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容法師法駕月光寺 關心新建工程與佛光人接心
【人間社 張群 花蓮報導】2025-09-01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8月31日法駕佛光山月光寺,關心月光寺新建工程進度,監寺妙勳法師率佛光會花蓮區幹部於大雄寶殿前高唱〈歡迎歌〉熱烈歡迎,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專案主任許靖男現場解說。 同行有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及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時值花蓮區第一、二督導委員會召開聯合月例會,慈容法師慈悲為佛光會花蓮區所有督導、會長、幹部近百位佛光人開示接心。 聽取會長們報告後,慈容法師表示,國際佛光會於30多年前遵從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慈示創立,舉辦各項法會及活動,讓佛光人更有智慧,充滿法喜,有了健康正能量的身心,才能服務他人,這就是我們的財富。 慈容法師勉勵現場佛光人,對大眾講話,語速不宜太快,講話時眼睛要注視著大眾,不要念稿,要讓人感動,聽得懂。麥克風也不宜靠得太近或太遠。佛光會舉辦的各項讀書會、佛學會考、座談會等等,都是在增加我們對佛法的認知,也就是大師常告訴我們的「自覺」,各位承擔會長後學習很多,也因此更了解佛光會。 慈容法師強調,佛法是要我們悟道,並且用在生活行為上,若一個人有學問,但沒有人緣,也不圓滿,大家參加佛光會後,人緣會變得愈豐富,助緣就多,所以結緣很重要。譬如一顆種子,若沒有因緣,它不會發芽,土壤、肥料、陽光、水,都是因緣,這些因緣,就成為我們的財富與智慧,所以,我們要廣結善緣。 花蓮教師分會會長王年良說,慈容法師就像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者,今天能夠蒞臨聯合月例會,真的非常開心,也謝謝星雲大師當年的遠見,成立了佛光會,如今才能有如此殊勝的因緣,佛光會真的是一個很適合學習和成長的地方,我們大家都很有福報。 玉里分會會長彭美華分享,慈容法師針對台上報告者,提點手拿麥克風的技巧,或者是將報告的內容寫在紙上或手機上,都要面帶微笑,說話時不要快,要讓大家聽得懂,不時要抬頭看看大眾,他說,身為會長,這些細節指導,讓他受益良多。
相關新聞
-
2025年最強景點博物館 佛陀紀念館榮獲冠軍
2025年最強景點博物館排行榜,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奪下冠軍寶座。據觀光署公布國內遊憩景點人數統計,在台灣博物館的類別當中,2025年1至5月間,台灣最多人參訪的博物館是高雄市大樹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5個月吸引269萬人次遊客造訪。 佛館不但門票免費、停車免費、寶物珍藏品眾多,甚至還有150元蔬食吃多少拿多少。佛館佛教文物多,不僅是博物館,更是環境教育場域具多元多樣性的生態博物館,最重要是具有嚴謹的管理團隊,彰顯宗教團體的力量。甫獲這首榜的成績,可說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建佛館的遠見睿智,以人為本的慈悲理念,歷年來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及青睞。 暑假剛開始未久,還有很多人想出遊,若找不到有趣的景點前往,交通部觀光署公布的2025年最強景點博物館排行榜,或許能成為遊客們的最佳參考。 2025年博物館類景點觀光人次排行(統計期間1至5月),博物館類景點前10名次如下: 第1名: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69萬3688人次。 第2名:嘉義市立美術館,226萬1791人次。 第3名:國立中正紀念堂,190萬6635人次。 第4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170萬0508人次。 第5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41萬7463人次。 第6名: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134萬3419人次。 第7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121萬7354人次。 第8名:高雄市立美術館,84萬9464人次。 第9名:國立故宮博物院,82萬1367人次。 第10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79萬5786人次。
