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我們
和平之路雖遠 有志者腳步不停歇
2023-10-03150佛光親屬歡聚新馬寺 互訴親情道情億難忘
2023-10-03西來大學校長與拉曼大學簽署備忘錄 並與馬大及雙威大學切磋
2023-10-03青海非遺快閃表演 精采絕倫
2023-10-03福大分會專題講座 戴登鐘談佛教與生活
2023-10-03佛化文定好因好緣 丁宇信、施俐安永結同心
2023-10-03怡保禪淨中心營會超前部署 培訓工委
2023-10-03啟蒙新知滿足好奇心 聯興國小行讀報教育
2023-10-03佛館舉辦中西聯姻佛化婚禮 在佛陀見證下締結良緣
2023-10-03「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八堂課「人間佛教開啓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
2023-10-03
放眼國際
南天寺出席澳洲全國性警察紀念日 紀念傷亡警員
佛光山南天寺積極融入社區,長期凝聚社區力量,已成為社區生活的一部份,充份發揮佛教本土化的功能。9月29日為澳洲全國性警察紀念日(National Police Remembrance Day),南天大學董事妙友法師代表南天寺應邀出席,紀念殉職及受傷警察,近百位警察及家屬參加,場面莊嚴感人。 「你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上帝所賦予人類生命發揮最大的意義」新南威爾斯州警察高級牧師Father Paul O'Donoghue指出,警察們每天都要面對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情況,作為社區的一員,人人都應該支持為大眾服務的警察。 儀式中宣讀殉職警察名字,並由雪梨南部地區Tim Beattie警司等3位代表致送花圈及大眾靜默3分鐘。 妙友法師感謝警察們用生命維護社會秩序及安全,並認可殉職及受傷的警察及其家人,希望家屬明白生命的意義,用勇氣與力量活出快樂與和諧的人生。
藥材之鄉養生之地 江南藥鎮浙江盤安
喜歡詩文的您應該對《昭明文選》不陌生,主編這部中國最早的詩文總集的蕭統,是南朝梁武帝的長子,死後被諡「昭明」而稱「昭明太子」,您也想不到這位文采出眾的帝王之子,對中藥也有貢獻吧? 浙江盤安縣被稱為「江南藥鎮」,縣內的新城區新渥街道「浙八味藥材城」的廣場前,就矗立著昭明太子的塑像,「昭明太子」蕭統在西元527-530年間,因遭陷隱居大盤山區,開闢藥園製藥救人,後人感念其功德建有「昭明院」,塑其像稱「盤山聖帝」,每年六月六日舉行大典祭祀。 盤安縣中藥材商會會長張光華說,盤安、東陽一帶自唐朝開始就種植中藥材,現今全浙江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0萬畝,而浙江在中藥的運用上可追溯到四千年前,春秋時期《世本》一書中記載,黃帝的大臣桐君在富春江畔結蘆采藥煉丹,被尊為「中藥鼻祖」,桐君山則為「藥祖聖地」。 盤安縣境內的大盤山設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以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作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境內藥用植物達1219種,知名的「浙八味」-杭白菊、浙麥冬、溫郁金、白术、元胡、白芍、浙貝母、元蔘,盤安即占了後面的五味-稱作「盤五味」,都為中國知名的大藥房採用。 走進新渥街道,建築規畫齊整,道路寬敞,空氣中充滿中草藥味,所見皆是中藥材的販售店,店面大小不一,卻都是各味藥材俱全,許多店家外的走道上放著一袋袋裝滿藥材的麻袋,更增添「藥鎮」形象。 新渥街道內設有「地產藥材交易區」,到訪的日子不是交易日,時間已近中午,交易場顯得空曠,幾位藥農在分離「浙貝母」的殼,街道另一頭,幾位老媽媽圍坐一塊大木板旁撿選「浙貝母」,這些活兒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在做。 農曆逢2、5、8日的早上是藥材的交易日,藥農清晨2點多就開始聚集,買家多是本地人,收購後批發到外地的藥商,張光華說:「20年前家家戶戶的收入都源自於藥材,目前因為經濟發展,年輕人都往城市移動,加上土地開發,人力及土地已顯不足,野生的藥材日漸稀少,大宗的藥材90%以上都是人工種植,而藥材種植都以較為年長的勞動力為主,野生採集都是應特殊需求,由專業的採藥人去山中尋找 」。 盤安台聯會祕書長陳勇進介紹,建在新渥街道中心位置的「浙八味藥材城」:交易大廳面積就有三萬平米,地下一層為中藥材原藥、種子交易區;地上一層為公司或個人經營交易區;二層為土特產、保健品交易區;三層為中藥材博覽館、精品土特產展示館。 陳勇進說,盤安也被稱為「香菇之鄉」,據《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載,唐朝時羊愔在公元864年雲遊至大盤山一帶,「採菇為食,又採百合加餐,山泉為飲,日久身形清瘦,鬚髮如漆,年老童顏,身輕如雲健步如飛,飲酒三斗不醉,能日行三四百里,來去無蹤,世人稱為『菇祖』『菇仙』,這段記述應該是啟發盤安發展藥膳的靈感。 