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雲林講堂幸福人生名家系列講座 心無罣礙的智慧力
2025-07-01
佛光山雲林講堂6月28日舉辦「雲林幸福人生名家系列講座」,邀請佛光山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主講「心無罣礙的智慧力」,以貼近生活化的方式,讓大眾學習方法、認知、觀念,心無罣礙的認識自己,究竟應該放下什麼。120位來自雲林、彰化的聽眾,敞開心胸,了解自己執著的念頭,透過佛法的薰陶,學會讓自己擁有心無罣礙的智慧力。
雲林講堂住持慧得法師歡迎妙宥法師蒞臨說法,並介紹貴賓:雲林縣議員李明哲、公誠里長王玳琪、東和國中退休校長張芳榕伉儷、草嶺遊覽車公司董事長張東義伉儷、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檀講師陳璿宇,雲林區督導、會長等。
妙宥法師說,在日常生活中,人常常會因為外在的境界,產生很多的想法。因在意別人的一句話、一件事情、一個眼神,讓自己產生煩惱、負面情緒。透過眼、耳、鼻、舌、身、意,讓心產生相就是「想」,因而產生許多情緒困擾、內心糾結,增加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妙宥法師送給大眾四件法寶:一是看見內在,走出煩惱的迴圈。真正的自在不是丟掉,而是心態的調整與認知的改變。用般若智慧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見解上、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的力量,有力量就能面對世事,無憂無慮。
再來拆解妄想,超越、擁抱、接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指出世人常常自以為想的是真的,但事實上,那只是「自以為是」的版本而已,沒有一件事物是永恆不變的。
三是要學習放下執著,無所得的快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無」的世界,並不是沒有,「無」是「無限」、「無執」、「無累」、「無求」的意思。「無」,儘管有心、有情、有愛,但是不會受到人事的障礙,反而更能體會豐富的內容。
最後是改變自己的行動,讓自己的心產生大智慧,菩薩修行無相布施,不執著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布施後更不生起求回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布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當把焦點從「我」轉向「他人」時,心就不容易產生恐怖。真正的智慧不只是思辨,而是願意為他人行動。
講座中,妙宥法師帶領大眾,分組將內心的罣礙、煩惱的事情,寫出來貼在罣礙球上,然後一起同時刺破,並大聲說出「我要突破罣礙心」;填寫執著評量表,讓大眾更加清楚自己內心的執著點。
陳𤩷宇說,透過法師精心設計的遊戲,引導大家熱烈又溫馨的互動,共同學習,也看到自己的習性、脾氣、罣礙。在戳破氣球的當下,戳破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去除煩惱。
攻讀雲林科技大學資管系博士班的張庭槐分享,第一次與太太到雲林講堂聆聽佛學講座。妙宥法師把《心經》和《金剛經》中的智慧巧妙的詮釋,讓大家跳脫罣礙。法師勉衆唯有心持「利益他人」,方能無有恐怖,無有罣礙的話語,讓他心開意解。
雲林講堂住持慧得法師歡迎妙宥法師蒞臨說法,並介紹貴賓:雲林縣議員李明哲、公誠里長王玳琪、東和國中退休校長張芳榕伉儷、草嶺遊覽車公司董事長張東義伉儷、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檀講師陳璿宇,雲林區督導、會長等。
妙宥法師說,在日常生活中,人常常會因為外在的境界,產生很多的想法。因在意別人的一句話、一件事情、一個眼神,讓自己產生煩惱、負面情緒。透過眼、耳、鼻、舌、身、意,讓心產生相就是「想」,因而產生許多情緒困擾、內心糾結,增加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妙宥法師送給大眾四件法寶:一是看見內在,走出煩惱的迴圈。真正的自在不是丟掉,而是心態的調整與認知的改變。用般若智慧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見解上、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的力量,有力量就能面對世事,無憂無慮。
再來拆解妄想,超越、擁抱、接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指出世人常常自以為想的是真的,但事實上,那只是「自以為是」的版本而已,沒有一件事物是永恆不變的。
三是要學習放下執著,無所得的快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無」的世界,並不是沒有,「無」是「無限」、「無執」、「無累」、「無求」的意思。「無」,儘管有心、有情、有愛,但是不會受到人事的障礙,反而更能體會豐富的內容。
最後是改變自己的行動,讓自己的心產生大智慧,菩薩修行無相布施,不執著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布施後更不生起求回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布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當把焦點從「我」轉向「他人」時,心就不容易產生恐怖。真正的智慧不只是思辨,而是願意為他人行動。
講座中,妙宥法師帶領大眾,分組將內心的罣礙、煩惱的事情,寫出來貼在罣礙球上,然後一起同時刺破,並大聲說出「我要突破罣礙心」;填寫執著評量表,讓大眾更加清楚自己內心的執著點。
陳𤩷宇說,透過法師精心設計的遊戲,引導大家熱烈又溫馨的互動,共同學習,也看到自己的習性、脾氣、罣礙。在戳破氣球的當下,戳破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去除煩惱。
攻讀雲林科技大學資管系博士班的張庭槐分享,第一次與太太到雲林講堂聆聽佛學講座。妙宥法師把《心經》和《金剛經》中的智慧巧妙的詮釋,讓大家跳脫罣礙。法師勉衆唯有心持「利益他人」,方能無有恐怖,無有罣礙的話語,讓他心開意解。
最新消息
〔寶島采風〕田園小鎮迎翠浪 糖廠火車笛聲揚
2025-08-18「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第三場 永富法師談佛教音樂與儀式
2025-08-18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拜訪 期許繼續做更多好事
2025-08-18佛光山印尼佛學院 台北道場參學
2025-08-18甲一國際規範學校師生參訪棉蘭佛光寺 開展多元文化學習之旅
2025-08-18新加坡佛光山考生祈福 安住身心迎考場
2025-08-18福國佛光人以愛護生 北安捐血站慈心不間斷
2025-08-18佛光大學攜手慈心基金會 啟動「糧心好食」計畫救援滯銷農友
2025-08-18藝術典藏30年 特選精品吸睛
2025-08-18蘭陽別院佛學講座《八大人覺經》心保和尚暢談解脫之道
2025-08-18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