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南台安樂富有經論講座 依空法師勉眾不忘初心

佛學講座

字級

南台安樂富有經論講座 依空法師勉眾不忘初心

【人間社 王湘溱 台南報導】 2023-04-12
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經論講座4月10日的圓滿終場,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壓軸演說《華嚴經》最後一卷,普賢菩薩十大願及善財童子,告訴大眾想要成就諸佛無量功德,當修十種廣大行願,同時殷切叮囑現場聽眾,佛性本具足,尊重一切善知識,不忘初心、常隨佛學,方能證悟菩提,圓融如願菩薩行。

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祝福在場聆聽《華嚴經》500名的觀眾,是共同推動法輪常轉的善知識,聽聞《華嚴經》點亮智慧之光,善用文殊菩薩的「般若智慧」,普賢菩薩的「菩提行願」,從無名的煩惱中解脫出來,體證幸福、圓融、無礙的人生,快樂過日子。

依空法師概說《華嚴十地》的法義內涵,十地分別有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及法雲地。以善慧地中知諸難的「習氣難」為譬喻,要求管控好自己的身口意,常說煩惱能斷,習氣難斷,藉由改變壞習氣,培養好習慣,是改善漏習,提升氣質的好方法。

解境十身是佛智所解悟的境界。佛的智慧照悟法界,知一切有情無情的森羅萬象,皆是佛身。性起思想大成提及《八十華嚴》卷51的〈如來出現品〉經文:「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顯示真心即性教,性起思想之大成,故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每每提醒佛光人-「我是佛」,效法毘盧遮那佛的慈悲和包容,以普賢菩薩所具有的大行菩提心與文殊菩薩具有的般若智慧,才能嚴飾毘盧遮那佛的莊嚴,二者均為上首菩薩,是《華嚴經》形成「一真法界」無障礙解脫境界,統稱華嚴三聖圓融。

《華嚴經》有三大重點:佛之果德及其國土、菩薩行、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其中菩薩行所占篇幅甚為龐大,並有「菩薩五十二階位」之說,是通向佛果的必需歷程。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神,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

「善財童子」之名善根堪為大菩薩,當來成佛。解心順理是「善」積德無盡是「財」,指無形之財 ,即菩提心 ,菩薩所修善根。善財童子因受到文殊菩薩的勸發、起信,才有五十三參的壯舉,善知識十德分別有:調伏、寂靜,除惑、德增,有勇、經富、覺真、善說、悲深、離退等,最後參訪了普賢菩薩,體悟深切的菩薩法門,最後證入圓滿法界。

依空法師強調,《普賢十大願》經文的重要性,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發願遵循廣修供養、請轉法輪、不忘初心、常隨佛學,是開悟得度的機緣。

聽眾劉妙秋分享,連二日來聽聞依空法師引述的《華嚴經》經要,明白真理世界在佛法世界裏,而修行要落實在生活中,學佛要入心,「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是堅定信仰的力量,當無明薰真如是染緣起,眾生雖有真性善法,因迷執著惡法而困惑,真如薰無明是淨緣起,則是透過聽經聞法來改變困惑的現狀。所以研習《華嚴經》能增強信仰的智慧,精進佛學的素養。
12345678910第1 / 19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