陳勇進說,江南藥鎮是浙江唯一以中藥材為發展基礎的特色小鎮,而中藥材產業是盤安最大的優勢和「生態富縣」的重要依託,從羊愔的故事得到的啟示,盤安人將魏晉時期發展出的養生延年觀念,以及歷朝歷代留下諸多的養生論述,賦予中藥多元化的角色,將古人傳統養生的理念,以及原本以治病為主的藥材,以醫療、烹飪、營養等理論,結合食材發展「藥膳食療」,轉型成保健、養生的多元化產業。 張光華感嘆說,近300年來由於西醫的強勢發展,很多人被所謂的「科學」一詞綁架,導致很多人對中國醫藥有誤解及排斥的現象,殊不知,中國的醫藥知識和技術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層面是「哲學」,中醫把「人當人」治病,用「加法」-從養生的規律,以調理加強自身的免疫力來「治未病」,從病理的角度抑制病灶使之不發作「與宿主共存」;而西醫把人當工具修理,用「減法」-哪裡有問題就切掉了事,卻讓病灶轉移,有句笑話:「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中醫讓你迷迷糊糊的活」,形象的點出了中西醫之間觀念上的差異。 西醫的「科學」和中醫的「哲學」不應相斥,而要互補,盤安的自然條件孕育出的「藥材之鄉」要善加保護妥善規畫,多元化發展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歐洲文化遺產日 巴黎佛光人推廣人間佛教
歐洲文化遺產日定於每年9月的第3個週末,連續2日所有名勝古蹟都免費開放參觀,被視為歐洲文化一大盛事。今年第40屆在9月16、17日舉行,主題為「le patrimoine vivant」et「le patrimoine du sport」(活態遺產和體育遺產)。位於碧西市的法國佛光山法華禪寺被市府列入重要景點之一,為響應遺產日活動,法華禪寺共襄盛舉,亦藉此推廣人間佛教。兩天共接待200餘位法國民眾走入道場認識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 為培養人才與信仰傳承,也落實本土化,本次活動由巴黎佛光青年主導,巴黎協會資深會員從旁協助、支持。青年善用語言優勢用流利的法文為訪客介紹法華禪寺,備受歡迎。青年從建築設施講解到舉辦的活動,都是秉承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人間佛教的內涵及特色。 除了導覽全寺外,四恩堂設有茶禪、拓印教學、書法結緣,觀音殿抄經,讓來賓體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並在海會堂播放「佛館神明聯誼會」微電影,讓大家了解大師推動世界和平,宗教融合的心願。 另外,為紀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誕辰,佛光緣美術館特別展出「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一筆字紀念特展」,一樓展場以行佛的次第來策展,二樓則展出「十修歌」送給所有訪客帶回家實踐,另有播放 「人間佛教的領航者」微電影。深具教化意義,啟迪人心的字畫,讓民眾感到驚喜,對一筆字讚歎不已,並透過欣賞一筆字感受星雲大師的慈悲與智慧。 17日中午,碧西市多元宗教文化協會代表在對面公園各自帶來食物聚餐聯誼交流。下午4時,在法華禪寺大門外排列長條桌,供應各國特色茶點招待訪客,呈現碧西多元宗教的尊重融和理念。 大部分的人是第一次走入道場,平日很少了解佛教的來賓,在佛光青年的引導下,無論對佛菩薩的塑像,或是殿堂的擺設等都非常感興趣,提出各種問題,佛光青年一一耐心解答,給來賓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表示喜歡道場的清淨祥和;有人被地藏菩薩願力所震撼,也有人說學到因果、輪迴等佛教觀念,是之前不曾聽過的;更有人說被大師為教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從中深受啟發。
教育人文
西來大學校長與拉曼大學簽署備忘錄 並與馬大及雙威大學切磋
佛光山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或稱「優大」)校長兼執行長拿督尤方達教授,10月2日簽署備忘錄,雙方同意共同致力推動跨國、國際性師資培訓與學術研究合作、交換學生、移境學習、遠距教學學習、雙學位學制、產學合作、畢業生就業力與國際移動力等等。 謝明華稱8月間,在西來寺出席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圓寂追思禮,與尤方達校長比鄰而座。當天尤校長正往機場向另一個行程,於是邀他在順路的途中,參訪西來大學而結下再度會面的因緣。 謝明華介紹西來大學坐落美國加州,星雲大師創辦於1991年,西來大學與優大二校都是「以教育培養人才」為宗旨的非盈利高等學府。