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人間佛教讀書會的研討列車, 8月9日開往桃園講堂,吸引400位愛書人各個專心聆聽,一起廣開智慧法門。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
圖說:人間佛教讀書會的研討列車, 8月9日開往桃園講堂,一群發心發願的幹部共同成就盛會。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
圖說:人間佛教讀書會的研討列車, 8月9日開往桃園講堂,吸引400位愛書人,邀請妙蓮法師(右2)引領導讀,與談人滿謙法師(中間)、覺培法師(左2)暢談佛教管理學,廣開智慧法門。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
圖說:人間佛教讀書會的研討列車, 8月9日開往桃園講堂,吸引400位愛書人各個專心聆聽,一起廣開智慧法門。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閱讀研討列車 桃園暢談佛教管理學
2020-08-10
人間佛教讀書會的研討列車, 8月9日開往桃園講堂,近400位愛書人,邀請妙蓮法師引領導讀,與談人滿謙法師、覺培法師暢談佛教管理學,精闢解說,善財童子於華嚴世界的參學態度,求取善知識方法,引經據典、妙語如珠地為現場愛書人,廣開智慧法門。
「在星雲大師全集,佛教管理學經典系列中,嚴選精華的部分,彙整分類説明,研讀經文過程,以廣讀、細讀深讀、詳讀,提綱挈領進入書中的核心價值。參學的態度,不要像水煮蛋,久煮不破,而是要像冲泡咖啡,萃取咖啡精華,使咖啡香氣散發出滿室的芬芬。」妙蓮法師勉勵與會讀書人,以「不忘初心」為成長的目的與承諾,發願將畢生所學無私奉獻給眾生,有高度的責任感,有承擔責任的勇氣,調柔心性,減輕我執,就能看見別人的需要。
善財童子的參訪,樹立了最佳的學習典範,發起菩提心,將學習帶出教室,「走出去」走入人間,提醒信眾,永遠不忘記自己最初的一念發心,最終目的是管理好自己的心。妙蓮法師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要自以爲是,不傲慢,以謙卑的態度,學習善知識的優點,對新知識、新觀念應渴求,不恥下問。
滿謙法師認為,讀書會共讀可以自受用、他受用,一句受用的話語,可以打開佛眼與慧眼。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讓他人能聽得懂、放下主觀看法、聆聽多元觀點,擴充思考空間,建構成熟思維。
在歐洲弘法期間,自利利他的實際展現,如協調巴黎建寺事宜,與多元的宗教團體,跨越文化和信仰的差異,佛光會居中斡旋調和,是利他的服務,也是自利的反饋,佛光會是當地宗教與誠信的品質保證。
「平等尊重」是善財童子參學的法門之一,參訪特殊身分的人,不分貴賤,不分男尊女卑,即使是青樓女子,以風麈為道場,勸戒世人,遠離貪欲、破除恐懼、翻轉煩惱為菩提,可入解脱門,都是證得菩薩三昧的善知識,要尊重一切善知識,也不要看輕後學。
覺培法師進一步說明,在佛教管理學中,一個好的管理人,要先懂得大眾的需要,所謂「欲入佛智,先以欲勾牽」,要隨順眾生,隨緣教化,掌握人心,以「契理契機」的權巧方便,達成目標,才是管理的智慧。知人善用,位置擺對,就是人才,佛光山處處是人才,佛教最高的管理學是懂得「人心」。再次強調,「人間佛教是擁抱生命的佛教,是解決生死的佛教,是落實生活的佛教,以正面、積極、樂觀喜悅的說法,來闡述佛法真諦,充分表現出佛教的人間性、 生活性。」承擔自覺,把心管好、觀照好,行佛之所行,做佛之所做,處處皆是行佛道場。
「學習佛法的態度,要懂得謙卑,不可貢高我慢,佛法在恭敬中求,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恭敬的心,尊重他人,去除傲慢,加上吃苦耐勞,腳踏實地,來磨練我們的人格,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昇華精神生活,達到最理想的佛法管理。」愛書人陳鄭香蘭分享回饋。
