不僅重視媒體,也重視文學、教育。這些都不離大師的人間佛教,落實「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楊盛昱表示,現代社會人心浮動,願意將心力放在就讀博士班者,通常是有定見、毅力和有想法的人。希望他們可以親近佛法,為弘法貢獻力量。肯定佛光山是以弘法利生為志業的正信道場,其了不起之處,就是大師雖已圓寂,但大家仍可以井井有條的繼續向前走。去年弔唁大師期間,沒有嘈雜之聲,看到的是法師的用心和信徒的發心。由於大師定下的教法與準則,奠定了佛光山的長遠發展之基。
22日的行程包括大雄寶殿獻燈祈福,殿主永堂法師介紹殿堂。大悲殿禮拜、參觀佛光山叢林學院,和院長妙南法師、教務組長知竺法師等師生交流。中午雲居樓齋堂過堂,下午至法寶堂由行政主任慧寂法師,引導「佛國之旅」科技體驗。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妙願法師,介紹佛光山典藏各版本《大藏經》。至普賢殿禮佛和品茗,聆聽殿主慧楷法師敘述普賢殿故事。
21日抵達時參觀佛館,至玉佛殿禮拜佛陀真身舍利、欣賞「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與大家在金佛殿禮佛,副館長永融法師於禮敬大廳聚賢堂會面。
郭冠麟在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任教,現攻讀博士班。身為高雄人的他,逢年過節到佛光山是兒時回憶,但離開高雄就再也未曾踏進。3年前因工作緣故再度接觸佛光山,發現變化很大,但當時並未久留。此行更覺得和他記憶中的佛光山差別甚多,對於大師的人間佛教很有感觸。過去認為佛教要嚴守戒律,然而佛法其實就在身邊,每個人都可以為佛教做一點事情。和佛學院師生交流,也顛覆原本以為法師是不苟言笑的形象,是真正走進大眾之中的。
鐘妍分享,家中雖供奉佛像,但僅是單純禮拜。這次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佛法僧,首次在寺院待了這麼久的時間並留宿,聆聽晨鐘暮鼓,感受到心靈上的觸動。「以前覺得佛教很神祕,沒想到可以成為生命經驗的一部分」。來自甘肅的鐘妍,曾在20多年前造訪敦煌,這次在佛館欣賞敦煌石窟藝術,像是有著遙相呼應的緣份。適逢母親生日,就在佛光山替母親祈福,覺得很不可思議。回去後會閱讀大師的著作,精進自己,身為老師,希望將好的理念帶給更多人。
最新消息
【專題】佛光山供僧法會暨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誕辰紀念
2025-09-13佛光山叢林學院薪火傳燈 人間佛教永續傳承
2025-09-12佛光山深入巴西小學 以文化弘揚佛法
2025-09-122025永懷星雲大師「生命書寫文學獎」 熱烈徵稿
2025-09-12南華大學新生啟航 多元活動探索成長
2025-09-12印度沙彌學成畢業 永記復興印度佛教使命
2025-09-12明莊法師:發願廣傳佛法 利益眾生
2025-09-12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師生手作音樂盒獻感恩
2025-09-12從戒子到法師 慧源法師發願追隨星雲大師腳步
2025-09-12明遠法師:佛學院3年前3年後大不同
2025-09-12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