隨後優大工程與科學學院賴順安副教授帶領謝明華參觀圖書館,對衆多學生在圖書館閱讀的畫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謝明華亦拜訪馬來亞大學(亦稱「馬大)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拿督黃子堅博士,讚許馬大為世界知名高等學府之一。在馬大中文系鄭庭河高級講師帶領下,參觀佛光山在馬來西亞與東南亞地區設立的第一所「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心主任佛光山有燈法師、副主任賴雪娟教授陪同下聽取簡報後,謝明華讚譽研究中心在推動人間佛教學術與史料研究,扮演重要角色與橋樑的努力。 謝明華亦到位於核邦的雙威大學參觀,受執行長拿李馥彥教授、校長SIBRANDES POPPEMA教授、註冊主任黃美玲等熱情接待。雙方校長簡報大學現況、發展,期許相互學習,致力造就學生與人才、關懷社會等,積極、正向、正念,共同維護地球環境。 陪同謝明華到以上3所高等學府拜訪的有西來大學校長秘書蕭舒文、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南馬協會督導林和建。
啟蒙新知滿足好奇心 聯興國小行讀報教育
連續多年獲選為「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的彰化市聯興國小,10月2日邀請佛光山《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講師張丞瑄進行讀報教育,教導五年甲班22名學生閱讀《人間福報》,期能啟蒙學習新知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並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倡導的「三好、四給」品德教育向下扎根,建立優質、健康、向善、和諧的校園倫理文化。 張丞瑄講授「時事小博士」單元,強調閱讀報紙能提升閱讀力、提升寫作力、增強表達力、開闊國際觀等益處,美國教育協會積極推動讀報教育,並逐漸擴及英、法、丹麥、芬蘭、澳洲、印度、泰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地區,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70多個國家實施,掀起新一波的閱讀風潮,成為全球性的活動。 張丞瑄講授《人間福報》組成基本要素,說明報頭、報眉、版名、圖說、刊頭、欄、廣告等專屬名稱及其相對應位置,引導學生對《人間福報》建立基本的印象與認識。校長柯文吉蒞班加油打氣,感謝張丞瑄無私奉獻,藉由閱讀溫馨、健康、益智、環保善新聞的《人間福報》,開拓學生宏觀視野,體現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優良品格,讓學生嘉惠一生、受用無窮。
協和祐德高中校園講座 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
「善的循環,服務預見美好的未來。」台北市協和祐德高中9月28日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松隆分會舉辦新學期第二場生命教育講座,由國際佛光會檀講師鄧淑明主講「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講師透過不斷的提問,要學生思考服務的意義與價值,以及案例的探討,鼓勵學生隨時服務他人。全校1至3年級師生計150人,參與聆聽。 為什麼要透過服務幫助別人?鄧淑明以影片說明服務的價值,自己很簡單的一個無所求的善心舉動,卻會影響被幫助者的未來。進一步以《愛是會傳遞的》影片,剖析試著透過服務影響別人的未來,蝴蝶效應之下,影響別人的未來,同時也在成就自己的未來。 鄧淑明以蚊帳大使凱薩琳為例,2006年5歲的她,從自己微薄的捐錢,進而促成比爾蓋茲高額捐款,非洲兒童受惠免於被瘧蚊叮咬,死亡率大幅降低。德國菲力斯小學5年級時發起「為地球種樹」運動,影響全世界。泰國及美國二位女孩回收飯店每年丟棄的大量肥皂,用「再生肥皂」守護開發中國家孩子的健康。這些都是小孩或年輕人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從而發揮並創造自己的價值。 鄧淑明再以加拿大紐芬蘭省甘德鎮居民為例,在美國911事件時,9000多位居民主動協助安頓臨時迫降的飛機乘客6579人,學生變成導覽人員,熱心帶大家參觀小鎮。乘客感念居民,募款幫助學生,讓學生完成受大學教育之期待。另外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做什麼努力幫助他人呢?鄧淑明舉例,聯合國設立有17項永續發展目標,消除貧窮、消除飢餓、氣候行動、生態環境等,都是對眾人有貢獻的服務,勉勵學生以行動來愛護地球,服務助人。 高信甲班一年級學生王抒拓對於講師所提默默幫助別人,不求回報的服務例子,印象深刻,對服務有進一步的認識。汽信乙班一年級學生王鈺德表示,樂於行善施捨給乞者之男子,無意間看到乞者小女孩已穿上校服上學,小女孩臉上流露出歡喜、感謝的神情,令人非常感動。
慈善公益
佛光人與東方市市長攜手共同關心San Miguel豆漿站 幫助鄰近的孩童及老人