-
泰華佛典翻譯中心 以譯經促進南北傳佛教融和
泰華佛典翻譯中心翻譯泰文版《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今年7月底付梓印刷2000本,將分送泰國各級學校452所、提供民眾索取。2023年發布中泰文版《獻給旅行者365日》,成績亦不俗,至今年4月,已贈送泰國各大飯店近4610本。各類佛典、著作、佛教漫畫等,也已進入排版或出版。以譯經促進南北傳佛教融和的泰華佛典翻譯中心,如今迎來百花齊放的季節。 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之命建設泰華寺以來,亦逐步構建起大師所立下的弘法四大宗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泰華佛典翻譯中心即肩負「以文化弘揚佛法」,開展南北傳佛教融和之大業。翻譯中心由心定和尚成立,獲泰國宗教局批准,2021年取得立案證書,所翻譯的經典、著作是被國家所認可。 心定和尚認為,弘揚人間佛教,必須以文化為橋梁,以翻譯為工具,使經典超越語言藩籬,深入人心。泰國為南傳上座部佛教之重鎮,長久以來專研巴利文三藏,對大乘經典接觸甚少。若欲促進南北傳佛教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勢必從「語言互通」、「經典互譯」著手,此為創立翻譯中心的初衷。 泰華佛典翻譯中心主任阿難法師,任教於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曾就讀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為佛光山南華大學碩士、上海復旦大學博士,通曉中泰語和南北傳佛教經典義理,此前已翻譯《中觀論》、《四十二章經》等。 翻譯中心在阿難法師推動下,邀集近10位精通中泰語之教授學者加入團隊,包括吳瓊、李毓賢、顧雄偉、杜燕珠、蔡玫珊、周錫鵰等多位,分別來自泰國農業大學、泰華寺大智語言學校等,承擔佛典翻譯、審稿、校對與出版事宜。 初期以流通最廣、大眾熟知的如《金剛經》等經典列為優先翻譯,完成後贈予泰國各級學校、佛學院等結緣,於網站流通,放置泰華寺提供大眾索取。 翻譯中心任務在於將佛教經典中文翻譯泰文,或是泰文翻譯中文。推廣和弘揚南傳和北傳佛教知識,促進佛教學術合作,推動和培養翻譯佛教文學作品人才。2023年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研究生院和國際佛教學院,以及由心定和尚代表的泰國佛光基金會,三方簽署合作備忘錄,為佛典翻譯和人才培育更添助力。 心定和尚表示,目前翻譯有《百喻經》、《迷悟之間》、《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佛教漫畫等經典和大師著作,部分已進入排版校對或是已出版。 在泰華佛典翻譯中心的辦公室,有一幅玄奘大師像,玄奘大師為漢傳佛教偉大的譯經師、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而這也是翻譯中心每位翻譯師的期許與歷史性使命。心定和尚說,翻譯工作非一蹴可幾,但佛經義理、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在這些翻譯出版品中得以呈現,點點滴滴,終究會聚沙成塔。 翻譯《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的杜燕珠分享,透過翻譯,彷彿能與星雲大師更加貼近,親身感受大師對眾生無盡的慈悲。作者符芝瑛文筆優美細膩,情感真摯,極具挑戰性。如何在忠於原意和展現泰文之美間取得平衡,是要用心思考的課題。單靠語言能力不足以勝任,更需要對內容有最正確與深入的理解。常常為翻譯一兩段文字,就耗費數天甚至數周,只為確保每一個細節都不偏離原意。這不只是語言的工作,更是一場文字修行的歷程。杜燕珠說,這是他以行動學習「人間佛教」的方式,大師就是他心中的引導者。他也因此更加深刻體悟「以文化弘揚佛法」的深意。
-
泰華寺佛光中醫診所開幕 身心安樂、仁心仁術的淨土
