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談及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地域之遼闊,理論創造之豐富,弘法種類之多樣,產生影響之深遠,都是前無古人的。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教授李利安為人間佛教做定位。 人間社記者邢聖得攝
圖說: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溫金玉談及人間佛教其實就是傳統佛教的延續,從不背離對立。 人間社記者楊瑞寶攝
圖說:美國猶他谷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Reed Criddle發願以英文的音樂傳遞佛法,讓佛教未來可以西方化。 人間社記者楊瑞寶攝【2019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人間佛教座談會學者 談人間佛教未來的展望
2019-11-04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自2014年舉辦「人間佛教座談會」,今年邁入第七屆,11月1日至3日於佛光山雲居樓隆重舉辦,此次座談會以「人間佛教與未來學」為主題,廣邀世界各地專業領域的學者,遍及哲學、歷史學、文學、宗教學、佛教思想研究、藝術史、音樂學,以多元的國際視野交流探討,開拓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嶄新史頁。
以下為學者對於人間佛教未來的展望提供寶貴看法:
魏道儒/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一百年來,中國佛教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明清的經懺佛教轉型人間佛教,很多佛門宗師為此貢獻一生。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方面,在為人間佛教做出貢獻的著名人物中,星雲大師的成就和貢獻顯得更為耀眼。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地域之遼闊,理論創造之豐富,弘法種類之多樣,產生影響之深遠,都是前無古人的。大師契理契機地發展了佛教的理論和實踐。把人間佛教從中國佛教發展為世界佛教。
而拜讀了《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書,我深深領悟到:「讓佛教靠我」的路,是一條佈滿荊棘的路,險象環生的路。走上這條路,就是走上了奉獻犧牲的路,服務大眾的路,覺悟成佛的路。只有那些為了真理不怕上刀山、下火海、入地獄的人才敢於走上這條路。而竭盡一生體力與智力走完這條路的人,一定感動天地,光耀五洲。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一生,實踐「佛教靠我」的一生,就是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最好詮釋。
李利安/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教授
我在人間佛教的研究方面,應該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逐漸的向眾生方向發展,從四個方面來看人間佛教,在整個世界佛教史、人類文化史、乃至於人類未來發展趨勢當中的一個定位,即是:
1.佛說的:對接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回歸佛陀本懷。這屬於歷史的傳承。
2.人要的:對接現代人的生活,從明清佛教的逃避中回歸現實人間。這屬於現實的應對。
3.淨化的:在三大語系佛教的會通中,在世界各大宗教的呼應中,回歸淨化人心的佛教本位。這是佛教本位的堅守。
4.善美的:面向人類文明的未來,支撐和引領人類的善美生活。這是未來的啟航。
溫金玉/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
星雲大師在佛教發展的脈絡中,除了繼承傳統佛教之外,在創新變革以及人間佛教推展、乃至未來佛教發展的引領,在空間、歷史的維度,都是相當值得探索。人間佛教其實就是傳統佛教的延續,從不背離對立,是從古老至現代的自然延續,契理契機的符合時代性,而且與時俱進,就是回歸佛陀時代的本懷,是當代佛教的自然呈現。以佛光山為例,分布全球五大洲的別分院,如此眾多的僧信二眾,不僅是要義理上的凝聚,更重要是在於制度的維護,才能提升整個的執行力和組織力。
高文強/大陸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從鑑古知今的角度探討人間佛教未來。中國六朝時代,正是中國對佛教態度的轉變時代。兩漢獨尊儒術,大眾對佛教是陌生的。歷經六朝300多年的時間,佛教才漸漸被接受,被正確理解。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重點,在於讓大眾正確認識佛教,尤其是年輕人。雖然可以利用網路等方式來傳播正確的人間佛教理念,但最重要從教育做起,兩岸佛教交流尤為重要,讓大陸年輕人看到不一樣的佛教。星雲大師特別重視教育,「藏經樓」體現重視教育這個理念,布置好的學習與研究環境。另外,佛光山各地的「分別院」也著重於教育,很有特色。
唐冲/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美術研究室教授
首次來到佛光山,從佛光山的建築就看出星雲大師的宏圖大願。尤其「藏經樓」設置免費使用的研究室。表現佛光山「給」的精神,給他很大的震撼,認為這就是人間佛教大慈悲的胸懷。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實踐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以及學習星雲大師「以社會為己任,先人後己」的精神。
Jane Iwamura/美國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所主任
