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華園大戲開鑼 佛館上演《獅子王》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5-10-06明華園總團10月5日傍晚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上演《獅子王─文殊菩薩的故事》,由明華園總團當家台柱孫翠鳳領銜主演。該劇以佛教觀點出發,透過主角「獅子王」的經歷,喚醒沉迷的自性。此次為戶外演出,地點在佛館菩提廣場,共有3500人齊聚觀賞。結合「佛光好事集」,看戲還可享用蔬食。演出當日夜晚一輪明月高掛,在中秋節前夕,闔家觀賞歌仔戲,同時享用美食,歡慶佳節。 開演前由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以及鳳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協加,共同進行鳴鑼儀式。慈容法師鳴鑼三響,分別代表「向前有路,光明在望」、「中秋佳節,諸事圓滿」、「六時吉祥,大家平安」,宣告大戲開鑼。 《獅子王》創作靈感來自一尊文殊菩薩像,文殊菩薩座騎為一隻青獅,明華園總團首席編導陳勝國以此強烈對比產生的衝擊,詮釋文殊菩薩與青獅之間亦師亦父的情感。故事敘述青獅性格叛逆,私下凡間,轉世為無上國的獅子王戰陀厲。轉世後的青獅已失去前世記憶,天生的野性使他成為嗜血好戰的暴君,併吞了西鹿國,導致生靈塗炭。化身老鼠和尚的文殊菩薩苦心教誨,終於感得浪子回頭。 主要演出人員由孫翠鳳飾演文殊菩薩,以及劇中角色和演出者有戰陀厲李郁真、老鼠和尚陳子豪、西鹿國國君樓碩吳米娜、西鹿國公主樓麋陳昭婷等。執行導演陳子豪、製作人陳昭賢。劇中除了熱鬧奔騰的武戲,更有文殊菩薩與青獅、老鼠和尚與戰陀厲之間,是師徒也似父子的深情大義。 與會有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南美教區總住持妙佑法師,以及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總會長吳進財,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珀秀、劉美杏和黃淑美,興田里里長曾金益、統嶺里里長許瑞楠等大樹區和鄰近地區多位里長、里民們。如常法師並於演出前,至後台關心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及全體演員,結緣平安福。 台北的陳小姐特地慕名前來,表示過去都是在室內觀賞,這次想體驗戶外演出的感受。他說明華園已經走上國際,沒想到還保留野台戲的形式,演出效果令人驚豔,劇情讓人動容。尤其中秋節即將到來,觀賞時更有特別感受。 巴拉圭佛光山6名信徒前來觀賞,表示他們在巴拉圭少有這機會,覺得今天能夠欣賞歌仔戲的演出很好。覺得獅子王後來終於醒悟,是全劇最感人的地方。 屏東縣九如鄉公所鄉長藍聰信率團隊前來觀賞,表示佛光山是從他小時候就記憶深刻的佛教聖地,佛館成立後更是覺得耳目一新,每次接待外籍貴賓,都會向大家推薦佛館。今天特別空出行程前來觀賞,以行動支持明華園在佛館的演出。
相關新聞
-
新馬寺佛光普照 1500人慶中秋
佛光山新馬寺10月4日,全寺燈火光明,高逾20尺的雙兔伴月,及逾10尺高的「團圓」紅燈籠,讓寺內舉辦的「佛光普照慶中秋」成為市區焦點!當天傍晚開始,吸引了不斷湧入新馬寺的人潮達1500人。現場準備的月餅、柚子、甜品點心等晚餐主食,供不應求,尤其道地的黑糖煎蕊冷飲,最受歡迎,現場排長龍的人潮由始至終沒有間斷。 中秋節不老的傳說,農曆八月十五「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代代相傳,只見現場有不少男女老少,身著漢服打扮的「嫦娥」,從月球的另一端穿越到了地球的這一端,還有雄赳赳氣昂昂的吳剛,一時讓人有身在「月宮」的感覺。 賞月吃月餅少不了中秋品茗,佛光山新馬寺專業培訓的茶人茶侶,也著上馬面裙等漢服,現場設多處茶几茶具,泡茶服務大眾,茶藝茶香吸引一波又一波品茶之人。猜燈謎及傳統投壺遊戲,也吸引文化藝術愛好者的參與體驗。 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開示時強調節慶的文化傳承,猶如信仰傳承般的重要,需要代代相傳。住持讚歎現場雖然來自無數個家庭的人們,卻能歡喜融和如一家人般慶祝中秋節,不論吃喝玩樂,雖然需要排長龍等待,卻彼此耐心禮讓包容,排隊井然有序,呈現了佛光是一個歡喜的團體,是融和友愛的組織。 