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03
2023-11-25
●教旗的意涵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代表這一個國家精神標誌的國旗,懸掛的國旗代表國家的主權。每一所學校為了表現它的特色,也會有一面校旗,它彰顯著這一所學校的文化、理念。軍隊上前線時,也會揮揚旌旗,以鼓舞士氣;當然各宗教也都有它代表的標誌,如佛教的教旗,就是一面五色旗。
一九六三年,越南總統吳廷琰為維護天主教而破壞佛教,不允許佛誕節懸掛教旗,並燒毀教旗,以致民怨沸騰。越南佛教徒為此示威遊行,持續了好幾個月,而廣德法師等七位僧人,則以自焚殉教來表達心中的悲憤。這是因為佛教教旗對佛教徒而言,代表著心中的佛陀、信仰,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就如同美國人在「中途島事件」時,犧牲幾萬軍民,就是為了在島上插一面國旗,因為這一面國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塊布而已,而是一個國家。
「佛教教旗」的議案是一九五二年,在日本舉行第二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時通過。它是一面五色旗,橫向與縱向皆由藍、黃、紅、白、橙五種色條構成。五色象徵著佛陀智慧、平等、慈悲、和平、清淨等精神;也代表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佛法」。橫向與縱向則代表法身佛性的特色──「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也象徵十方法界融和,三時法輪常轉。
其中,「五乘佛法」是佛陀為了教化眾生,依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所施設的五種法門,例如:佛陀為「人乘」性格者說受持三皈五戒,令其遠離三途,生於人趣;為「天乘」性格者說修十善法,令其上生天界;為「聲聞乘」性格者說四諦法,令其脫離三界,成為阿羅漢;為「緣覺乘」性格者說十二因緣,令其脫離三界,成為辟支佛;為「菩薩乘」性格者說行六度法門,令其超越三界二乘境界,得到無上究竟的佛果。
法門雖有上述五種,實則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即:引導眾生悟入佛之知見,證悟本自具足的佛性。因此佛陀在法華會上曾說:「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又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本自具足的佛性,其特色便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意指:就橫的空間而言,它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故曰「橫遍十方」;就豎的時間而言,它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無生無滅,永恆一如,故曰「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法身佛性用之於日常,除須妥當拿捏空間因素與時間因素,兼顧事物的互動關係與歷史的發展脈絡,更應重視人際之間的互動。對於橫向的溝通聯繫,固然要善巧運用;對於縱向的承上啟下,也要周全考量。若人人都能如此,不僅社會安樂、國家興盛非為難事,要達到世界和平、法界融和,也是指日可待之事也。
●選佛場?
「選佛場」三個字,源自於丹霞禪師「選官不如選佛」的典故。唐代丹霞天然禪師原本要上京考取功名,途中經過一座寺院掛單,寺裡的大和尚看他很有善根,就告訴他:「選佛比選官好,求官不如求佛。」丹霞禪師當下大悟,決定依止大和尚出家修道。
其實人的一生,都在做選擇,選擇一所學校、選擇一門學科、選擇一位老師、選擇一項職業、選擇一個伴侶、選擇一個宗教……總要選一個自己喜歡、相應的。但在做這些選擇的過程中,需要有智慧引導,才不致於走錯方向。
在佛光山也設有一個「選佛場」,它位於菩提路的盡頭,雲居樓旁,意謂著大眾進入此門,依佛法精進修持,可以成就佛道。另一方面,也希望大眾駐足「選佛場」前,能有所省思:外在的財富、名利、地位等有形的物質,最終會消失,如果想要有一個安身立命之處,一個永恆不變的生命,就要學佛,選擇和佛一樣修行,過著清淨覺悟的生活。
在信仰上,選擇更是重要,否則選錯了宗教,信了邪教,就像喝到毒藥,生命就會有危險。所以我常講,「邪信」不如「不信」;「不信」不如「迷信」。迷信只是一時的不了解,但至少他有因果觀念,知道要去惡向善;不信的人,就如不願意張開眼睛認識世界,失去了認識這個世界的機緣,甚為可惜。
