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陪同陳月卿入場,現場聽眾報以熱烈掌聲歡迎。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陳月卿將走過病苦的經歷,轉化為力量以推動健康作為一生的職志,分享如何改變飲食,讓自己活得更健康。 人間社記者卜趙洲攝
圖說: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陪同陳月卿入場,一同觀賞講師介紹影片。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致贈結緣品給陳月卿。 人間社記者童瀚誴攝
圖說:陳月卿於惠中寺外與自己的講座宣傳投影牆開心合影,留下難忘時刻。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陳月卿主講「《升級你的自癒力》—身心共振的進階修練」,講座吸引近500人聆聽。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講座後,忠興織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元瑾(左)上台獻花給陳月卿。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陳月卿分享如何升級自癒力
2025-06-24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23日邀請資深媒體人及養生專家暨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主講「《升級你的自癒力》—身心共振的進階修練」,她將走過病苦的經歷,轉化為力量以推動健康作為一生的職志,分享如何改變飲食,讓自己活得更健康。講座吸引近500人聆聽,網路觸及人數近9,000人,反映大眾對健康議題的關注。
陳月卿提到,失智症,癌症與憂鬱症是21世紀三大失能殺手,此3病症在2、30年前就有跡可循,可做預防。陳月卿用實踐檢驗真理精神,陪先生走了34年抗癌路,B肝帶原與肺部結節都治癒,自己也從藥罐子變成強力電池,7年沒用過健保卡,為了鼓舞先生,還在41、44歲高齡生下一子一女,更成為健康飲食志工,出任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她表示:「健康不僅可以管理,還可以促進。」
陳月卿指出,美國醫師傑佛瑞.雷迪格研究發現,致命重病不藥而癒的關鍵,在於必須在體內創造適合自癒的環境,免疫系統,飲食營養,壓力反應,自我認同為其4大支柱。她強調提升自癒力要從飲食開始,原則是「吃食物,不吃食品」,不炸,少煎烤、少糖少油,蔬食比例提高至80%,每天一杯全食物精力湯,五顏六色、連皮帶籽、多樣適量,補充植化素,有助強化免疫力。
腸道是眾多疾病的第一現場,腸道健康與免疫力息息相關。陳月卿提醒,若出現BMI大於24、慢性疲勞、關節疼痛、腹部肥胖、皮膚紅癢、胃食道逆流、便秘與腹瀉交替等,可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她指出,要改善體質,應從飲食著手,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物,減少高油高糖攝取,才能降低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進一步提升免疫力。
她引用喬爾·傅爾曼醫師的研究,強調「植物營養素」是未來預防疾病的關鍵。十字花科蔬菜、豆類、堅果、洋蔥、菇類、莓果等都富含抗癌成分。此外,BBC實驗顯示,含膳食纖維的全蔬果汁對改善腸道環境最有效。她也推薦自製「綠拿鐵」,以當季蔬果、堅果、優格、大豆胜肽、薑黃等打汁,既營養又能調整腸道菌相,增強防禦力。
維持健康飲食習慣同樣重要。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提出的「防癌守則」包含維持健康BMI、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限制精緻糖與酒精攝取。她也提醒,素食者常因料理過油,反而導致發炎。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全穀類如糙米、小米、藜麥等,並補充納豆、紫菜、海帶、酵母及自製泡菜等富含B12的食物,以天然、低溫烹調方式取代煎炸,達到真正健康飲食的目的。
陳月卿指出,身心會相互影響,吃對食物能讓情緒穩定、心情變好,也別忘了補充水分,建議用小口慢慢喝水,避免一次大量灌水。她鼓勵大家每天寫下三件感恩的事,並實踐星雲大師倡導的「三好」精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當面對人生困境時,能從愛與關懷中生出感恩與祝福,轉化為內在強大的心靈力量。她強調,飲食、運動與睡眠三者缺一不可,只要能夠自覺、勇於改變,就能看見希望。
陳月卿提到,失智症,癌症與憂鬱症是21世紀三大失能殺手,此3病症在2、30年前就有跡可循,可做預防。陳月卿用實踐檢驗真理精神,陪先生走了34年抗癌路,B肝帶原與肺部結節都治癒,自己也從藥罐子變成強力電池,7年沒用過健保卡,為了鼓舞先生,還在41、44歲高齡生下一子一女,更成為健康飲食志工,出任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她表示:「健康不僅可以管理,還可以促進。」
陳月卿指出,美國醫師傑佛瑞.雷迪格研究發現,致命重病不藥而癒的關鍵,在於必須在體內創造適合自癒的環境,免疫系統,飲食營養,壓力反應,自我認同為其4大支柱。她強調提升自癒力要從飲食開始,原則是「吃食物,不吃食品」,不炸,少煎烤、少糖少油,蔬食比例提高至80%,每天一杯全食物精力湯,五顏六色、連皮帶籽、多樣適量,補充植化素,有助強化免疫力。
腸道是眾多疾病的第一現場,腸道健康與免疫力息息相關。陳月卿提醒,若出現BMI大於24、慢性疲勞、關節疼痛、腹部肥胖、皮膚紅癢、胃食道逆流、便秘與腹瀉交替等,可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她指出,要改善體質,應從飲食著手,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物,減少高油高糖攝取,才能降低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進一步提升免疫力。
她引用喬爾·傅爾曼醫師的研究,強調「植物營養素」是未來預防疾病的關鍵。十字花科蔬菜、豆類、堅果、洋蔥、菇類、莓果等都富含抗癌成分。此外,BBC實驗顯示,含膳食纖維的全蔬果汁對改善腸道環境最有效。她也推薦自製「綠拿鐵」,以當季蔬果、堅果、優格、大豆胜肽、薑黃等打汁,既營養又能調整腸道菌相,增強防禦力。
維持健康飲食習慣同樣重要。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提出的「防癌守則」包含維持健康BMI、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限制精緻糖與酒精攝取。她也提醒,素食者常因料理過油,反而導致發炎。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全穀類如糙米、小米、藜麥等,並補充納豆、紫菜、海帶、酵母及自製泡菜等富含B12的食物,以天然、低溫烹調方式取代煎炸,達到真正健康飲食的目的。
陳月卿指出,身心會相互影響,吃對食物能讓情緒穩定、心情變好,也別忘了補充水分,建議用小口慢慢喝水,避免一次大量灌水。她鼓勵大家每天寫下三件感恩的事,並實踐星雲大師倡導的「三好」精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當面對人生困境時,能從愛與關懷中生出感恩與祝福,轉化為內在強大的心靈力量。她強調,飲食、運動與睡眠三者缺一不可,只要能夠自覺、勇於改變,就能看見希望。
最新消息
中天合唱團高歌風起花開 妙音聲供眾
2025-11-05南屏佛光童軍三好家庭日 愛與成長同行
2025-11-05慈悲基金會捐贈2千台住警器 保護台中市民住宅安全
2025-11-05沙加緬度重視環保 推廣蔬食A計畫
2025-11-05森林覺醒戶外課程 以六感體驗引導從生態觀察走向行動實踐
2025-11-05光明寺佛光社區日 新年新希望的「減法人生」
2025-11-05多倫多佛光山英文半日修持 心經開啟智慧之門
2025-11-05普中自主學習課程 慧傳法師勉勵學子找到人生方向
2025-11-05西來寺新聞攝影班外拍參學 三眼觀照三法修心
2025-11-05佛光青年藉創作禪繞畫 觀心學懂接納和放下
2025-11-05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