9月29日下午3點,東方市長 Miguel Prieto、市議員 Victor Torales、天主教神父 Manfroi及國際佛光會巴拉圭華人慈善基金會副會長黃耀榮及理監事等人,到東方市 San Miguel貧民區愛心豆漿站義工Carmen的家中,與現場約250位孩童一起慶祝守護神San Miguel的誕辰。 天主教神父Manfroi主持禱告祈福儀式,黃耀榮關心架設豆漿站所需的硬體設施是否就緒,使其可以盡快讓豆漿站運作起來福利居民,市長Miguel向大眾表示感謝巴拉圭華人慈善基金會一直以來對當地居民的關心,並告知大家豆漿站所需的380v電壓的線路也已經完成申請手續,再不久豆漿站將可以開始運作,屆時除了豆漿,市府附屬的麵包廠也將提供麵包,希望有了這樣子的搭配可以讓民眾滿足基本需求。 豆漿站長Carmen非常感動的說,不久前基金會的理監事曾與市議員前來勘查,如今即將完成架設並運作,他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能夠讓附近的居民得到這些福利,同時呼籲一些媽媽們一起參與幫助鄰近的孩童及老人。 貧困人家就是簡單,請來附近的孩童跳當地的民俗舞蹈大家歡樂,市長Miguel及隨從人員也跟著發送準備好的熱狗和汽水,孩童們也都紛紛圍著佛光人合影並好奇的學習中文單詞,歡樂的氣氛持續到下午4:30才圓滿結束。
關懷隱性障礙團體 松信分會捐贈公益吉祥米
響應零飢餓稻米慈善捐贈活動,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松信分會會長陳瑾瑜9月28日帶領分會幹部,前往中華希隱力健康生活協會及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關懷隱性障礙團體,致贈公益吉祥米10箱共120包,由希隱力協會祕書長張家敏及自閉症家長協會總幹事陳坤富代表受贈,造福80個身心障礙及低收入戶家庭。 中華希隱力健康生活協會以「幫助隱性障礙家庭有力量」為目標,張家敏表示,相對於從外觀就能辨識的障礙者,如唐氏症、腦性麻痺……等「顯性障礙」,看起來與一般人無異的「隱性障礙」,如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或妥瑞症……等,更容易因外界不明就裡,而讓父母蒙受指責、家庭備感壓力。 希隱力協會推動「希隱力社會支持計畫」,希望為隱性障礙家庭找到方向和力量,鼓勵家長以愛和結合科學方法的教育,陪伴隱性障礙孩子全生涯的發展技能。張家敏感謝松信分會慷慨捐贈吉祥米,總計可供應80個身心障礙及低收入戶家庭約3週所需的米飯。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主要協助自閉症者,經由醫療、教育、復健、職業訓練及就業等,促進人際關係及正常語言發展。總幹事陳坤富代表協會致贈感謝狀給松信分會,並由協會主任常添冀帶領參觀協會附設的「小貝殼工作坊」,實地了解自閉症者如何經由製作和販售手工精油香皂,改善缺乏彈性的固著行為,為具備社會化生活能力所付出的努力。
花蓮佛光人捐千斤公益米 關懷社會
集環保、健康、慈善與公益的「2023全球復蔬公益路跑–你跑步、我捐糧」活動,9月28日在佛光山月光寺舉行捐糧儀式,捐出近千公斤白米給吉安鄉公所、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一粒麥子基金會、社團法人花蓮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 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綠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舉辦,全球復蔬線上公益路跑「2023VEGRUN你跑步,我捐糧」活動,自6月5日開跑至8月31日截止,全體參與者跑步累積每達10公里,捐贈1公斤的米給偏鄉小學和弱勢團體。 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致詞,為落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的「環保與心保」理念,為地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今年是推行VEGRUN第三年,2021年從台灣開跑,推廣到南美洲、北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全球巡迴,2023年跑回亞洲區台灣,響應人數近23000人,比2021年在台灣起跑的人數多了近1倍,累積里程更達到30萬公里。此數據代表著大家齊心努力守護地球,並為地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的承諾。 戴慶華表示,在月光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花蓮督導委員會及各分會共同努力推動下,至8月底花蓮區路跑累積里程計9640公里,共捐贈964公斤白米,並向需要受幫助的人伸出援手。