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座第二場,4月2日由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 ,主講「胃食道逆流的疾病」,350位市民、大眾參加。 圖/南台別院提供
圖說: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座,4月2日由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主講「胃食道逆流的疾病」。 圖/南台別院提供
圖說:佛光山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引言,非常榮幸能邀請醫師楊畯棋,分享有關胃食道逆流的寶貴知識。 圖/南台別院提供
圖說:4月2日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座,醫師楊畯棋分享有關胃食道逆流的寶貴知識。吸引現場350位民眾專心聽講。 圖/南台別院提供
圖說:講座現場觀眾提問有關胃酸逆流的問題。 圖/南台別院提供
圖說:講座中由佛光山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頒發感謝狀給楊畯棋(前中),表達謝意,並與贊助單位合影。 圖/南台別院提供南台點亮健康之燈 胃食道逆流的認知
2025-04-03
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富有系列講,4月2日邀請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主講「胃食道逆流的疾病」,350位市民大眾齊聚大雄寶殿內聆聽保健資訊,胃酸逆流火燒心,精準檢測揪病因,多元治療加手術,有助重拾美食自由,增強健康管理的正確觀念。
佛光山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引言,非常榮幸能邀請最帥氣優秀的醫師楊畯棋,分享有關胃食道逆流的寶貴知識。不僅能帶來醫界的專業見解,更用慈悲和耐心,讓專業的話題變得淺顯易懂的醫學常識。
胃食道逆流現象是現代社會中越來越普遍的疾病。許多人因為生活緊湊壓力和飲食習慣,面臨胃疾困擾。楊畯棋表示,人緊張時肚子湧起食道不適,即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感受之一。並解說成因和症狀,及有效療方,讓大眾在生活中提升更好的自我保健認知。
無論是高壓工作或飲食不當,如何導致逆流呢?楊畯棋說,主要病因與具體症狀除了胃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蠕動異常、食道癌等疾病,長期胃食道逆流的風險與併發症分別有食道腐蝕出血、巴瑞氏食道、蛀牙、氣管炎、慢性氣喘等。研究顯示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特別是西化餐飲的普及,飲食結構的變化也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病患提升原因之一。
根據調查,40%的計程車司機表示,因為長時間坐在車上及三餐不固定,易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台灣國人,在民國105年統計胃食道逆流患者已逾40萬人,每年都在增加且有超過10萬人就醫。主要影響組群是40歲到70歲的中壯年人。在臺大醫院的健檢中心也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日趨普遍,值得重視。症狀加重時,通常會提供藥物治療或調整生活方式來緩解不適。
楊畯棋說明,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的食物,例如辛辣食物、甜食、酒類、咖啡、高油脂食物等。高油脂食物在胃中會停留較長時間,使得胃壁擴張,減輕對下食道擴約肌的壓力,賁門關不緊,導致逆流。生活中常用的薄荷,吃多了會降低下食道壓力,使賁門無法緊閉,導致胃酸逆流傷害食道。
現場觀眾提問有關吃蛋糕、麵包後引起胃不適或脹氣,或對乳製品、蛋類反應明顯等情形。或當胃食道逆流惡化,胃酸讓喉嚨感覺到疼痛,引起病人長期咳嗽,反覆未能改善的症狀,讓人感到焦慮或抑鬱,易致其他身體系統受影響。
楊畯棋回應表示,儘管胃鏡檢查被廣泛使用來診斷胃食道逆流,但並非所有的症狀都會在檢查中顯示。並解釋腸躁症可分為便秘型和腹瀉型,都是受到情緒和壓力影響的疾病。為維護健康必要採定期超音波檢查,對於膽息肉,通常建議每年檢查一次。針對消化系統健康複雜性,處理壓力和情緒顯得重要,用藥物治療加上調整生活習慣皆能有效改善。
生活中脹氣及腸躁症,可使用藥物和飲食調整,或服用益生菌以改善腸道菌群。就傳統PPI藥物與新療法的差異,肥胖或壓力大的人群,會提升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就生活型態調整方法有減重、避免緊身衣物、戒菸、戒酒、少吃宵夜等來緩解生活壓力,降低胃食道逆流好發。