佛世時,舍利弗、目犍連尊者,原本信奉外道,後來從佛陀的弟子阿說示口中,聽到佛陀教導的偈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最後選擇佛陀作為老師,並帶領其門下弟子一起歸投佛陀座下。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原本也是外道門徒,晚年遇到佛陀,而棄邪歸正,最終以佛陀做為導師。蓮花色女、摩登伽女,色誘目犍連、阿難尊者,後來在佛陀的規勸之下,懺悔前愆,依佛修行,最終證得阿羅漢果。
又如,善生童子遵照先父的遺言,禮拜六方,之後遇到佛陀為其說明禮拜六方的真正含義,開啟智慧眼,當即皈依佛陀,成為三寶的信者;玉耶女自恃甚高,不孝公婆,輕慢毀辱親朋好友,在佛陀的教導下,改過遷善,佛陀為他授說六重二十八輕戒。
為什麼要選「選佛場」?因為在選佛場裡,說話要選說好話,做事要選做好事,心裡要存好的理念;在選佛場裡,朋友都是諸上善人,家人都是大善知識;選佛場是一塊淨土,裡面沒有惡人的干擾,沒有損友的陷害,沒有政治的迫害,沒有貪、瞋、嫉妒,有的是清淨安樂的佛國。所以,懂得進入「選佛場」,才是人生最有智慧的選擇。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代表這一個國家精神標誌的國旗,懸掛的國旗代表國家的主權。每一所學校為了表現它的特色,也會有一面校旗,它彰顯著這一所學校的文化、理念。軍隊上前線時,也會揮揚旌旗,以鼓舞士氣;當然各宗教也都有它代表的標誌,如佛教的教旗,就是一面五色旗。
一九六三年,越南總統吳廷琰為維護天主教而破壞佛教,不允許佛誕節懸掛教旗,並燒毀教旗,以致民怨沸騰。越南佛教徒為此示威遊行,持續了好幾個月,而廣德法師等七位僧人,則以自焚殉教來表達心中的悲憤。這是因為佛教教旗對佛教徒而言,代表著心中的佛陀、信仰,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就如同美國人在「中途島事件」時,犧牲幾萬軍民,就是為了在島上插一面國旗,因為這一面國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塊布而已,而是一個國家。
「佛教教旗」的議案是一九五二年,在日本舉行第二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時通過。它是一面五色旗,橫向與縱向皆由藍、黃、紅、白、橙五種色條構成。五色象徵著佛陀智慧、平等、慈悲、和平、清淨等精神;也代表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佛法」。橫向與縱向則代表法身佛性的特色──「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也象徵十方法界融和,三時法輪常轉。
其中,「五乘佛法」是佛陀為了教化眾生,依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所施設的五種法門,例如:佛陀為「人乘」性格者說受持三皈五戒,令其遠離三途,生於人趣;為「天乘」性格者說修十善法,令其上生天界;為「聲聞乘」性格者說四諦法,令其脫離三界,成為阿羅漢;為「緣覺乘」性格者說十二因緣,令其脫離三界,成為辟支佛;為「菩薩乘」性格者說行六度法門,令其超越三界二乘境界,得到無上究竟的佛果。
法門雖有上述五種,實則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即:引導眾生悟入佛之知見,證悟本自具足的佛性。因此佛陀在法華會上曾說:「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又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本自具足的佛性,其特色便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意指:就橫的空間而言,它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故曰「橫遍十方」;就豎的時間而言,它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無生無滅,永恆一如,故曰「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法身佛性用之於日常,除須妥當拿捏空間因素與時間因素,兼顧事物的互動關係與歷史的發展脈絡,更應重視人際之間的互動。對於橫向的溝通聯繫,固然要善巧運用;對於縱向的承上啟下,也要周全考量。若人人都能如此,不僅社會安樂、國家興盛非為難事,要達到世界和平、法界融和,也是指日可待之事也。
●選佛場?
