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2018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第二日精采討論
2018-05-27
2018年5月26日,2018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第二日,進行第三至六場的開題討論,共15名報告人發表了各自的研究計畫。本日的報告會分別圍繞在建設人間淨土、星雲大師及其著作、人間佛教的弘法教育、星雲大師與當代社會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上海大學程恭讓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西華師範大學王雪梅教授共同擔當點評嘉賓。
第三場共有三名報告人發表研究計畫,話題聚焦於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思想及其建設。中國人民大學馬俊報告了他的研究計畫:〈化世俗為神聖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探微〉。馬俊通過討論人間佛教如何解決宗教世俗化與神聖性的問題,希望透過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回應人間淨土思想與佛教中國化、現代化的關係。南京大學翁後發報告了《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研究》。他基於大師及佛光山的人間淨土思想在當代佛教以及世界宗教發展中的主要特徵,討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與傳統淨土思想的關係及發展、在當代佛教及世界宗教發展中的意義三個方面。中國人民大學楊家剛發表了《傳統中國倫理架構與人間佛教實踐意義》。從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古今之間,討論了人間佛教的歷史與現實。
第四場同樣有三名學子發表演講計畫,話題討論集中在星雲大師及其著作研究。北京大學的汪康發表了《星雲大師的大悲心與解脫論研究》。南京大學王若曦討論了《詮釋傳統視野中的〈金剛經講話〉》。南京大學陸傑峰的研究主題是《般若智慧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研究》。程恭讓教授說,人們在詮釋時,引入禪宗、佛性如來藏等理論。金剛經詮釋的基本風格是什麼?大師的詮釋基本上是延續了隋唐之後的基本模式,大師的創造性體現在什麼地方?這是文章需要思考的部分。
第五場共有4名報告人發表,主題依然延續星雲大師及其著作研究。南京大學常紅星的研究計畫是《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智研究——以大師新近著述為中心》。
中央民族大學的韓敬山發表了《善巧方便、易懂能行的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星雲大師日記及往來信件啟示錄》。點評嘉賓一致肯定了文章的選題價值,認為從日記中進行發掘,有其獨特價值。武漢大學賴艷彬彙報了《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研究——以星雲大師演講集為中心》。王雪梅教授認為從闡釋的角度來談很有新意,闡釋的幾個向度從人到社會到宗教的昇華,這三者的區分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南京師範大學吳雙的選題是《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之融儒入佛——以釋迦牟尼佛傳為中心》。
第六場共有5名報告人發表,主題圍繞人間佛教的當代實踐展開。華東師範大學張曉藝報告了《風險社會中的信仰共同體及其實踐機制》。他通過與風險社會理論的理論對話,討論了人間佛教與風險社會的回應方式,並討論了佛光山人間佛教應對風險的實踐機制。溫金玉教授認為,個人信仰是隱私,但是一旦走向社會,就屬於公共事業,需要一套非常好的機制。這個選題很好,框架的論述也很好。中國人民大學的韓錚的研究計畫是《現代社會公共性對中國佛教制度發展影響的探討》。華東師範大學韋施伊的發言是《後人類境況中的人間佛教——從人工智慧與人間佛教之關係說起》。溫金玉教授稱讚了選題的新鮮度,讓人耳目一新。“互聯網”和佛教的結合是一個新的傳播方式。
華東師範大學的席姝妮發表了她的報告《人間佛教的當代弘法策略與認同建構——以青年弘法為中心》。南京大學聶啟陽的發表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教育實踐研究——以佛光大學為中心》。
2018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第二日的精彩討論,不僅涵蓋了佛教經典、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等等重要議題,並以各種不同的研究進路進行了人文思辨與科學研究。第二日的開題發表會在熱烈的學術討論和教學相長中圓滿結束。
第三場共有三名報告人發表研究計畫,話題聚焦於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思想及其建設。中國人民大學馬俊報告了他的研究計畫:〈化世俗為神聖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探微〉。馬俊通過討論人間佛教如何解決宗教世俗化與神聖性的問題,希望透過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回應人間淨土思想與佛教中國化、現代化的關係。南京大學翁後發報告了《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研究》。他基於大師及佛光山的人間淨土思想在當代佛教以及世界宗教發展中的主要特徵,討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與傳統淨土思想的關係及發展、在當代佛教及世界宗教發展中的意義三個方面。中國人民大學楊家剛發表了《傳統中國倫理架構與人間佛教實踐意義》。從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古今之間,討論了人間佛教的歷史與現實。
第四場同樣有三名學子發表演講計畫,話題討論集中在星雲大師及其著作研究。北京大學的汪康發表了《星雲大師的大悲心與解脫論研究》。南京大學王若曦討論了《詮釋傳統視野中的〈金剛經講話〉》。南京大學陸傑峰的研究主題是《般若智慧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研究》。程恭讓教授說,人們在詮釋時,引入禪宗、佛性如來藏等理論。金剛經詮釋的基本風格是什麼?大師的詮釋基本上是延續了隋唐之後的基本模式,大師的創造性體現在什麼地方?這是文章需要思考的部分。
第五場共有4名報告人發表,主題依然延續星雲大師及其著作研究。南京大學常紅星的研究計畫是《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智研究——以大師新近著述為中心》。
中央民族大學的韓敬山發表了《善巧方便、易懂能行的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星雲大師日記及往來信件啟示錄》。點評嘉賓一致肯定了文章的選題價值,認為從日記中進行發掘,有其獨特價值。武漢大學賴艷彬彙報了《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研究——以星雲大師演講集為中心》。王雪梅教授認為從闡釋的角度來談很有新意,闡釋的幾個向度從人到社會到宗教的昇華,這三者的區分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南京師範大學吳雙的選題是《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之融儒入佛——以釋迦牟尼佛傳為中心》。
第六場共有5名報告人發表,主題圍繞人間佛教的當代實踐展開。華東師範大學張曉藝報告了《風險社會中的信仰共同體及其實踐機制》。他通過與風險社會理論的理論對話,討論了人間佛教與風險社會的回應方式,並討論了佛光山人間佛教應對風險的實踐機制。溫金玉教授認為,個人信仰是隱私,但是一旦走向社會,就屬於公共事業,需要一套非常好的機制。這個選題很好,框架的論述也很好。中國人民大學的韓錚的研究計畫是《現代社會公共性對中國佛教制度發展影響的探討》。華東師範大學韋施伊的發言是《後人類境況中的人間佛教——從人工智慧與人間佛教之關係說起》。溫金玉教授稱讚了選題的新鮮度,讓人耳目一新。“互聯網”和佛教的結合是一個新的傳播方式。
華東師範大學的席姝妮發表了她的報告《人間佛教的當代弘法策略與認同建構——以青年弘法為中心》。南京大學聶啟陽的發表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教育實踐研究——以佛光大學為中心》。
2018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第二日的精彩討論,不僅涵蓋了佛教經典、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等等重要議題,並以各種不同的研究進路進行了人文思辨與科學研究。第二日的開題發表會在熱烈的學術討論和教學相長中圓滿結束。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