依斯干達公主城市議員陳賢綺受邀致辭時,讚歎佛光山新馬寺每每辦的活動都是精彩不斷,是孩子們最愛到的地方。其中她家孩子的童年就是在新馬寺快樂度過的。 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致詞時,向大眾報告南馬協會在國際舞台上榮獲的多項殊榮,包括世界總會頒發的「卓越成就獎」及贊助好苗子獎。他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南馬協會的信任與護持,未來他將繼續以人間佛教為指導,佛光人上下團結一心,不忘初心,弘法利生,共創更美好的佛光世界。 出席「佛光普照慶中秋」的嘉賓尚有柔佛州防範罪案及社區安全組主任蔡永發伉儷、馬來西亞聯合會會長林培傳、南馬協會副會長周振文、督導長陳睦燥、督導楊坪及黃三妹江等。 節目在如彬法師主持的祈願祝禱後,佛光山新馬寺眾法師上台領唱〈傳燈〉掀起高潮,逾千人新馬湖邊提燈籠賞月的美景,猶如唐代古詩形容: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加拿大街頭書展 多倫多佛光人介紹人間佛教
加拿大最盛大的免費街頭圖書書展「Word On The Street」,於9月27、28日於多倫多市中心David Pecaut廣場舉行,多倫多佛光山代表Buddha’s Light Publishing(美國佛光出版社)參展,持續20多年從未缺席,多年來向大眾推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介紹人間佛教。 如菴法師也到場關心佛光人,給予鼓勵。本土化小組組長邱偉山和國際佛光會多倫多協會英語分會幹部、會員義工及家人,兩日來近20人次於現場書攤前介紹書籍,並和市民分享佛法,以小叢書結緣。 「Word on The Street」是加國最大的全國性書展,主辦單位為倡導文學,鼓勵大眾接觸及閱讀書籍、雜誌,支持加拿大圖書出版和本土作家創作。每年九月從東岸到西岸,分別於基奇納、哈利法斯、多倫多與溫哥華等大城市舉行,匯集100多家出版商、圖書館、零售商、藝術組織等參展,活動免費入場。 邱偉山和佛光會義工在攤位前,為市民介紹星雲大師的英譯本佛教相關書籍,並介紹道場的所在地,以及豐富的禪修課程與英文佛學活動;許多人對禪修非常感興趣,英文禪修小叢書成為攤位最多被人領取的書籍。 多倫多佛光山攤位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佛為背景,吸引許多市民好奇,有位青年購買2本大師著作,希望從中找到對目前生活的疑問,看到佛光大佛的照片後,表示希望可以去台灣總本山參觀,並擔任國際義工。首次協助的義工們表示,透過書展能走出去,與更多英語社群接觸,分享人間佛教並推廣寺院課程,深具意義,吸引更多說英文人士親近道場。
-
歐洲文化遺產日 法華禪寺搭起法中友誼橋梁
2025年第42屆歐洲文化遺產日於9月20、21日舉行,今年主題為「建築遺產」。位於法國比西聖喬治的佛光山法華禪寺,被市府列為重要景點之一。為響應活動,法華禪寺與國際佛光會巴黎協會精心規畫寺院巡禮、禪修體驗、書法抄寫等多元文化活動,兩日吸引逾550人到訪,其中9成以上首次踏入佛教寺院,展開別具意義的心靈之旅,在溫馨氛圍中成功搭建起法中友誼的橋梁。 佛光人以流利法語導覽,向訪客介紹大殿建築理念、人間佛教「三好」、「四給」、「五和」、「六度」涵義,以及佛法僧三寶,寺院法會與課程。地藏菩薩的願力和孝道,以及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的事跡。讓來賓了解無論是建築還是內涵,皆秉持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四大宗旨,傳遞人間佛教的真善美,為社會增添正能量。 觀音殿設有書法供來賓體驗毛筆書寫的樂趣,還有抄寫「心經接龍」為世界祈福。禪堂安排靜坐,引導安定身心。多位初次接觸禪修的民眾表示受益良多,隨即報名法華書院禪修課程深入修持。 四恩堂文化攤位由佛光青年教導剪紙、手繩編織與中國結等傳統手工藝。來賓在青年協助下完成作品,滿心歡喜地將成果帶回家留念。法國電台記者Fiona FARIA與馬恩河谷龔多瓦旅遊發展主管Valerie PILLER,也特地來學習剪紙,她們表示雖然製作過程不易,但完成後充滿成就感。 佛光緣美術館展出藝術家范佐伊的新媒體藝術展「苦中生蓮」,運用AI 技術呈現當代藝術的創新樣貌。展覽作品以「由苦入淨」為主軸,一樓聚焦人生「八苦」,引領觀眾正視生命困境;二樓則以「轉苦為樂」展現如何在逆境中尋得希望,開啟全新的自我。