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覺培法師演說 人間佛教的出世與入世
2015-06-18
全國督導研習6月14日在福山寺舉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暨金光明寺住持覺培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的出世與入世」。從中國佛教歷史沿革談佛教興衰、面對現代佛教的機遇與挑戰,進而談論人間佛教的興起,以及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與迷失等精彩論述,闡揚貫穿人間與佛教的樞紐,正是出世與入世的不二精神。
覺培法師表示,為了台灣宗教的融和、人類的幸福,大師發起成立「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中國有豐富的儒家思想,大文化中,融入高僧的理解與歸納。佛教傳到中國,被高僧大德分列為八宗的思想,唐太宗盛世禪宗神秀、惠能大師,隋唐時期佛教八宗興盛,華嚴宗、天台宗都有判教,闡述圓教、頓教論述。
大師經常提醒大眾,佛教不能安逸,佛教不能傲慢,佛教不能太有錢,所以佛光山辦學校、辦媒體,促進社會更祥和。過去,中國佛教曾遭遇「三武一宗法難」,歷盡滄桑只剩下禪宗、淨土宗。禪宗不立文字,走到哪只要兩腿一盤即能修行;淨土法門何時何地皆可念佛修持,它不離我心,因而能夠存留下來。
覺培法師又說,佛教走入山林,到了滿清時期佛教成了經懺佛事。民初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涵蓋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慈航法師、印順導師提出人間佛教。大師教導大眾,人間佛教必須從森林走入社會。佛教面對現代的機遇與挑戰,教育的普及、科學文明、經濟繁榮追求精神生活、追求快樂主義等,不能以「有拜有保庇」的說法,青年人會聽不進去。
「宗教的教義將會重新被檢視,佛教是第一個提倡生權平等的宗教」,覺培法師指出,佛陀重視眾生平等。好的觀念對社會是加分,能夠幫助更多人離苦得樂。有位醫學院院長曾問大師,「每天看過多少人的生死,但只想到有一天我也會死,就感到害怕。」
覺培法師說明,學佛能洞察「四大與五蘊」,生命的實相,了知生命不死,生命如長河般貫穿過去、現在、未來。期勉眾人效法學習大師90歲高齡,從不以病苦,過著覺悟的人生;從佛法印證的真理「苦、空、無常、無我」。每個人因緣不同,相信每件事都是修行的機會,生起大悲心,因為慈悲就沒有敵人。
覺培法師表示,為了台灣宗教的融和、人類的幸福,大師發起成立「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中國有豐富的儒家思想,大文化中,融入高僧的理解與歸納。佛教傳到中國,被高僧大德分列為八宗的思想,唐太宗盛世禪宗神秀、惠能大師,隋唐時期佛教八宗興盛,華嚴宗、天台宗都有判教,闡述圓教、頓教論述。
大師經常提醒大眾,佛教不能安逸,佛教不能傲慢,佛教不能太有錢,所以佛光山辦學校、辦媒體,促進社會更祥和。過去,中國佛教曾遭遇「三武一宗法難」,歷盡滄桑只剩下禪宗、淨土宗。禪宗不立文字,走到哪只要兩腿一盤即能修行;淨土法門何時何地皆可念佛修持,它不離我心,因而能夠存留下來。
覺培法師又說,佛教走入山林,到了滿清時期佛教成了經懺佛事。民初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涵蓋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慈航法師、印順導師提出人間佛教。大師教導大眾,人間佛教必須從森林走入社會。佛教面對現代的機遇與挑戰,教育的普及、科學文明、經濟繁榮追求精神生活、追求快樂主義等,不能以「有拜有保庇」的說法,青年人會聽不進去。
「宗教的教義將會重新被檢視,佛教是第一個提倡生權平等的宗教」,覺培法師指出,佛陀重視眾生平等。好的觀念對社會是加分,能夠幫助更多人離苦得樂。有位醫學院院長曾問大師,「每天看過多少人的生死,但只想到有一天我也會死,就感到害怕。」
覺培法師說明,學佛能洞察「四大與五蘊」,生命的實相,了知生命不死,生命如長河般貫穿過去、現在、未來。期勉眾人效法學習大師90歲高齡,從不以病苦,過著覺悟的人生;從佛法印證的真理「苦、空、無常、無我」。每個人因緣不同,相信每件事都是修行的機會,生起大悲心,因為慈悲就沒有敵人。
最新消息
新店佛光家庭VEGRUN 走讀蔬食之旅
2025-09-09〔三好校園〕品格教育築未來 善良成日常習慣
2025-09-09南華大學推動「南華樂活日」 打造全人健康校園文化
2025-09-09後壁分會贈公益米 傳遞佛光愛與關懷
2025-09-09中美寺三好兒童班秋季開學 語言、佛法、文化共融
2025-09-09松智分會校園講座 引導學子遠離毒品迎向健康人生
2025-09-09東禪寺供僧法會 2千人護教廣植福田
2025-09-09企業菁英喜獲《365日》 願為傳播善美助力
2025-09-09僧寶節捐血報恩 萬華二會與汐止二會攜手傳遞生命希望
2025-09-09新州佛光山三好善童學苑 品德教育成長茁壯
2025-09-09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