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南台別院《我在佛學院的日子》新書座談會
2020-07-30
從星雲大師1965年創辦壽山佛學院開始,佛光山叢林學院也近一甲子的歷史。多少青蔥學子從中畢業,造就許多的僧才、人才,而香海文化最新出版的《我在佛學院的日子》,則由叢林學院廣邀專業的法師、同學,分享在學院的點滴學習及生活。新書座談會於7月26日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二樓大雄寶殿,由叢林學院的學生們以一首輕鬆活潑的〈念佛歌〉揭開序幕,邀請到五位優秀的校友來分享,讓大家一窺佛學院的究竟。
首先由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分享在佛學院的生活點滴,第一堂課「同體共生 息息相關」,由30年前的行堂、典座……等等,了解到每件事情的息息相關,及當下的勇敢承擔。第二堂課「捨其我誰」,遇抓蛇當下雖然很緊張,但仍鎮定思考努力作為學弟的典範。第三堂課「勇於承擔」,大悲殿旁的竹林失火,當機立斷緊急撞鐘引人注目,大眾前往協助救火,點滴的薰習深藏我心。
滿舟法師表示,佛學院教育不同於一般社會教育,佛學院最大的特點是「自覺教育」,佛學院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渴望並洞見佛法的奧妙,引導勇敢面對工作中無數難為人知的困難;星雲大師法語「有佛法就有辦法」,如春風拂袖般地引領,走出自己的佛法人生。
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回憶,進入佛學院的因緣,猶記當時在普賢寺的飲食入門,因緣輾轉到了美國知名的會計所工作,幾千里外普賢寺師父的接引,並由做義工時體會到當心靜下來時,慢慢的品嘗到白米飯的香、甜好滋味。後來回到佛學院讀書,接觸到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學長各有所長非常優秀,生活上的學習成長受益匪淺。
台大碩士畢業的慧讓法師,他父親從小到大從沒參加過畢業典禮,而來到佛學院的薰習下學到「關照別人的心」,因而邀請父親來觀禮並代表佛學院畢業生致詞,在畢業典禮的當下看見父親流下男兒淚,感動著自己的孩子慧讓法師的成長,可以勇敢分享並帶著大家勇往直前。幸福的佛學院生活,慧讓法師感謝星雲大師創辦了佛學院,讓這顆菩提種子,轉換人生的跑道有了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分享,師父在佛學院培養人才的苦心,如何讓自己不被關住不被綁架,放下人生的勝利組鐵尋找不一樣的方向。從一個臉盆牙刷擺放的方向,體認到未來如何照顧自己的生命、找到生命的價值。佛學院寮房七點準時關燈,外在的燈暗了,內心的燈才會打亮,內心開始覺察覺知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因而學到師父教導我的「放下、放下、再放下」。真正的多彩多姿應該要在心上,唯有放下所有的包袱束縛聲光色彩,才會真正看到心上的精彩。
2015年老歌藝唱跟著師父站上小巨蛋,唱起〈惜別歌〉因而察覺除了放下之外,還要運用自己的專業,結合佛法重新擊起。師父的教育理念「破銅爛鐵也能打煉成鋼」,如何秉除過去的習氣,重新翻轉自己的生命,一個人或許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的集體創作可以走得更長久。期許更多的青年回來佛學院一起學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建立起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悠遊在全世界五大洲。
「放下我執 依教奉行」佛光山南台別院當家有群法師在佛學院薰習的座右銘「學習接受」。回憶起當時的因緣,進入青年書院學習,經歷一個月後在因緣聚足下出家。在佛學院短短兩年的學習,畢業後常住給的因緣到了傳燈會面試,依教奉行當時的我,常住給了什麼都說好。
學院畢業後在台南善化慧慈寺服務,三年之後因緣際會下來到了南台別院當主管,感謝住持們不厭其煩的教導與栽培,讓他學會感恩與珍惜為大眾服務的機會,他也歡迎更多的青年學子一起來學佛,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
「學佛不一定要出家」佛光山圓福寺職事田薏禎,佛學院的生活對她而言是陌生的,到了佛學院才開始學習問訊、禮佛三拜、過堂禮儀、宗門思想……等,小時候對佛光山的印象,是國小戶外教學的地方,是寺院道場位在高雄。在佛學院的學習,在家眾與出家眾的學習都是平等沒有分別的,他也因而有學習因緣到了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異地教學。
之後來到台南講堂負責兒童夏令營營隊、佛光出版社充電靜修負責文書編輯工作,因為校對的需要增加了對文字的感度,認識到紙張、印刷及書籍的身分證、條碼。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進入佛門讀書,就是把孩子送給佛祖,就是要離開家門而出家,其實出家是要福德因緣俱足才能出家,不是每個人進入佛學院就會出家的。佛學院不僅是學習佛法的學院,歡迎一起來共學,開啟智慧的心學習。
首先由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分享在佛學院的生活點滴,第一堂課「同體共生 息息相關」,由30年前的行堂、典座……等等,了解到每件事情的息息相關,及當下的勇敢承擔。第二堂課「捨其我誰」,遇抓蛇當下雖然很緊張,但仍鎮定思考努力作為學弟的典範。第三堂課「勇於承擔」,大悲殿旁的竹林失火,當機立斷緊急撞鐘引人注目,大眾前往協助救火,點滴的薰習深藏我心。