「在星雲大師全集,佛教管理學經典系列中,嚴選精華的部分,彙整分類説明,研讀經文過程,以廣讀、細讀深讀、詳讀,提綱挈領進入書中的核心價值。參學的態度,不要像水煮蛋,久煮不破,而是要像冲泡咖啡,萃取咖啡精華,使咖啡香氣散發出滿室的芬芬。」妙蓮法師勉勵與會讀書人,以「不忘初心」為成長的目的與承諾,發願將畢生所學無私奉獻給眾生,有高度的責任感,有承擔責任的勇氣,調柔心性,減輕我執,就能看見別人的需要。
善財童子的參訪,樹立了最佳的學習典範,發起菩提心,將學習帶出教室,「走出去」走入人間,提醒信眾,永遠不忘記自己最初的一念發心,最終目的是管理好自己的心。妙蓮法師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要自以爲是,不傲慢,以謙卑的態度,學習善知識的優點,對新知識、新觀念應渴求,不恥下問。
滿謙法師認為,讀書會共讀可以自受用、他受用,一句受用的話語,可以打開佛眼與慧眼。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讓他人能聽得懂、放下主觀看法、聆聽多元觀點,擴充思考空間,建構成熟思維。
在歐洲弘法期間,自利利他的實際展現,如協調巴黎建寺事宜,與多元的宗教團體,跨越文化和信仰的差異,佛光會居中斡旋調和,是利他的服務,也是自利的反饋,佛光會是當地宗教與誠信的品質保證。
「平等尊重」是善財童子參學的法門之一,參訪特殊身分的人,不分貴賤,不分男尊女卑,即使是青樓女子,以風麈為道場,勸戒世人,遠離貪欲、破除恐懼、翻轉煩惱為菩提,可入解脱門,都是證得菩薩三昧的善知識,要尊重一切善知識,也不要看輕後學。
覺培法師進一步說明,在佛教管理學中,一個好的管理人,要先懂得大眾的需要,所謂「欲入佛智,先以欲勾牽」,要隨順眾生,隨緣教化,掌握人心,以「契理契機」的權巧方便,達成目標,才是管理的智慧。知人善用,位置擺對,就是人才,佛光山處處是人才,佛教最高的管理學是懂得「人心」。再次強調,「人間佛教是擁抱生命的佛教,是解決生死的佛教,是落實生活的佛教,以正面、積極、樂觀喜悅的說法,來闡述佛法真諦,充分表現出佛教的人間性、 生活性。」承擔自覺,把心管好、觀照好,行佛之所行,做佛之所做,處處皆是行佛道場。
「學習佛法的態度,要懂得謙卑,不可貢高我慢,佛法在恭敬中求,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恭敬的心,尊重他人,去除傲慢,加上吃苦耐勞,腳踏實地,來磨練我們的人格,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昇華精神生活,達到最理想的佛法管理。」愛書人陳鄭香蘭分享回饋。
最新消息
沙巴人間音緣佛光普照 500聽眾體悟星雲大師慈悲智慧
2025-11-27在雨聲、茶香與覺照間 溫哥華佛光人體驗禪心
2025-11-27佛光童軍三好家庭營 共築和諧與善念
2025-11-27丹佛講堂感恩節送暖 三好四給關懷社區警消與基層服務人員
2025-11-27曼城佛光人再展慈悲願力 捐贈物資助抗癌研究
2025-11-27菩提寺感恩節送暖 向人民保母致敬
2025-11-27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參訪佛館 讚歎佛光山行善「有影」
2025-11-2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母親──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4-3
2025-11-27員林講堂三好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點亮願力之燈
2025-11-26松信分會彩繪燈籠 社區里民歡喜豐收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