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參與第5屆科技村 佛光童軍學習新知

教育人文

字級

參與第5屆科技村 佛光童軍學習新知

【人間社記者 羅彩月 桃園報導】 2014-07-06
7月5日至6日的宜蘭生物資源學院一樓格外熱鬧,共有800位佛光幼童軍與童軍分別抵達,參加第5屆世界佛光童軍大露營辦理的科技村。此模組共設有6個活動單元,包括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提供奈米科技、蝶螢無價、米食迷失光電展等4個展場,及核能學會的「生在輻中要知輻」團隊,還有台大景康藥學基金會辦理的「藥健康」單元。佛光童軍總部執行長李耀淳表示,此次童軍大露營辦理科技村的目的,希望童軍除了學習繩結與露營之外,也能與現代科技結合,讓大家都能做中學,快樂地成長。

「知道奈米有多大嗎?奈米科技可說是繼瓦特發明蒸氣機之後,第4次工業革命。」童軍專心聆聽老師介紹,得知螞蟻知道回家也是與體內的奈米磁石有關;壁虎的吸盤及昆蟲的眼睛,也有奈米的科學;大家才理解生活上有許多科技與奈米是習習相關的。

劉鴻鳴博士則帶領4名研究生,為大家介紹什麼是輻射?要怎麼量輻射?並問大家「如何知道那裡有輻射?」童軍搶著回答:「核廢料、核電廠、微波爐、手機」,手機何時輻射最強?能量石與輻射有沒有關係?老師讓小狼及童軍們拿著儀器量量看低鈉鹽及食用鹽的輻射強度,兩者是一樣的,原來低鈉鹽裡有鉀。聽著儀器發出不同的聲響,童軍們一起體驗動手做實驗的樂趣。

「這是玉鳳蝶的三齡幼蟲,如果吃得很多,很快衣服就會太小,變成四齡。」為了歡迎佛光童軍的到來,陳教授特別讓研究生重新繁殖蝴蝶的幼蟲,「這兩種不同色的蛹其實是同一品系,只是環境不同而產生的保護色」,老師的解釋讓大家明白生物世界相當有趣。

「台灣種了很多稻米,但大家愈來愈少吃米飯了。」宜大教授陳淑德為了推廣米食,解釋米食的多樣性,並設計許多米食的加工品。內湖禪淨中心覺品法師也被米食的香氣吸引,吃過後直說讚,當場向陳教授訂貨,佛光山也成為她的第一位客人。

太陽能教室則是小朋友的最愛,指導教授程安邦帶領研究生參加各式比賽,獲得許多大獎。為了推廣光電,設計了宜大考駕場,應用光電特性驅動車輛前進;並利用樂高自組機器人,撰寫程式,只要有手機就可使機器人幫忙搬運物品。程教授表示,此次佛光童軍大露營的參訪,對學校而言是一項臨場考驗,如何將專業知識分享給幼童軍及童軍,又能讓他們感覺很有興趣,是一項自我挑戰。

李耀淳也邀請來自中國上海市的童軍團部參觀科技村,看到童軍專注研究的精神,及老師生動活潑的介紹方式,不禁讚嘆佛光童軍真是太幸福了。
12345678910第1 / 434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