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努力、參與和協助,除了共同響應路跑活動外,繼續為消除飢餓、促進健康、提供優質教育、確保淨水與衛生、建立永續城鄉、實現氣候行動、保護海洋和陸域生態等8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而努力。 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代表主辦單位捐贈「吉祥公益米」,以及《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給4個受贈單位結緣;受贈單位回贈感謝狀給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由妙勳法師代表接受,並帶領全體與會者恭讀星雲大師〈為社會大眾祈願文〉。 吉安鄉公所鄉長室專員陳柏帆致詞,僅代表鄉長感謝綠色公益基金會等主辦單位的捐贈,也感謝月光寺及佛光人長期對吉安鄉的發展及舉辦各項活動的支持。一粒麥子基金會花蓮中心主任李王念慈致詞,一粒麥子花蓮中心長照單位的中央廚房,消耗最大的食材就是白米,感謝主辦單位捐輸白米。 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務室代理主任黃彥騰致詞,很榮幸門諾能成為受贈單位之一,花蓮區、玉里區都有送餐及行動自助餐車,以關懷弱勢的弟兄們,捐贈米糧對基金會幫助非常大,基金會會善用資源以幫助更多人。花蓮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執行長蔡智全致詞,協會照顧花蓮邊陲弱勢的獨居老人及貧困家庭,會將此白米資源提供給弱勢長者及特別貧困家庭。
生活休閒
西來寺月下中秋祈福晚會 各族裔共襄盛舉
佛光山西來寺9月30日舉辦「月下中秋」祈福晚會,哈崗促進會(HHIA)副主席Scott Martin、西來大學教職員和學生、哈崗及洛杉磯居民300多位中外人士齊坐成佛大道,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相互交流,欣賞表演、月下禪修、獻燈祈福等,也讓身處異鄉的遊子們相聚聊慰鄉愁。晚會以全英文進行,象徵本土化的更進一步,接引當地居民和本土第二代。 監院依宣法師開示,月亮代表圓滿,佛教以月亮比喻佛陀的福德圓滿;月亮代表光明,就像人們的心也要像月亮一樣光明,可以普照一切;月亮更代表團圓,所有與會者如同一家人團聚一起。 西來寺法師和佛光會幹部,分別以中、英文與各桌來賓交流互動,介紹西來寺活動等,分享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並抽取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法語卡片。 舞蹈家謝露嬉表演敦煌舞蹈〈樂舞盛唐〉、琴格格演奏古箏組曲「琵琶語、臥龍吟、一聲佛號一聲心」、洛杉磯佛光青年第一分團展演團體舞蹈「超越距離」、第二分團演唱人間音緣歌曲〈菩薩行〉,動感和靜態表演穿插搭配,為中秋晚會帶來美的饗宴。慧澄法師帶領「月下禪修」,引導大眾放鬆身心,並恭讀英文〈獻燈祈願文〉,在皎潔的月光下,大眾獻燈祈願。 加州公路巡邏隊(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 Santa Fe Spring)警官Kawanaka和警員Zachary Salazar感謝西來寺的邀請,表示喜歡與寺裡法師們交流、喜歡西來寺的優美環境,友好祥和的氛圍,讓心情平和、放鬆。 哈崗居民Julia Brucato表示,7歲的兒子Zeppelin Hall非常喜歡西來寺,也喜歡應景月餅,活動的佈置、音樂、表演和視覺體驗都很美,是非常棒的體驗,等不及要再回來。
佛光山國際義工歡喜體驗多元文化
適逢中秋節,佛光山義工會9月30日為國際義工12人在法寶堂安排了月餅工作坊,邀請里夫蛋糕的專業西點師蘇志和現場示範手作酥皮月餅,2個小時內從無到有,香酥美味的芋頭酥皮月餅出爐,令人聞香而來,食指大動。 蘇志和從和麵開始,示範手作月餅皮、酥皮以及餡料的方法及程序,接著讓每個人都動手,實際參與每一個過程,大家躍躍欲試,從揉麵、酥皮與餅皮的融合程序,以及如何把餡料完美的包進去。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義工,專注蘇志和示範的每個細節,有些一邊做一邊提問,有些小心翼翼,有些胸有成竹。正如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義工,每一個完成待送進烤箱的月餅也展現出多元的面貌。剛出爐的月餅香氣四溢,每個人迫不及待品嚐之餘,還能帶著回去享用。 把握「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在佛館展演的最後一天,佛光山義工會國際義工一行12人,10月1日由美國紐澤西返台的佛光人夏長策協助帶領及翻譯,到佛館體驗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佛館禮敬大廳裡的魅力青海快閃歌舞演出,有六弦琴彈唱的民歌及舞蹈,透過歌者嘹亮的歌聲,瞬間彷彿置身廣闊的草原。舞者身著亮麗的民族特色服飾,舞動出草原的民族風情,觀眾以熱烈的掌聲回饋。 透過非遺傳承人的解說,黑牛毛帳篷是以黑氂牛皮毛製作,主要用於會客與用餐。青繡是土族盤繡、河湟刺繡、湟中堆繡、貴南藏族刺繡等青海少數民族繡藝的總稱。非遺傳承人蘇曉莉為大家示範「二針二線、上盤下拉」的獨特土族盤繡太陽花。此外,唐卡、銀銅器工藝示範及介紹也令國際義工們大開眼界,他們與非遺傳承人互動並合影,還獲贈手環、剪紙等結緣品。來自荷蘭的國際義工Joost對唐卡特別感興趣,還向非遺傳承人詢問有沒有開班授課。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的Ruth表示,希望明年春天能造訪青海,體驗草原美景及人文藝術。
