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 地方采風> 高市善美里一社區一蓮花 幸褔講座分享預防失智

地方采風

字級

高市善美里一社區一蓮花 幸褔講座分享預防失智

【人間社 楊庭程 高雄報導】 2025-07-22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苓雅第三分會,7月20日在高雄市鳳山區二甲里活動中心舉辦「一社區一蓮花」幸福生活講座,談「如何預防失智」,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檀講師黃明侃主持,新興分會督導余玻莉、鹽埕第二分會督導何正中與談,善美里里長張育臺、里民、佛光人逾80位聆聽受益。

黃明侃開場,引述美國哈佛大學辛克萊博士所言,延伸其義,預防失智症須從與大自然合為一體著手,養生之道不只身體方面而已。衰老不是毛病,80%可以預防,多動腦筋、多運動、多吃蔬果、少吃紅肉、維持社教活動、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睡眠、尤其特別要保護頭部勿受損傷。

余玻莉帶領大眾靈活手指運動後,分享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文章〈保健〉要義,保健方法有用運動、用飲食、用醫療、用補品、用衛生、用修養等方法,以及《人間福報》保健報導,要多食用當令蔬果、深色蔬菜,如菠菜、茄子、紅莧菜等。他以自身為例,上次捐血因血紅素不足被拒絕,此次特別對食物進行了解,用知識改善飲食,所以順利通過檢測,順利捐血。牙齒也是頭部的反應區,可以消除很多病從口入的機會,牙科醫生提到,每天有做牙齒保健的人,可以預防失智。「最重要的是,有好的修養更可以影響別人,凡事看得開,放得下,活得自在。」余玻莉總結道。

何正中引用〈健康八法〉一文,提供飲食清淡、正常作息、適度運動、心平氣和、樂觀進取、營養均衡、正當嗜好、心理健康等健康八法。談及年輕時努力工作,罔顧健康,到了50多歲,身體上有許多狀況,再加上沒有宗教信仰,因此心靈沒有方向。56歲時,因家人往生,因緣際會走入佛光山,加入佛光會,進而擔任會長等職,學會要先讓自己歡喜,才能把歡喜帶給他人。父親往生後,原本拙於和家人互動,也找到家庭和順的模式,信奉一貫道的母親亦加入了佛光會。

講座尾聲,黃明侃引據研究統計報告,北歐國家丹麥年長者,因病需臥床時間僅在2周左右,反觀國內年長者則需花長達7年半的時間。因此有專家呼籲不要「太寵父母」的主張,對年長父母可以多鼓勵他們,自己上市場張羅自己的食物,自己整理自己周邊環境,養成要活就要動,凡事親自動手的好習慣,可減降罹患失智症的機會。

講座圓滿,普賢寺妙俊法師勉眾,「大家都喜歡蓮花,而蓮花生長在汙泥中,如同我們生活中都有痛苦煩惱,佛法教我們煩惱轉菩提,可以讓我們學會面對煩惱而成長。」並領眾恭讀星雲大師〈向藥師如來祈願文〉,祈願大眾身心靈健康,生活幸福安樂。
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4 / 36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