「只要還有苦難、還有戰爭,人類就需要人間佛教。」由於新世代主要透過3C互動溝通,人間佛教的弘法方式須要跟上潮流,多運用科技。然而3C世代嚴重缺少面對面的人際互動,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也多停留於在社群媒體發表意見,缺乏具體行動;而佛光山道場常舉辦宗教儀式、法會、文教等多元活動,提供小孩、年輕人、不同族群的感情交流平台,正可以彌補人際疏離的缺憾。
Reed Criddle/美國猶他谷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Criddle發願以英文的音樂傳遞佛法,讓佛教未來可以西方化(westernize),所以他挑戰以爵士(jazz)風格來編寫梵唄佛曲,譜下無數樂曲的Criddle,以「慈悲喜捨遍法界……」回向偈,寫下第一首佛教合唱曲〈A Buddhist Blessing〉,而另一首〈Mighty Flame Dharani〉,則是以梵語的方式,呈現佛教合唱曲的前衛表現。
覺瑋法師/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
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碩士課程首屆即招收20名學生,分別具有科學、政治、法律……等多元專業背景,其中5位擁有博士學位;他們同樣基於對人類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投入人間佛教研究,希望透過跨領域的協同合作,提出因應未來的有效策略。其課程內容,主要透過經典和星雲大師著作的研讀,希望能對人、人的價值和人性管理提出重新詮釋;進一步計畫聚焦研讀星雲大師的《佛法真義》,希望能善巧運用佛法智慧,解決全球暖化、精神分裂、憂鬱症等文明後遺症。
Jens Reinke/德國萊比錫大學東方學院研究員
現代的佛教是全球化發展的趨勢,現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人間佛教的推展。而究竟從特定地區到全球化的佛教發展,或者同一地區有各種不同種族背景的佛教文化存在,這當中會有什麼差異性,Reinke的研究指出,不同文化背景或世代,對佛教有其不同的觀點,所以研究全球化佛教的發展,應該要以開放的心胸,來看待多元文化的存在。人間佛教全球化的發展,應該不只是表相的呈現,而是要深入文化之中,在這方面佛光山已經有相當的進展。
賴品超/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一般學者討論未來學多著眼於生物科技面向,較少關注人文領域;而人類當前所面臨的環境保護和族群衝突等重大挑戰,佛教其實可以發揮重大貢獻,尤其是在處理自我與他人、我者與他者的關係上。人間佛教「自他不二」的智慧,可以有效化解「我者」與「他者」的隔閡和對立,把「自利」和「利他」統一起來,讓人們願意超越小我局限,在服務他人中成全自己,種種衝突對立自然消融於無形。
大谷由香/日本龍谷大學文學部佛教學科教授
參觀「一筆字」,感受到人間佛教通俗易懂的人間性。未來人間佛教發展重點在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法,讓人接受,就像是用美術、書法來傳播佛教。來到佛光山,看到寺院規模宏大,而且比丘尼師父特別活躍。在日本女眾法師受到很多限制,對於佛光山比丘尼師父能如此活躍的表現特別羨慕,也十分樂見。比丘尼活躍在法務上,對人間佛教未來推動有加分作用。台灣目前由比丘、比丘尼共同建構人間佛教藍圖與未來模式,符合自然界一半一半的狀況,是最完美的。
以下為學者對於人間佛教未來的展望提供寶貴看法:
魏道儒/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一百年來,中國佛教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明清的經懺佛教轉型人間佛教,很多佛門宗師為此貢獻一生。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方面,在為人間佛教做出貢獻的著名人物中,星雲大師的成就和貢獻顯得更為耀眼。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地域之遼闊,理論創造之豐富,弘法種類之多樣,產生影響之深遠,都是前無古人的。大師契理契機地發展了佛教的理論和實踐。把人間佛教從中國佛教發展為世界佛教。
而拜讀了《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書,我深深領悟到:「讓佛教靠我」的路,是一條佈滿荊棘的路,險象環生的路。走上這條路,就是走上了奉獻犧牲的路,服務大眾的路,覺悟成佛的路。只有那些為了真理不怕上刀山、下火海、入地獄的人才敢於走上這條路。而竭盡一生體力與智力走完這條路的人,一定感動天地,光耀五洲。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一生,實踐「佛教靠我」的一生,就是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最好詮釋。
李利安/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教授
我在人間佛教的研究方面,應該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逐漸的向眾生方向發展,從四個方面來看人間佛教,在整個世界佛教史、人類文化史、乃至於人類未來發展趨勢當中的一個定位,即是:
1.佛說的:對接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回歸佛陀本懷。這屬於歷史的傳承。
2.人要的:對接現代人的生活,從明清佛教的逃避中回歸現實人間。這屬於現實的應對。
3.淨化的:在三大語系佛教的會通中,在世界各大宗教的呼應中,回歸淨化人心的佛教本位。這是佛教本位的堅守。
4.善美的:面向人類文明的未來,支撐和引領人類的善美生活。這是未來的啟航。
溫金玉/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
星雲大師在佛教發展的脈絡中,除了繼承傳統佛教之外,在創新變革以及人間佛教推展、乃至未來佛教發展的引領,在空間、歷史的維度,都是相當值得探索。人間佛教其實就是傳統佛教的延續,從不背離對立,是從古老至現代的自然延續,契理契機的符合時代性,而且與時俱進,就是回歸佛陀時代的本懷,是當代佛教的自然呈現。以佛光山為例,分布全球五大洲的別分院,如此眾多的僧信二眾,不僅是要義理上的凝聚,更重要是在於制度的維護,才能提升整個的執行力和組織力。