紐約市長官邸慶中秋 紐約道場受邀出席
中秋節是華人傳統慶祝月圓人團圓的重要節日,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 特別在節慶前夕9月28日,於格雷西官邸(Gracie Mansion)舉行慶祝活動。佛光山紐約道場再度受邀出席,由覺讓法師、妙住法師,以及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理事蔣祖芬、會員王守娟4人代表出席節慶活動。 紐約市長官邸格雷西是一座18世紀的宅邸,坐落在幽雅僻靜的紐約曼哈頓東88街,周邊Carl Schurz公園和聞名的東河(East River)圍繞,官邸建築被列入國家史蹟名錄,也是紐約市的地標。活動邀請紐約州、市級民意代表及宗教團體,上百位賓客如雲,不分膚色種族歡聚一堂,共襄盛會慶祝華人的傳統節日。 市府團隊精心策畫,節目精彩多元文化的表演,與會者無不感染熱情歡樂融和的氣氛。節目由ZaoZao Wang 中國傳統服飾展拉開序幕,接著Miss Candice and Pageant身著中國代表性旗袍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高雅脫俗的氣質和甜美的歌喉深受觀眾的好評;Ashley Dance Group兒童的中國舞,表演者都是出生於美國的華裔,共同傳承了優良傳統的中華文化。 亞當斯市長茹素多年,長年鼓勵民眾吃素,極力提倡素食文化。現場以全素晚宴招待,精心準備各類豐富素食,有煎餃、春捲、炒飯、蔬果和點心飲料,美味可口和養生健康料理,博得大眾的讚賞,整個會場在美味蔬食禪心中歡度佳節。 紐約市長特別顧問兼亞裔事務總監鄭祺蓉(Winnie Greco)致詞,歡迎貴賓蒞臨慶祝亞裔文化中秋節,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賓至如歸,享受多元化的表演。她感謝籌備活動的主辦單位和贊助商,在共同集體創作下成就此次活動。鄭祺蓉呼籲亞裔社團要團結,聲音就是社區的力量,力量是亞裔的未來,說出心中的話和觀點,相信在市長的領導下,慈悲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幫助社會,共同改善紐約面臨的困難。 亞當斯市長致詞表示,這座紐約城市是AAPI(Asian American Pacific Islander)亞裔團體為紐約市社會福利不斷的努力,做出巨大貢獻的城市,他由衷感謝,當你們擁抱美國時,不要放棄自己的祖國,必須時時堅守祖國精神,因為這正是所有文化的積累,這偉大的經驗和成就成為我們稱之為「美國夢」的偉大資糧。 典禮中亞當斯市長感謝亞裔的傑出貢獻,頒發感謝獎狀給美國佛教聯合會會長明予法師、Adeel Rana 副警督、Peter Lantin、Dr. Hyoseong Nuna Kim、Helen Ng、 Potri Ranka Manis、Jumanah Rahman 7位。 同時,感謝2023年中秋節實體捐款單位包括YHS Trading Company Inc、Ashely Liang Dance Company、Eu Yang Sang、Kulu Desserts Inc. 和Miss Chinese Beauty Pageant。
文化藝術
青海非遺快閃表演 精采絕倫
「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於10月1日圓滿,此展為慶中秋,於啟動儀式之後,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連續3天進行快閃表演,所有展演人皆來自青海,青海少數民族的特色歌聲,精采絕倫,訪賓都不禁駐足觀看及爭相拍照。 以「花兒」方式演唱〈雪白的鴿子〉,「花兒」是流傳於大陸西北部漢、回、藏、土、撒拉、東鄉、保安、裕固等民族中共同傳唱的民歌。「花兒」的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唱詞中多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語言樸實,具有較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白嘎爾」綜合性表演〈如願〉,「白嘎爾」是廣泛流傳於藏族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其表演形式豐富多樣,融合朗誦、雜技、說唱、鈴鼓舞、滑稽表演於一體;其說唱內容也極其廣泛,涵蓋了天地萬物、人類歷史、宗教史詩、神話傳說、世俗故事,可謂包羅萬象。 