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2025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普賢寺啟航 探究生死關懷
2025-02-25
114年教育部教育基金會終身學習園,2025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南部首場,2月23日於佛光山普賢寺舉行,以《星雲大師全集》論叢類《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系列–「生死關懷探討」為核心,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擔綱導讀;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林灑津主持,佛光山寺務監院室接駁組組長慧祥法師、佛光山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慧喜法師與談;講師余玻莉帶領討論回饋。近250位精進向學者親炙醍醐法味,探究解決現實人生之道。
普賢寺監寺知貫法師引言,生死問題的探討與解決,是古今人等皆想揭開的謎團。《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書中,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從佛陀的言論出發,提出個人體驗與看法,從安樂死、臨終關懷、身心疾病等,為世人指出一條「希望之路」。祈願大家悠遊法海,滿載而歸。
慧喜法師將佛教對「身心疾病」、「修行問題」、「喪葬習俗」、「民間信仰」、「素食問題」、「安樂死」、「臨終關懷」、「宇宙人生」的看法,歸納為生命、生活、生死三大範疇,作重點解析。針對安樂死,大師就佛法與醫學的觀點,提出精闢的解說,「如果我們能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重新調整對生死的觀念,知道生未必是喜,死未必是悲,我想對安樂死的爭議就會減少。」大師有感於世間有很多風俗與迷信,對喪葬習俗一些問題,一一解惑釋疑,如為了慎終追遠,表達對亡者的思念、為往者成立獎學金、護持文化、慈善等公益更有意義。
導讀結束後,余玻莉拋出「哪一段內容印象最深刻、大師的教誡,對您有什麼啟發或領悟」等問題,帶領與會者討論回饋。中華民國基層醫師協會常務理事周祖佑醫師與理事洪陳興醫師連袂,首次參與研討會。洪陳興回饋,醫生須醫病、醫人、醫心,目前醫學教育除了重視醫療的專業領域也注重人文與藝術。周祖佑分享,他的博士論文論述「善終」,聽完慧喜法師導讀後,有更深的體悟。
主題論壇時段,林灑津以問題為綱要,梳理全冊書要。在與談人發表後,再言簡意賅地歸納統整。
慧祥法師引據佛陀教導世人,以「四聖諦」治療身心種種疾病;以「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永遠預防一切疾病,星雲大師所說「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與其呼應。星雲大師說,「人的行為有了偏差、過失的時候,更需要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為。」慧祥法師詮釋一個人之所以不能成就無上佛道,有顛倒、妄想、執著三大類問題。引用《文殊師利問經》、《央掘魔羅經》等經證,正解正用星雲大師所說「學佛不一定要吃素」。
佛教常說「業障病」,因業障而生病,大師直指業障可以經由懺悔、發願、行善、積德、培福、結緣消除。高齡化的社會帶來「老人問題」,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顧,能夠外在安穩、內在無憂、心安無虞,大師提供「四等防老」、「養老十法」等良方。妙樂法師舉例大師2003年主持「佛陀紀念館」安基典禮,展現出大師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尊重「緣起性空」是自然界的理則。
慧喜法師以「星君仙女下凡塵」的故事契入「人只要有生死問題,就不能沒有宗教信仰。」信仰是人生終極的追求,信仰能使生命找到依靠。大師提及,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只是一種循環現象,「生命」就在生死中輪迴不已。常有人問大師,對生死的看法,「生死一念,唯願天下眾生皆得福祿壽喜!」
最後慧喜法師以「學習化解、正向心態」、慧祥法師以「正行、法行、持戒清淨」、妙樂法師以「面對著佛法,一定要堅信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鼓勵、祝福與會者。
普賢寺監寺知貫法師引言,生死問題的探討與解決,是古今人等皆想揭開的謎團。《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書中,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從佛陀的言論出發,提出個人體驗與看法,從安樂死、臨終關懷、身心疾病等,為世人指出一條「希望之路」。祈願大家悠遊法海,滿載而歸。
慧喜法師將佛教對「身心疾病」、「修行問題」、「喪葬習俗」、「民間信仰」、「素食問題」、「安樂死」、「臨終關懷」、「宇宙人生」的看法,歸納為生命、生活、生死三大範疇,作重點解析。針對安樂死,大師就佛法與醫學的觀點,提出精闢的解說,「如果我們能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重新調整對生死的觀念,知道生未必是喜,死未必是悲,我想對安樂死的爭議就會減少。」大師有感於世間有很多風俗與迷信,對喪葬習俗一些問題,一一解惑釋疑,如為了慎終追遠,表達對亡者的思念、為往者成立獎學金、護持文化、慈善等公益更有意義。
導讀結束後,余玻莉拋出「哪一段內容印象最深刻、大師的教誡,對您有什麼啟發或領悟」等問題,帶領與會者討論回饋。中華民國基層醫師協會常務理事周祖佑醫師與理事洪陳興醫師連袂,首次參與研討會。洪陳興回饋,醫生須醫病、醫人、醫心,目前醫學教育除了重視醫療的專業領域也注重人文與藝術。周祖佑分享,他的博士論文論述「善終」,聽完慧喜法師導讀後,有更深的體悟。
主題論壇時段,林灑津以問題為綱要,梳理全冊書要。在與談人發表後,再言簡意賅地歸納統整。
慧祥法師引據佛陀教導世人,以「四聖諦」治療身心種種疾病;以「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永遠預防一切疾病,星雲大師所說「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與其呼應。星雲大師說,「人的行為有了偏差、過失的時候,更需要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為。」慧祥法師詮釋一個人之所以不能成就無上佛道,有顛倒、妄想、執著三大類問題。引用《文殊師利問經》、《央掘魔羅經》等經證,正解正用星雲大師所說「學佛不一定要吃素」。
佛教常說「業障病」,因業障而生病,大師直指業障可以經由懺悔、發願、行善、積德、培福、結緣消除。高齡化的社會帶來「老人問題」,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顧,能夠外在安穩、內在無憂、心安無虞,大師提供「四等防老」、「養老十法」等良方。妙樂法師舉例大師2003年主持「佛陀紀念館」安基典禮,展現出大師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尊重「緣起性空」是自然界的理則。
慧喜法師以「星君仙女下凡塵」的故事契入「人只要有生死問題,就不能沒有宗教信仰。」信仰是人生終極的追求,信仰能使生命找到依靠。大師提及,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只是一種循環現象,「生命」就在生死中輪迴不已。常有人問大師,對生死的看法,「生死一念,唯願天下眾生皆得福祿壽喜!」
最後慧喜法師以「學習化解、正向心態」、慧祥法師以「正行、法行、持戒清淨」、妙樂法師以「面對著佛法,一定要堅信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鼓勵、祝福與會者。
最新消息
惠中寺《唯識入門》總結 找到翻轉生命的修行指南
2025-08-14雲林講堂人間佛教宣講員培訓 共創人間佛教淨土
2025-08-14以文化弘揚佛法 光明寺共同主辦京劇巡演
2025-08-14新州多元文化部高層訪南天講堂 共話多元與共融
2025-08-1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3
2025-08-14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
2025-08-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
2025-08-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
2025-08-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沉默的威脅」
2025-08-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
2025-08-13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