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者專家參訪藏經樓全體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安通攝
圖說:佛光山海內外書院執行長妙勤法師介紹藏經樓,主殿天花板設計是平棋式藝術。 人間社記者安通攝佛教藏經學術研討會學者 藏經樓取經
2019-08-10
「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與會學者專家141人,8月10日由佛光山編藏處編輯妙書法師陪同參訪佛光山藏經樓,分別由海內外書院執行長妙勤法師與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妙願法師各別介紹導覽「石刻一筆字」與藏經樓所典藏之大藏經。
妙勤法師在主殿闡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介紹藏經樓的建築、功能與細說「一筆字」法義,佐以星雲大師生平,並以〈心量偈〉供養來賓。使參訪的學者專家,深入認識大師與佛光山。
妙願法師介紹四樓各版本大藏經的典藏因緣,依時間先後,先從《房山石經》開始介紹。介紹到《高麗藏》時,說明它是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留日時取得;《鐵眼藏》是台灣唯一一套,1975年時由一位旅日華僧仁光法師贈予大師的。另外,佛光山的第一套大藏經《頻伽藏》,是1954年大師在宜蘭弘法時,從香港請回,當時大師正在撰寫《釋迦牟尼佛傳》,因為藏經的資料參考,令其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更順利,由此申請到日本大正大學博士班入學資格。
與會學者紛紛詢問,關於大藏經經典保存事宜,編藏處編輯滿悅法師也詳盡說明。透過此行參訪,多位學者對大藏經有近距離接觸,不但有益於脈絡梳理,也對大師弘揚佛法的精神有深切體認。
此次佛光山舉辦「穿越時空•法寶再現」活動系列「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議程,使141位與會者,從多種藏經版本,及經典數位等多種角度,結合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代,梳理藏經形成與演變的過程,讓更多人理解博大精深的法義,穿越時空,在佛光山與法相遇。
妙勤法師在主殿闡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介紹藏經樓的建築、功能與細說「一筆字」法義,佐以星雲大師生平,並以〈心量偈〉供養來賓。使參訪的學者專家,深入認識大師與佛光山。
妙願法師介紹四樓各版本大藏經的典藏因緣,依時間先後,先從《房山石經》開始介紹。介紹到《高麗藏》時,說明它是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留日時取得;《鐵眼藏》是台灣唯一一套,1975年時由一位旅日華僧仁光法師贈予大師的。另外,佛光山的第一套大藏經《頻伽藏》,是1954年大師在宜蘭弘法時,從香港請回,當時大師正在撰寫《釋迦牟尼佛傳》,因為藏經的資料參考,令其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更順利,由此申請到日本大正大學博士班入學資格。
與會學者紛紛詢問,關於大藏經經典保存事宜,編藏處編輯滿悅法師也詳盡說明。透過此行參訪,多位學者對大藏經有近距離接觸,不但有益於脈絡梳理,也對大師弘揚佛法的精神有深切體認。
此次佛光山舉辦「穿越時空•法寶再現」活動系列「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議程,使141位與會者,從多種藏經版本,及經典數位等多種角度,結合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代,梳理藏經形成與演變的過程,讓更多人理解博大精深的法義,穿越時空,在佛光山與法相遇。
最新消息
屏東講堂佛學講座 祈願是一種修行
2025-11-11《台灣超人》多倫多放映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超人
2025-11-11佛光人文學校探索客家文化 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
2025-11-11療癒身心藥師佛 西來寺英文社群誓願學
2025-11-11新馬寺大專佛學生活營 體驗佛法動靜一如生活
2025-11-11人間菩薩精進成長 凝聚力量同願同行
2025-11-11南區協會幹部聯誼成長營 佛光人願行啟航共聚光明
2025-11-11屏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 天天向上暢遊佛館
2025-11-11潮州小菩薩學堂好苗子 書蔬展挖寶趣
2025-11-11馳援颱風災區 慈恩寺與國際佛光會送暖宿霧災民
2025-11-1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