藏戲歌舞〈拉姆拉姆〉,阿吉拉姆是仙女姐姐的意思,這跟藏戲的形成歷史和藝術特色有關係,相傳湯宗杰布為造鐵索橋募捐而組織七姐妹進行演出,觀眾把她們的表演讚頌為美如天界仙女一般,就稱他們為「阿吉拉姆」。〈拉姆拉姆〉通過藏戲經典聲腔韻味和優美身段表現「阿吉拉姆」的服飾、動作等形象美以及善良、慈悲等內在美。 熱巴舞〈雪域錦繡〉,熱巴舞是藏族民間舞蹈的一種,它以鈴、鼓舞為主,吸收了弦子、鍋莊、踢踏、說唱、韻白、默劇、雜耍等表演形式。熱巴舞起源於西元11世紀,其創始人是藏傳佛教大師米拉日巴。舞蹈時,男執「香鈴」,女舉手鼓,舞蹈由慢到快,常做「頂鼓翻身」、「躺身蹦子」、「單腿轉」等特技表演。從事這種表演的藝人也稱為「熱巴」,主要流傳於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藏族集聚地。 現場還有其他諸多獻藝,讓來館的遊客上下午都可以隨緣聆聽青海的歌舞,餘音繞梁,回味無窮。
水墨緣 林峰師生聯展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開展
來自內蒙古的藝術家林峰,在屏北社區大學教授繪畫,與12位學生於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舉辦「水墨緣 林峰師生聯展」,10月1日下午舉行開幕茶會。希冀參觀者欣賞作品之餘,激發出對藝術追求的內在動力。 開幕式上,館主任王惠蓮代表致詞,1997年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力排眾議,創立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成為藝術家交流的平台,證明屏東不是文化沙漠。這次林峰老師帶領12位藝術家參展,創作藝術素養高;看到這麼多人來參加開幕式,甚為感動。 中華民國電視節目製作發展協會理監事委員暨中華筆墨耕耘群英會會長陳玉珠致詞表示,在大學教學藝術課程,發現在台北發展成功的藝術家,很多都是屏東人。藝術不能斷層,現在年輕人都玩電腦,很少拿毛筆,透過運筆把大自然的美展現出來,期待台灣北中南的藝術家能互相交流。 屏東縣清溪文藝學會理事長邱亮香曾到美術館參觀多次,有次剛好看到林峰展出烙畫,就邀請他加入清溪文藝學會,大力的推崇林峰的水墨畫。 「今天群星燦爛,受到很多鼓勵與支持」,林峰致詞表示,走上藝術之路不易,想把美學普及,喜歡教大班課程,而不是開設個人工作室,期待學生的作品展出能讓大家更精進。 展出學生宮菀琳表示,當初因為看到簡章跟林峰老師學畫,學了4年,感謝老師不辭辛勞指導,大家都受益良多。參加此次盛會,感謝佛光緣美術館提供優質場地,也感謝屏北社區大學提供教室,讓大家在優質環境學畫,祝此次聯展圓滿成功。
西來佛光合唱團訪泰國泰華寺 人間音緣美聲供眾
美國洛杉磯西來佛光合唱團一行30人,在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及合唱團輔導法師覺聖法師的帶領下,9月27日來到泰國曼谷,進行音樂演出交流。 一行當晚回到泰華寺時近午夜,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及常住大眾夾道迎接,佛光山「來時歡迎,去時相送」的文化,讓團員們有著「回家」的感動。 慧東法師表示,西來佛光合唱團於1991年成立,當時西來寺的住持即是心定和尚,此次合唱團至東南亞巡迴演唱交流,除了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更以演唱大師所書寫的人間音緣,感謝星雲大師,所給予的弘法因緣。 29日值遇中秋節,西來佛光合唱團以6首人間音緣曲目供養大眾,心定和尚開示佛法,令大眾度過充滿法味的中秋節。 西來佛光合唱團30日下午於泰華寺的大雄寶殿公演,佛光西來合唱團演唱13首曲目,並有曼谷文教中心合唱團共同演出,演唱2首佛曲。在地官員、余聲清長者、佛光人,以及遊客逾300人,共享音樂饗宴。 心定和尚音樂會中開示,介紹星雲大師於宜蘭成立歌詠隊,以音聲弘法的因緣。提及泰華寺也想成立人間音緣合唱團,但因當地許多信眾未聽過人間音緣歌曲,也不熟悉佛教合唱團,藉由西來佛光合唱團的演出,能讓當地人了解。而在音樂會後,果然吸引一些年輕人,表示想加入泰華寺的合唱團。 在音樂交流之餘,眾人在心定和尚的安排下,前往參訪泰國著名的國家大皇宮、皇后博物館、黎明寺、大城王朝遺址等,了解泰國佛教文化。 其中參訪的大城王朝遺址,曾是中南半島上盛極一時的帝國,建築雄偉,寺廟林立,在遭受侵略後,如今只剩下斷垣殘壁與焦黑殘缺的佛像,慧東法師帶領大眾,為佛像披上金衣,誦持《心經》回向給眾生,祈願世界和平,當地人民幸福安樂。
全球宗教
和平之路雖遠 有志者腳步不停歇
