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臘月暖聚 南門公園說臘八 食臘八
2020-01-02
元旦日下午,在台南市南門公園,佛光山南台別院與家文化研究基金會聯辦「臘月暖聚─說臘八,食臘八」活動,現場邀請《幸福福袋食譜》作者陳寶月和作家暨美食考古學家王浩一,在甕城進行一場對談,分享臘八粥緣起和教導烹煮法,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也蒞臨現場,指導國際佛光會東一分會提供臘八粥與民眾結緣,共分享逾700碗。
現場民眾捧著、品嘗著暖暖的臘八粥,欣賞大肚山同仁堂國術獅藝館的精彩舞獅後,移至甕城,聆聽陳寶月和王浩一的精采對談。
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辦人林安鴻董事長致詞表示,感謝佛光山煮臘八粥與大眾結緣,家文化也繼續臘八粥的飲食研究,分享給家人,將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陳寶月分享幾道蔬食年菜及佛光山臘八粥的食材,並示範將老薑切細末、板豆腐切丁先炸成金黃、芋頭去皮後和蓮子、紅蘿蔔、花生、米豆、60%的蓬萊米和40%的白糯米、少許醬油或醬油膏用滾水煮半小時後,加入川燙後切絲的青江菜及切碎的油條、鹽巴調味完成。他分享佛光義工烹煮時,都是一邊煮,一邊持誦〈大悲咒〉,用一份供養心烹煮,讓享用者能吃到平安。這粥的食材是星雲大師在大陸叢林時就有,一直傳承到現在。
作家王浩一則分享了臘八粥的由來,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因佛教傳入中原,也將很多食材傳了進來,從東漢開始,到宋朝寺廟就有煮粥施眾的傳統,因講究美食,有了「北方吃鹹,南方吃甜」的烹煮法,而佛光山是臨濟宗,法源於河北,所以粥是鹹的。到了清朝,尤其雍正期間,在雍正宮有藏傳喇嘛在臘八時誦經加持煮6個鍋供皇親貴戚、文武百官、喇嘛們、百姓享用。而現今佛光山每年都有煮臘八粥分享十方大眾,這是另一種佛光人的慈悲。
座談後還有雞屎藤舞蹈劇團的表演,以及現場好吃好玩的暖心小舖,及設置隨喜的樂捐小箱,全數贈予「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在元旦新年之際,南門公園的現場民眾度過了一個闔家歡樂、美食及心靈皆愉快的午後時光。
現場民眾捧著、品嘗著暖暖的臘八粥,欣賞大肚山同仁堂國術獅藝館的精彩舞獅後,移至甕城,聆聽陳寶月和王浩一的精采對談。
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辦人林安鴻董事長致詞表示,感謝佛光山煮臘八粥與大眾結緣,家文化也繼續臘八粥的飲食研究,分享給家人,將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陳寶月分享幾道蔬食年菜及佛光山臘八粥的食材,並示範將老薑切細末、板豆腐切丁先炸成金黃、芋頭去皮後和蓮子、紅蘿蔔、花生、米豆、60%的蓬萊米和40%的白糯米、少許醬油或醬油膏用滾水煮半小時後,加入川燙後切絲的青江菜及切碎的油條、鹽巴調味完成。他分享佛光義工烹煮時,都是一邊煮,一邊持誦〈大悲咒〉,用一份供養心烹煮,讓享用者能吃到平安。這粥的食材是星雲大師在大陸叢林時就有,一直傳承到現在。
作家王浩一則分享了臘八粥的由來,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因佛教傳入中原,也將很多食材傳了進來,從東漢開始,到宋朝寺廟就有煮粥施眾的傳統,因講究美食,有了「北方吃鹹,南方吃甜」的烹煮法,而佛光山是臨濟宗,法源於河北,所以粥是鹹的。到了清朝,尤其雍正期間,在雍正宮有藏傳喇嘛在臘八時誦經加持煮6個鍋供皇親貴戚、文武百官、喇嘛們、百姓享用。而現今佛光山每年都有煮臘八粥分享十方大眾,這是另一種佛光人的慈悲。
座談後還有雞屎藤舞蹈劇團的表演,以及現場好吃好玩的暖心小舖,及設置隨喜的樂捐小箱,全數贈予「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在元旦新年之際,南門公園的現場民眾度過了一個闔家歡樂、美食及心靈皆愉快的午後時光。
最新消息
〔寶島采風〕見晴幽徑苔原綠 雲山翠嶺入清虛
2025-07-10普門中學走讀馬尼拉 探索華人歷史與宗教文化交融
2025-07-10澳紐佛光青年會議圓滿閉幕 墨爾本接棒
2025-07-10蘭陽別院拜訪冬山靈佑宮 盛邀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
2025-07-10瑞發里一社區一蓮花 樂活人生啟發民眾正能量
2025-07-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青年.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4-3
2025-07-10法寶寺舉辦「電影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推動讀書風氣走入社區
2025-07-09澳洲佛光童軍尋根之旅 首站參訪佛光大學
2025-07-09慶祝觀音菩薩成道日 邁阿密佛光山舉辦精進抄經修持
2025-07-09展現信仰傳承力 澳紐佛青演出小品劇場
2025-07-09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