輔助性胃食道逆流治療方法中,有氧運動、腹式橫隔膜呼吸法練習,刺激迷走神經、放鬆肩頸肌肉、訓練橫膈與賁門、強化腹部核心肌群訓練。採用手術來緊縮黏膜,內視鏡逆流手術的選擇,亦為有效的治療方法。講座在提問中增添保健知識,圓滿成功且引導大家在健康管理上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佛光山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引言,非常榮幸能邀請最帥氣優秀的醫師楊畯棋,分享有關胃食道逆流的寶貴知識。不僅能帶來醫界的專業見解,更用慈悲和耐心,讓專業的話題變得淺顯易懂的醫學常識。
胃食道逆流現象是現代社會中越來越普遍的疾病。許多人因為生活緊湊壓力和飲食習慣,面臨胃疾困擾。楊畯棋表示,人緊張時肚子湧起食道不適,即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感受之一。並解說成因和症狀,及有效療方,讓大眾在生活中提升更好的自我保健認知。
無論是高壓工作或飲食不當,如何導致逆流呢?楊畯棋說,主要病因與具體症狀除了胃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蠕動異常、食道癌等疾病,長期胃食道逆流的風險與併發症分別有食道腐蝕出血、巴瑞氏食道、蛀牙、氣管炎、慢性氣喘等。研究顯示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特別是西化餐飲的普及,飲食結構的變化也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病患提升原因之一。
根據調查,40%的計程車司機表示,因為長時間坐在車上及三餐不固定,易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台灣國人,在民國105年統計胃食道逆流患者已逾40萬人,每年都在增加且有超過10萬人就醫。主要影響組群是40歲到70歲的中壯年人。在臺大醫院的健檢中心也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日趨普遍,值得重視。症狀加重時,通常會提供藥物治療或調整生活方式來緩解不適。
楊畯棋說明,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的食物,例如辛辣食物、甜食、酒類、咖啡、高油脂食物等。高油脂食物在胃中會停留較長時間,使得胃壁擴張,減輕對下食道擴約肌的壓力,賁門關不緊,導致逆流。生活中常用的薄荷,吃多了會降低下食道壓力,使賁門無法緊閉,導致胃酸逆流傷害食道。
現場觀眾提問有關吃蛋糕、麵包後引起胃不適或脹氣,或對乳製品、蛋類反應明顯等情形。或當胃食道逆流惡化,胃酸讓喉嚨感覺到疼痛,引起病人長期咳嗽,反覆未能改善的症狀,讓人感到焦慮或抑鬱,易致其他身體系統受影響。
楊畯棋回應表示,儘管胃鏡檢查被廣泛使用來診斷胃食道逆流,但並非所有的症狀都會在檢查中顯示。並解釋腸躁症可分為便秘型和腹瀉型,都是受到情緒和壓力影響的疾病。為維護健康必要採定期超音波檢查,對於膽息肉,通常建議每年檢查一次。針對消化系統健康複雜性,處理壓力和情緒顯得重要,用藥物治療加上調整生活習慣皆能有效改善。
生活中脹氣及腸躁症,可使用藥物和飲食調整,或服用益生菌以改善腸道菌群。就傳統PPI藥物與新療法的差異,肥胖或壓力大的人群,會提升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就生活型態調整方法有減重、避免緊身衣物、戒菸、戒酒、少吃宵夜等來緩解生活壓力,降低胃食道逆流好發。
輔助性胃食道逆流治療方法中,有氧運動、腹式橫隔膜呼吸法練習,刺激迷走神經、放鬆肩頸肌肉、訓練橫膈與賁門、強化腹部核心肌群訓練。採用手術來緊縮黏膜,內視鏡逆流手術的選擇,亦為有效的治療方法。講座在提問中增添保健知識,圓滿成功且引導大家在健康管理上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最新消息
【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禪門的管理法⑦
2025-11-08東森氣象新聞直播 推廣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2025-11-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成員禮敬星雲大師 報告成果豐碩
2025-11-07南天健康日深入社區 身心靈課程獲新州政府特別推廣
2025-11-07福嚴佛學院佛光山教育參訪 心保和尚座談交流
2025-11-07《台灣超人》北美巡演 生命故事跨海傳遞正能量
2025-11-07松信分會捐血活動 落實人間善美理念
2025-11-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衣食住行5-5
2025-11-072025年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 探究安頓人心的智慧
2025-11-06西方伴侶南天寺締結佛化婚姻 以佛法智慧共築幸福人生
2025-11-0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