佛光山泰華寺「佛光中醫診所」正式開幕,7月23日剪綵,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主持祈福法會。現場貴賓雲集,曼谷市副市長Dr.Wantanee Wattana、泰國潮州會館主席徐惠深、泰國潮洲會館祕書鄭定沛、泰國法務部部長顧問Khun Anusaree Thubsuwan、Klong Samwa區區長Khun Thunnapas Maneesri、Rattanapracharak醫院院長Dr.Aukrit Authensutt等,集政界、僑界、醫界貴賓親臨祝賀。 泰華寺佛光中醫診所就坐落於泰華寺旁,心定和尚2012年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之命,擔任首任泰華寺住持,其建寺規畫恪遵大師的弘法四大宗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佛光中醫診所一開始就在「以慈善福利社會」的弘法藍圖中。 心定和尚引述《雜阿含經》良醫有四德,善於辨識各種疾病、了解疾病的根源、掌握治療疾病的方法,以及治癒疾病後讓病人不再復發。比喻佛陀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 再提到創立中醫診所的初衷,心定和尚表示,很重要的理念就是「預防重於治療」。中醫療法在於從根源調理,逐步將疾病拔除,使人不再反覆生病、痛苦纏身。這對廣大信徒與社會大眾來說,是極大的幫助。如把脈、針灸、拔罐、草藥等自然療法,幫助減輕痛苦,最終達到根治效果。佛光中醫診所另一大特色,在於注重日常身體的保養與調理。許多病患在接受針灸與拔罐療程後,往往能立刻感受到氣血通暢,整個人容光煥發、精神飽滿。不僅是疾病的治療,更是從內而外的健康轉化,希望更多人因此走向身心安穩、無病長壽的人生之路。 佛光中醫診所院長曹祚君代表致詞表示,診所的成立為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團隊因心定和尚的悲心願力所感召。「醫者佛心,慈悲為本」,結合中醫診療與佛教「普度眾生」的願力,用醫術祛除病苦,更用善意傳遞溫暖。秉持「大醫精誠」,堅持「好醫、好藥、好療效」三大原則,踐行公益初心,以普惠價格服務大眾。泰華寺是善緣匯聚之地,更期盼佛光中醫診所成為一方仁心仁術的淨土。 佛光中醫診所醫療團隊由中國大陸、泰國中醫藥大學培養的科班醫生組成,目前有四位執業醫師,皆有合格證照。現已開始對外門診,診療項目涵蓋針灸、拔罐。門診時間為每日早上9點至下午5點,星期一、星期二休診。
-
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禮拜星雲大師 回首一路成長點滴
西來寺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7月26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開來台第二場公演,25日包括團員、家屬在內共75人,前往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緬懷大師創建西來寺的艱辛,以及樂團成立32年來的成長,祈願在佛館的公演順利圓滿。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法寶堂與大家接心,分享他在西來寺弘法期間,看著樂團逐漸茁壯的點滴。最初之時的團員大多是信徒的孩子,每當西來寺供僧法會,樂團就在東單的一隅演奏。1998年大師組織北美的法師成立梵樂團,結合佛光青少年交響團以及舞團巡迴演出。法師的梵唄、樂團伴奏和敦煌舞,堪稱佛教界的創舉。2003年西來大學公演,在最後一曲〈佛光山之歌〉,他應邀上台吹奏小號。從管樂和弦樂到加上打擊,編制齊全,是名符其實的交響樂團。期許演奏者透過音樂表達對諸佛菩薩、眾生的虔誠心意。以悅耳的音樂,弘揚人間佛教。 此行由西來寺二單監院知行法師,以及滿光法師帶領。21歲的樂團成員陳昱安是佛光第二代,自10歲加入樂團,專長長笛、鋼琴。表示從去年得知要回台公演後,是興奮、期待又緊張。經歷在惠中寺的第一場演出後讓他更有信心,希望在大覺堂的演出,可以讓大家感受到樂團成員的努力。 陳昱安的父母陳則奇、鄭欣宜是佛光青年團創始幹部,後來建立佛化家庭。鄭欣宜說,女兒就在西來寺長大、做義工、加入樂團。並高興表示,樂團現在有弦樂、管樂、打擊,編制完整。 慧傳法師晚間於雲居樓六樓宴請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以及擔任佛光山普門中學「美式生活體驗營」助教的北美佛光青年37人。豐盛美食和點心由普門中學餐飲管理科、雲居樓備辦。 慧傳法師同時為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表示第一次在非佛光青年會議上,見到這麼多來自北美的佛青,讚歎大家都是懷著「菩薩心‧青年力」。 慧傳法師並頒贈大師的「向前有路‧光明在望」卷軸,予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指揮羅伯特‧賽奇(Dr. Robert Sage)、何塞‧梅迪納(Jose Medina)、花井翔太,以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青年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澄慧、紐約傳燈分會副會長趙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