「選佛場」三個字,源自於丹霞禪師「選官不如選佛」的典故。唐代丹霞天然禪師原本要上京考取功名,途中經過一座寺院掛單,寺裡的大和尚看他很有善根,就告訴他:「選佛比選官好,求官不如求佛。」丹霞禪師當下大悟,決定依止大和尚出家修道。
其實人的一生,都在做選擇,選擇一所學校、選擇一門學科、選擇一位老師、選擇一項職業、選擇一個伴侶、選擇一個宗教……總要選一個自己喜歡、相應的。但在做這些選擇的過程中,需要有智慧引導,才不致於走錯方向。
在佛光山也設有一個「選佛場」,它位於菩提路的盡頭,雲居樓旁,意謂著大眾進入此門,依佛法精進修持,可以成就佛道。另一方面,也希望大眾駐足「選佛場」前,能有所省思:外在的財富、名利、地位等有形的物質,最終會消失,如果想要有一個安身立命之處,一個永恆不變的生命,就要學佛,選擇和佛一樣修行,過著清淨覺悟的生活。
在信仰上,選擇更是重要,否則選錯了宗教,信了邪教,就像喝到毒藥,生命就會有危險。所以我常講,「邪信」不如「不信」;「不信」不如「迷信」。迷信只是一時的不了解,但至少他有因果觀念,知道要去惡向善;不信的人,就如不願意張開眼睛認識世界,失去了認識這個世界的機緣,甚為可惜。
佛世時,舍利弗、目犍連尊者,原本信奉外道,後來從佛陀的弟子阿說示口中,聽到佛陀教導的偈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最後選擇佛陀作為老師,並帶領其門下弟子一起歸投佛陀座下。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原本也是外道門徒,晚年遇到佛陀,而棄邪歸正,最終以佛陀做為導師。蓮花色女、摩登伽女,色誘目犍連、阿難尊者,後來在佛陀的規勸之下,懺悔前愆,依佛修行,最終證得阿羅漢果。
又如,善生童子遵照先父的遺言,禮拜六方,之後遇到佛陀為其說明禮拜六方的真正含義,開啟智慧眼,當即皈依佛陀,成為三寶的信者;玉耶女自恃甚高,不孝公婆,輕慢毀辱親朋好友,在佛陀的教導下,改過遷善,佛陀為他授說六重二十八輕戒。
為什麼要選「選佛場」?因為在選佛場裡,說話要選說好話,做事要選做好事,心裡要存好的理念;在選佛場裡,朋友都是諸上善人,家人都是大善知識;選佛場是一塊淨土,裡面沒有惡人的干擾,沒有損友的陷害,沒有政治的迫害,沒有貪、瞋、嫉妒,有的是清淨安樂的佛國。所以,懂得進入「選佛場」,才是人生最有智慧的選擇。
最新消息
北區協會區務會議 凝聚推進發展方針
2025-08-22中區協會區務會議 佛光人五力展現弘法能量
2025-08-22擁抱科技守護佛心 溫哥華「佛陀的AI教法」啟發新思惟
2025-08-22《浩瀚星雲》音樂劇籌備 光明大學宿霧藝術學院啟動
2025-08-22落實視力保健 均頭榮獲「全國近視防治楷模獎」
2025-08-22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 佛光山13所別分院獲肯定
2025-08-22月光TEA-TALK相遇如歌 生命中美麗的和弦
2025-08-22北卡佛光山「豆腐三味」烹飪課程 推廣健康素食
2025-08-22獲獎連連 昆士蘭佛光童軍團慶7周年
2025-08-22理論實踐相融合 南天寺助力新州宗教教師專業成長
2025-08-22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 .佛教與生活(二)3-2 2025-06-11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 .佛教與生活(二)3-1 2025-06-10
《星雲大師全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05 2025-06-09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華嚴經》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的學習管理學5 2025-06-08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華嚴經》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的學習管理學4 2025-06-07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 .佛教與生活(一)4-4 2025-06-06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 .佛教與生活(一)4-3 2025-06-05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 .佛教與生活(一)4-2 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