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多元變遷的下一代 何去何從

教育人文

字級

多元變遷的下一代 何去何從

【人間社記者 劉玉珠 花蓮報導】 2017-10-15
2017星雲教育論壇10月14日在東華大學舉行,近200名教師及社會人士參與,其中一場議題「社會變遷下的多元衝擊和因應」,由星雲教育獎主任委員楊朝祥主持,開場說明在多元變遷的社會裡,身為教育工作者該如何為這一代教育努力,希望大家學習與談人的經驗,為下一代教育努力。會中邀請台東寶桑國中教師楊惠如、花蓮縣立國風國中活動組長張文全和花蓮縣立宜昌國中校長陳玉明共同發表與探討。

該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因應未來

台東寶桑國中老師楊惠如表示,偏鄉的問題一直存在,台東學歷低落,孩子學習能力慢,但可以利用補救教育累積實力。她說明在現實社會裡,每個人都有看不見的能力,並舉例一名學生在高中時就明白自己的志向是服裝設計,就讀大二時,就到美國進修英文能力,雖沒有走上正規學程,但只要樂於學習,處處都是教室,也能走出自己的路。她強調偏鄉的問題其實不曾改變過,只要對症下藥,打好基礎,成就每一個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社會變遷下的教師省思

花蓮縣立國風國中活動組長張文全表示,教育知識社會學主張:「知識是社會形成的,課程是社會所組織的知識」,多元學習,多元評量,多元智慧,多元入學,產生的衝擊有下列幾點:一、資訊面,為講求教學的便利、創新與活化,雖然手機可以成為學習的平台,卻也會產生學習迷思和健康的疑慮。二、少子化,造成親師更加緊密互動,搭起好的橋樑,利於接受與指教。三、不同族群,四、弱勢族群,要公平的處理。五、性別意識,六實驗教育。因應的思考對策包括融合不同族群的多元化、辦理創意的營隊、激發學生資訊運用的才能、創新活動的內涵。唯有形成信任的教師對話社群,凝聚專業的力量,建立自我正向的教育信念,才能提升專業效能,善用情境,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多元」衝擊和因應

花蓮縣立宜昌國中陳玉明校長分享,台灣是多元民主的熔爐,更有政治及宗教信仰與經濟利益的衝突。從跳脫面對衝突的慣性思考,我們要關心社會失序所思考的,是什麼形成衝突的對立?台灣缺少後現代社會中應有的容忍、尊重與理性。藉由珍惜多元社會的價值,形成社會共識,產生社會價值的聚合力,更需要依賴權力來維持並產生作用。

多元的社會越容易出現價值衝突,媒體的庸俗與噬血性,是興風作浪的源頭。面對多元的衝擊應有的態度,公民運動的目的與功益性,不是自私、盲從與無知,而要傾聽、包容、協調與溝通。陳校長表示,教師對於教育改革的執行,應負起帶頭的作用,加強媒體識讀教育,教育的目的必須培養具備自信心與獨立思考,不會被洗腦鼓動,孩子能迎接署光,開創未來,是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
12345678910第1 / 437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