現場播放創作紀錄影片,並安排「動中禪」、茶與墨的冥想、墨荷揮灑及日式插花表演,讓觀眾於多重感官中感受藝術跨越國界的深邃魅力,廣獲好評。 21日下午4時,法華禪寺於大門外設置長桌,備茶點招待訪客及多元宗教團體,聯誼交流,廣結善緣。 佛光人以「來時歡迎、去時相送」的誠意態度,用微笑,熱情,歡喜接引大眾,讓來賓倍感溫暖,留下極好印象。今年更有新加入的義工導覽員,提前用功背誦,細心介紹人間佛教特色。許多來賓回饋,此行不僅對佛教文化耳目一新,更在活動中體會到平靜與力量,對佛法產生濃厚興趣,直言「不虛此行」。 歐洲文化遺產日由法國文化部於1984年創立,透過開放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古蹟,展現文化遺產的多樣風貌。這項年度盛會吸引數百萬人參與,為各年齡層提供探索與認識文化的珍貴機會。
-
內蒙古非遺快閃演出 心保和尚肯定文化價值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9月29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禮三佛前香,與「守望精神家園─第十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演出人員、非遺傳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內蒙古自治區展覽館顧問張軍延等近50人會面,與會有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和副館長永融法師等。心保和尚並於會面後,於佛館禮敬大廳觀賞快閃演出。 「守望精神家園─第十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28日佛館盛大開幕,分別於大覺堂、本館第四展廳帶來「詩畫草原─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皆吸引觀眾爆滿,讚歎聲不斷,還有人說對內蒙古心生嚮往,希望有機會也能親身感受草原風光。心保和尚祝賀大家演出成功,稱讚是很好的文化交流。 心保和尚表示,文化是過去歷史的累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且文化本身就是帶著一種和諧,促進民族融和,這是文化的特色。相信大家可以從文化中,找到對自己的信心。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理念,佛陀出生、修行、成道在人間,這給予大家很大的力量與信心,透過修行可以達到如此成就。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就是以人為本,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人間佛教涵蓋的層面很廣,如大師的「以文化弘揚佛法」,一般人對於佛法不一定有所認識,所以以此因緣接引大眾。佛教的文化源遠流長,包括藝術、建築、梵唄、法會等。佛陀紀念館就是以文化接引大眾,所以在佛館有許多展演,可見大師對文化的重視。大家都是文化的傳承人,相信對文化的體驗都很深,大家在佛館,也能帶動對文化更深層的信心與了解。 由於蒙古族多信仰藏傳佛教,心保和尚在回應有關藏傳與漢傳佛教之別,提到以佛教來說,教主都是釋迦牟尼佛。佛陀希望大家在世間,可以看到世間的煩惱,人們都不希望煩惱和苦,所以透過修行使煩惱不生,去除貪瞋痴,達到解脫自在的境界。藏傳佛教透過持咒修行,經由專注、觀照,和佛教的智慧相應,以修行來說,目標、方向都是一致的。 最後,心保和尚、如常法師與大家結緣平安福、念珠,隨後一行至禮敬大廳一樓,欣賞快閃演出有盅碗舞與筷子舞、歌唱等。
佛光山中秋朝山禮佛 感受信仰的力量
2025-10-07史丹佛大學攜手西來寺 舉辦南加首場家長工作坊
2025-10-07新加坡佛光山齊心獻藝感恩夜 譜寫慈悲與和諧
2025-10-07怡保佛光人歡慶佳節 凝聚信仰與溫情
2025-10-07冼都禪淨中三好兒童藝術營 藝動童心
2025-10-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6-5
2025-10-07芙蓉佛光緣中秋晚會 月光、佛光、心光交織
2025-10-06禪文化之旅踩線團 發揮實驗精神探索佛光山
2025-10-06明華園大戲開鑼 佛館上演《獅子王》
2025-10-06瓜冷七校200學子齊聚東禪寺 考生祈福會信心啟航迎考
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