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三重信眾信解行證 觀自在
2024-10-21
「信為道德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法應如何由信解、實踐到解脫自在?佛光山三重禪淨中心「福滿人間系列講座」,10月19日禮請《人間福報》妙護法師主講「信解行證 觀自在」,帶領信眾120人深入學佛修持四個次第、效法四大菩薩願力、學習觀音法門與四無量心等教義。
妙護法師直陳,觀世音菩薩也叫觀自在,就要觀照「境界自在、心自在、作為自在」,以觀音菩薩修學法門作模範外,陳述菩薩修行終歸「慈悲喜捨」。
妙護法師強調,學佛者以信、解、行、證四個次第契入佛法。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學佛首要皈依三寶,確定信仰。解在於理解經教,在心田廣植菩提種子。行即修行,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修習各種善法實踐於生活。證則是修行最後的目標,證悟的境界,如四果羅漢、菩薩等證得果位皆不同。
至於觀自在,意為「觀照自性皆空而得自在」。妙護法師強調,修持應效法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悲智願行」,修習《星雲大師全集》的「觀境自在」、「觀照自在」、「觀用自在」,可分別達到圓通無礙、觀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及觀諸行無常,行深般若,於身口意自在利他。
乃至觀音法門,提出四種修持。一是大悲心陀羅尼,即誦持大悲咒;其次是耳根圓通法門,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再次為稱念持名法門,為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四為行深般若法門,側重觀空性。
「如來無垢莊嚴身,增長眾生清淨心,安住慈悲喜捨中,是名莊嚴淨法門。」妙護法師以偈頌典出四無量心,修行更應學習菩薩慈、悲、喜、捨的精神,廣度有情。再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因禮拜觀音菩薩而開智慧,勉眾,虔心禮拜,也善用「觀境、觀照、觀用」之法,而能觀自在。
妙護法師直陳,觀世音菩薩也叫觀自在,就要觀照「境界自在、心自在、作為自在」,以觀音菩薩修學法門作模範外,陳述菩薩修行終歸「慈悲喜捨」。
妙護法師強調,學佛者以信、解、行、證四個次第契入佛法。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學佛首要皈依三寶,確定信仰。解在於理解經教,在心田廣植菩提種子。行即修行,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修習各種善法實踐於生活。證則是修行最後的目標,證悟的境界,如四果羅漢、菩薩等證得果位皆不同。
至於觀自在,意為「觀照自性皆空而得自在」。妙護法師強調,修持應效法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悲智願行」,修習《星雲大師全集》的「觀境自在」、「觀照自在」、「觀用自在」,可分別達到圓通無礙、觀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及觀諸行無常,行深般若,於身口意自在利他。
乃至觀音法門,提出四種修持。一是大悲心陀羅尼,即誦持大悲咒;其次是耳根圓通法門,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再次為稱念持名法門,為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四為行深般若法門,側重觀空性。
「如來無垢莊嚴身,增長眾生清淨心,安住慈悲喜捨中,是名莊嚴淨法門。」妙護法師以偈頌典出四無量心,修行更應學習菩薩慈、悲、喜、捨的精神,廣度有情。再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因禮拜觀音菩薩而開智慧,勉眾,虔心禮拜,也善用「觀境、觀照、觀用」之法,而能觀自在。
最新消息
〔寶島采風〕埤塘照影水鄉風 歌仔飄韻戲味濃
2025-10-20森林覺醒戶外課程 以實作導入自然永續教育新模式
2025-10-20南華大學傳播系啟用SNG車 轉播全運會軟式網球
2025-10-20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考生以正念自信應考
2025-10-20《星雲大師全集》專題講座 發心與發願
2025-10-20小港講堂佛學講座 領會佛教與藝術之美
2025-10-20彰化館義工文化教育 觀音信仰與圖像演變
2025-10-20清荒神地車祭 大阪佛光山歡喜參與結緣
2025-10-202025人文講堂系列講座 打開世代對話與共融之門
2025-10-20禪修抄經淨身心 佛光家長覺心安
2025-10-20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