滿舟法師表示,佛學院教育不同於一般社會教育,佛學院最大的特點是「自覺教育」,佛學院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渴望並洞見佛法的奧妙,引導勇敢面對工作中無數難為人知的困難;星雲大師法語「有佛法就有辦法」,如春風拂袖般地引領,走出自己的佛法人生。
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回憶,進入佛學院的因緣,猶記當時在普賢寺的飲食入門,因緣輾轉到了美國知名的會計所工作,幾千里外普賢寺師父的接引,並由做義工時體會到當心靜下來時,慢慢的品嘗到白米飯的香、甜好滋味。後來回到佛學院讀書,接觸到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學長各有所長非常優秀,生活上的學習成長受益匪淺。
台大碩士畢業的慧讓法師,他父親從小到大從沒參加過畢業典禮,而來到佛學院的薰習下學到「關照別人的心」,因而邀請父親來觀禮並代表佛學院畢業生致詞,在畢業典禮的當下看見父親流下男兒淚,感動著自己的孩子慧讓法師的成長,可以勇敢分享並帶著大家勇往直前。幸福的佛學院生活,慧讓法師感謝星雲大師創辦了佛學院,讓這顆菩提種子,轉換人生的跑道有了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分享,師父在佛學院培養人才的苦心,如何讓自己不被關住不被綁架,放下人生的勝利組鐵尋找不一樣的方向。從一個臉盆牙刷擺放的方向,體認到未來如何照顧自己的生命、找到生命的價值。佛學院寮房七點準時關燈,外在的燈暗了,內心的燈才會打亮,內心開始覺察覺知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因而學到師父教導我的「放下、放下、再放下」。真正的多彩多姿應該要在心上,唯有放下所有的包袱束縛聲光色彩,才會真正看到心上的精彩。
2015年老歌藝唱跟著師父站上小巨蛋,唱起〈惜別歌〉因而察覺除了放下之外,還要運用自己的專業,結合佛法重新擊起。師父的教育理念「破銅爛鐵也能打煉成鋼」,如何秉除過去的習氣,重新翻轉自己的生命,一個人或許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的集體創作可以走得更長久。期許更多的青年回來佛學院一起學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建立起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悠遊在全世界五大洲。
「放下我執 依教奉行」佛光山南台別院當家有群法師在佛學院薰習的座右銘「學習接受」。回憶起當時的因緣,進入青年書院學習,經歷一個月後在因緣聚足下出家。在佛學院短短兩年的學習,畢業後常住給的因緣到了傳燈會面試,依教奉行當時的我,常住給了什麼都說好。
學院畢業後在台南善化慧慈寺服務,三年之後因緣際會下來到了南台別院當主管,感謝住持們不厭其煩的教導與栽培,讓他學會感恩與珍惜為大眾服務的機會,他也歡迎更多的青年學子一起來學佛,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
「學佛不一定要出家」佛光山圓福寺職事田薏禎,佛學院的生活對她而言是陌生的,到了佛學院才開始學習問訊、禮佛三拜、過堂禮儀、宗門思想……等,小時候對佛光山的印象,是國小戶外教學的地方,是寺院道場位在高雄。在佛學院的學習,在家眾與出家眾的學習都是平等沒有分別的,他也因而有學習因緣到了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異地教學。
之後來到台南講堂負責兒童夏令營營隊、佛光出版社充電靜修負責文書編輯工作,因為校對的需要增加了對文字的感度,認識到紙張、印刷及書籍的身分證、條碼。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進入佛門讀書,就是把孩子送給佛祖,就是要離開家門而出家,其實出家是要福德因緣俱足才能出家,不是每個人進入佛學院就會出家的。佛學院不僅是學習佛法的學院,歡迎一起來共學,開啟智慧的心學習。
最新消息
〔寶島采風〕見晴幽徑苔原綠 雲山翠嶺入清虛
2025-07-10普門中學走讀馬尼拉 探索華人歷史與宗教文化交融
2025-07-10澳紐佛光青年會議圓滿閉幕 墨爾本接棒
2025-07-10蘭陽別院拜訪冬山靈佑宮 盛邀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
2025-07-10瑞發里一社區一蓮花 樂活人生啟發民眾正能量
2025-07-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青年.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4-3
2025-07-10法寶寺舉辦「電影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推動讀書風氣走入社區
2025-07-09澳洲佛光童軍尋根之旅 首站參訪佛光大學
2025-07-09慶祝觀音菩薩成道日 邁阿密佛光山舉辦精進抄經修持
2025-07-09展現信仰傳承力 澳紐佛青演出小品劇場
2025-07-09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