高文強/大陸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從鑑古知今的角度探討人間佛教未來。中國六朝時代,正是中國對佛教態度的轉變時代。兩漢獨尊儒術,大眾對佛教是陌生的。歷經六朝300多年的時間,佛教才漸漸被接受,被正確理解。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重點,在於讓大眾正確認識佛教,尤其是年輕人。雖然可以利用網路等方式來傳播正確的人間佛教理念,但最重要從教育做起,兩岸佛教交流尤為重要,讓大陸年輕人看到不一樣的佛教。星雲大師特別重視教育,「藏經樓」體現重視教育這個理念,布置好的學習與研究環境。另外,佛光山各地的「分別院」也著重於教育,很有特色。
唐冲/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美術研究室教授
首次來到佛光山,從佛光山的建築就看出星雲大師的宏圖大願。尤其「藏經樓」設置免費使用的研究室。表現佛光山「給」的精神,給他很大的震撼,認為這就是人間佛教大慈悲的胸懷。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實踐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以及學習星雲大師「以社會為己任,先人後己」的精神。
Jane Iwamura/美國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所主任
「只要還有苦難、還有戰爭,人類就需要人間佛教。」由於新世代主要透過3C互動溝通,人間佛教的弘法方式須要跟上潮流,多運用科技。然而3C世代嚴重缺少面對面的人際互動,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也多停留於在社群媒體發表意見,缺乏具體行動;而佛光山道場常舉辦宗教儀式、法會、文教等多元活動,提供小孩、年輕人、不同族群的感情交流平台,正可以彌補人際疏離的缺憾。
Reed Criddle/美國猶他谷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Criddle發願以英文的音樂傳遞佛法,讓佛教未來可以西方化(westernize),所以他挑戰以爵士(jazz)風格來編寫梵唄佛曲,譜下無數樂曲的Criddle,以「慈悲喜捨遍法界……」回向偈,寫下第一首佛教合唱曲〈A Buddhist Blessing〉,而另一首〈Mighty Flame Dharani〉,則是以梵語的方式,呈現佛教合唱曲的前衛表現。
覺瑋法師/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
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碩士課程首屆即招收20名學生,分別具有科學、政治、法律……等多元專業背景,其中5位擁有博士學位;他們同樣基於對人類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投入人間佛教研究,希望透過跨領域的協同合作,提出因應未來的有效策略。其課程內容,主要透過經典和星雲大師著作的研讀,希望能對人、人的價值和人性管理提出重新詮釋;進一步計畫聚焦研讀星雲大師的《佛法真義》,希望能善巧運用佛法智慧,解決全球暖化、精神分裂、憂鬱症等文明後遺症。
Jens Reinke/德國萊比錫大學東方學院研究員
現代的佛教是全球化發展的趨勢,現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人間佛教的推展。而究竟從特定地區到全球化的佛教發展,或者同一地區有各種不同種族背景的佛教文化存在,這當中會有什麼差異性,Reinke的研究指出,不同文化背景或世代,對佛教有其不同的觀點,所以研究全球化佛教的發展,應該要以開放的心胸,來看待多元文化的存在。人間佛教全球化的發展,應該不只是表相的呈現,而是要深入文化之中,在這方面佛光山已經有相當的進展。
賴品超/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一般學者討論未來學多著眼於生物科技面向,較少關注人文領域;而人類當前所面臨的環境保護和族群衝突等重大挑戰,佛教其實可以發揮重大貢獻,尤其是在處理自我與他人、我者與他者的關係上。人間佛教「自他不二」的智慧,可以有效化解「我者」與「他者」的隔閡和對立,把「自利」和「利他」統一起來,讓人們願意超越小我局限,在服務他人中成全自己,種種衝突對立自然消融於無形。
大谷由香/日本龍谷大學文學部佛教學科教授
參觀「一筆字」,感受到人間佛教通俗易懂的人間性。未來人間佛教發展重點在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法,讓人接受,就像是用美術、書法來傳播佛教。來到佛光山,看到寺院規模宏大,而且比丘尼師父特別活躍。在日本女眾法師受到很多限制,對於佛光山比丘尼師父能如此活躍的表現特別羨慕,也十分樂見。比丘尼活躍在法務上,對人間佛教未來推動有加分作用。台灣目前由比丘、比丘尼共同建構人間佛教藍圖與未來模式,符合自然界一半一半的狀況,是最完美的。
最新消息
東森氣象新聞直播 推廣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2025-11-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成員禮敬星雲大師 報告成果豐碩
2025-11-07南天健康日深入社區 身心靈課程獲新州政府特別推廣
2025-11-07福嚴佛學院佛光山教育參訪 心保和尚座談交流
2025-11-07《台灣超人》北美巡演 生命故事跨海傳遞正能量
2025-11-07松信分會捐血活動 落實人間善美理念
2025-11-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衣食住行5-5
2025-11-072025年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 探究安頓人心的智慧
2025-11-06西方伴侶南天寺締結佛化婚姻 以佛法智慧共築幸福人生
2025-11-06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
2025-11-0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