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佛教地宮還原 典藏文物賞析
2018-10-19
「地宮」是指建在地底的建築,安放過往者棺槨的地方,尤其是帝王的陵寢,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然而地宮最早是起源於古印度,為了供奉佛骨、佛牙及舍利等遺物所建造的塔,又稱窣堵波、舍利寶塔、浮屠。由於舍利寶塔是世代僧尼和崇佛者所頂禮的重要場所,故大多建立在佛寺的中央。隨著佛教東傳到中國,塔型式也改為高層樓閣式,並在塔基珍藏舍利以及隨葬品。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在建館之初,為了呈現地宮的樣式,以大陸最著名的法門寺地宮為範本,在本館一樓常設展設立「佛教地宮還原」。此常設展不僅將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及夫人陳白玉葉捐贈給佛光山130幾件的地宮文物展現給大眾欣賞,並以「保存人類文明的智慧,建構人類共同的記憶」而設立487座地宮,百年才開放一座,讓子子孫孫都能看到世代的文物。
佛陀紀念館為了還原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特別複製整套地宮文物,讓觀者一睹最具歷史性及時代性的文物珍寶。一進展區會經過地宮通道及宮門,接著會看到模擬墓室的文物,其中以靈帳最具代表性。靈帳以漢白玉為材質,造於唐景龍二年(708),靈帳內依序套裝鐵函、銀棺,銀棺內安奉第二枚佛指舍利。靈帳是由頂蓋、帳身、須彌座、禪牀四部分所組成,下檐與帳身之闌額,每面均設七佛龕,龕內高浮雕佛一身,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是極為珍貴及罕見的文物。
另一件漢白玉浮雕彩繪阿育王塔,造於盛唐(712~756),會昌法難時遭到破壞,咸通年間(860~874)安奉第四枚佛指舍利時,重新彩繪。塔內分別放有銅鎏金浮屠、銀棺,舍利即奉於銀棺內。阿育王塔是由塔基、塔身、塔蓋及塔剎組成。塔基為束腰須彌座,束腰處每邊有金剛力士首三面。塔身呈四方體,四角設立柱,每面中心設門。門兩側各有一菩薩立像,共八尊,下為仰蓮臺。塔蓋作九層棱臺,由下而上逐層收分。
法門寺最為珍貴的典藏品當屬「八重舍利寶函」,是由唐懿宗(859~873在位)供奉,內安置第一枚佛指舍利。寶函依序套裝第一重檀香木函、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素面銀寶函、鎏金佛說法銀寶函、六臂觀音金寶函、金寶函、石寶函及最後一重的金塔。第一重木函在出土已損壞,其餘七重保存良好,目前「佛教地宮還原」僅展示六件寶函。(以上文物原作現藏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博物館)
除了模擬法門寺的文物外,另有陳永泰董事長及夫人陳白玉葉所珍藏的地宮出土文物。「銀鎏金寶閣」具有宮殿式建築的特色,莊嚴華麗。銀質鎏金,斗栱亭閣式。底座呈方形,前後各設一門,門頂置雙龍相向守護。寶閣設有四柱,四面開敞。頂分為兩層,下層為單檐盝頂式,上層作單檐,由三腳架承托。「十」字形屋脊,脊角飾鱖魚,魚尾翹起如弓,是一件罕見的唐代金銀器代表作品。
「普門品造像碑」是以石灰岩為材質,高139公分,製於唐代(618~907)。碑四面以楷書銘刻《妙法蓮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四面碑身頂部均鐫刻小坐佛。底排皆刻有眾多供養人名,雖已漫漶不清,仍可略微辨識由佛弟子申揚德、翟氏等人,專為皇帝、歷代父母眷屬及法界眾生等祝禱祈福所發心鐫造。
目前佛陀紀念館正在舉辦的「佛教地宮文創商品設計競賽」,就是以「佛教地宮還原」展區內的文物為創作內容,鼓勵年輕朋友以這些具有歷史性、文化性及藝術性的展品,運用創意轉化為佛教流通品,進而推廣佛教文化。如果您有創意又有探古之情懷,不妨到「佛教地宮還原」走一走,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佛教地宮文創商品設計競賽」2018年11月15日報名截止,報名網址:
htpp://lnago.com/ADMVA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在建館之初,為了呈現地宮的樣式,以大陸最著名的法門寺地宮為範本,在本館一樓常設展設立「佛教地宮還原」。此常設展不僅將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及夫人陳白玉葉捐贈給佛光山130幾件的地宮文物展現給大眾欣賞,並以「保存人類文明的智慧,建構人類共同的記憶」而設立487座地宮,百年才開放一座,讓子子孫孫都能看到世代的文物。
佛陀紀念館為了還原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特別複製整套地宮文物,讓觀者一睹最具歷史性及時代性的文物珍寶。一進展區會經過地宮通道及宮門,接著會看到模擬墓室的文物,其中以靈帳最具代表性。靈帳以漢白玉為材質,造於唐景龍二年(708),靈帳內依序套裝鐵函、銀棺,銀棺內安奉第二枚佛指舍利。靈帳是由頂蓋、帳身、須彌座、禪牀四部分所組成,下檐與帳身之闌額,每面均設七佛龕,龕內高浮雕佛一身,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是極為珍貴及罕見的文物。
另一件漢白玉浮雕彩繪阿育王塔,造於盛唐(712~756),會昌法難時遭到破壞,咸通年間(860~874)安奉第四枚佛指舍利時,重新彩繪。塔內分別放有銅鎏金浮屠、銀棺,舍利即奉於銀棺內。阿育王塔是由塔基、塔身、塔蓋及塔剎組成。塔基為束腰須彌座,束腰處每邊有金剛力士首三面。塔身呈四方體,四角設立柱,每面中心設門。門兩側各有一菩薩立像,共八尊,下為仰蓮臺。塔蓋作九層棱臺,由下而上逐層收分。
法門寺最為珍貴的典藏品當屬「八重舍利寶函」,是由唐懿宗(859~873在位)供奉,內安置第一枚佛指舍利。寶函依序套裝第一重檀香木函、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素面銀寶函、鎏金佛說法銀寶函、六臂觀音金寶函、金寶函、石寶函及最後一重的金塔。第一重木函在出土已損壞,其餘七重保存良好,目前「佛教地宮還原」僅展示六件寶函。(以上文物原作現藏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博物館)
除了模擬法門寺的文物外,另有陳永泰董事長及夫人陳白玉葉所珍藏的地宮出土文物。「銀鎏金寶閣」具有宮殿式建築的特色,莊嚴華麗。銀質鎏金,斗栱亭閣式。底座呈方形,前後各設一門,門頂置雙龍相向守護。寶閣設有四柱,四面開敞。頂分為兩層,下層為單檐盝頂式,上層作單檐,由三腳架承托。「十」字形屋脊,脊角飾鱖魚,魚尾翹起如弓,是一件罕見的唐代金銀器代表作品。
「普門品造像碑」是以石灰岩為材質,高139公分,製於唐代(618~907)。碑四面以楷書銘刻《妙法蓮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四面碑身頂部均鐫刻小坐佛。底排皆刻有眾多供養人名,雖已漫漶不清,仍可略微辨識由佛弟子申揚德、翟氏等人,專為皇帝、歷代父母眷屬及法界眾生等祝禱祈福所發心鐫造。
目前佛陀紀念館正在舉辦的「佛教地宮文創商品設計競賽」,就是以「佛教地宮還原」展區內的文物為創作內容,鼓勵年輕朋友以這些具有歷史性、文化性及藝術性的展品,運用創意轉化為佛教流通品,進而推廣佛教文化。如果您有創意又有探古之情懷,不妨到「佛教地宮還原」走一走,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佛教地宮文創商品設計競賽」2018年11月15日報名截止,報名網址:
htpp://lnago.com/ADMVA
最新消息
慈善音樂劇場《笠山之歌》 藝術與慈善關懷並行
2025-09-05菲律賓藝術學院悉達多培訓班 戲劇成果展現三好價值
2025-09-05巴西協會物資捐贈 12機構受惠
2025-09-05《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4
2025-09-05紐約道場禪修課程 繁忙中學習靜心之法
2025-09-04曼城佛光人繪彩畫展頒獎典禮 展現學員無限藝術潛能
2025-09-04大甲高工生命教育講座 「從吸毒看健康人生」向毒說「NO」
2025-09-04紐約道場茶行者培訓 茶道中體悟佛法生活智慧
2025-09-04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
2025-09-04佛光山義工會「義期一會」 跨越時空的信仰與交流
2025-09-04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