繼9月10日跨宗教活動「和平之路」在維也納佛光山展開序幕,點燃和平之燈,傳遞到維也納十五區各宗教團體之後,於9月30日繼續前行,在維也納第十四區再次展開,國際佛光會維也納協會受邀參加,會長林玉嬌帶領7位佛光人參與,與當地社會人士共同邁進,走在和平大道上,展開不同宗教間的對話與交流,聚集宗教力量,為社會安定與世界和平貢獻一份心力。 活動首站在第十四區基督教會Trinitatiskirche(福音派三一教堂),由第十四區區長Michaela Schüchner和基督教教會女牧師Angelika Reichl共同點燃和平之燈,傳褫到第十四區內的浸信會、佛教創價學會、穆斯林青年團與天主教教堂等宗教團體。 這次「和平之路」的主題仍是「自然、生活、和平」。Angelika Reichl引用《聖經》創世紀,在渾沌初開,一片黑暗與混亂的未知境界中,上帝充滿著愛意創造大自然,做為人們的生存空間;通過對大自然深刻的體驗,讓人們感受到上帝的力量,而宇宙間一切屬於造物的事物,都能喚醒人們內心的宗教情操,覺得自己是一個更大整體的一部分。 浸信會是此行「和平之路」的第二站,Fritz Kaiser牧師表示,浸信會是1606年John Smith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創立的,強調浸信會不對嬰兒小孩們洗禮,而是等待孩子們長大之後,對宗教信仰有了深刻的體會,而按照其意願才給予洗禮。浸信會對一切種族、膚色、男女老少、宗教等一律平等對待,政治與宗教彼此尊重,互不干涉。 「和平之路」第三站來到佛教創價學會(Buddhistische Soka Gakkei),負責人Larry Williams說,創價學會是一個多元的全球性組織,也是聯合國NGO會員之一。會員的基本佛法修行是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讀誦《法華經》的部分經文,與他人分享佛法的義理,幫助他人走向幸福。 接著大家來到「和平之路」的第四站奧地利穆斯林青年團,發言人Hager Abouwarda表示,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所有宗教都擁有同等的價值,應該要互相尊重包容;而人類生存在同一個地球,更應該保護生活環境,不能恣意破壞,以保證後代子孫的永續發展。 天主教堂Hütteldorf是此行「和平之路」的最後一站,教區代表Lili Donnaberger表示,人們所居住的美好環境是上帝的恩賜,不容被恣意破壞,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地球。她也為大家讀誦一段Franziskus教皇為地球祝禱文,祈求上帝賜予慈愛與力量,讓人們在走向永恆光明的道路上,擔任地球的守護者而不是淪於掠奪者。並在管風琴的伴奏下,大家一起唱Franz von Assisi的一首〈太陽之歌〉,讚頌大地的美好與對它滿懷謙卑的感恩之情。 主辦這次系列活動的跨宗教交流平台(Plattform für Interreligiöse Begegnung)主席,同時也是資深佛光人Thomas Fiedler總結表示,非常感謝所有宗教團體歡喜投入活動,看到這麼多人熱衷的以環保為己任,為了社會和諧而在「和平之路」上全程參與和護持,這給他很大的力量與精神鼓勵,也對未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景充滿信心。
150佛光親屬歡聚新馬寺 互訴親情道情億難忘
佛光山新馬寺9月28日至10月1日,迎來150名佛光親屬。有從新加坡趕赴一年一度親屬會,有坐飛機從南到北,聲勢浩大的是從中馬佛光山東禪寺出發的兩部巴士。佛光親屬們期待相聚,期待回到佛光山法身慧命的家。 三天的行程緊鑼密鼓,在寺內的有抄經、誦經、打坐、茶禪、中秋朝山、中華文化工作坊體驗;寺外的有參訪沙威壁畫街、普陀村、峇株德教會等。 遠在台灣總本山的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也通過視頻捎來祝福。慈容法師感謝佛光親屬發心成就兒女出家,奉獻給社會,為大眾弘揚佛法,利己利人。並讚歎佛光親屬的孩子,因為有能力才被派到世界各地服務,而不論到了哪裡,孩子永遠還是爸爸媽媽家的兒女。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透過視頻指出,佛門親家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心中最掛念的,而馬來西亞逾200位的家長,經常互相鼓勵、照顧及關懷彼此,讓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馬來西亞籍法師,得以安心服務大眾。覺誠法師也特別感謝承擔籌備工作的慧澤法師的爸爸、慧人法師的爸爸、妙迦法師的弟弟吳青松,以及新山的佛光家長們,集合大家的力量成就此行,更增進彼此的道情法愛。 來自世界各地的佛光山法師,也一一在視頻中送上祝福,有台灣高雄總本山、台北道場、叢林學院、美國西來寺、美國達拉斯講堂、美國紐約道場、菲律賓圓通寺等法師。 慧達法師的姑姑張翠婷分享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只能照顧一家人,但是出家後,他能夠為佛教、為社會做事,所照顧的是一群人,功德更大。慧詮法師媽媽王雪萍分享對於孩子出家,較為困難及適應的是稱呼自己的兒子為「師父」,還需要時間調整。 妙素法師媽媽葉玉鳳分享,一開始對於女兒出家無法接受,如今是滿心歡喜。知藝法師媽媽鄭美華分享,聽到孩子在視頻中連叫了她三聲媽咪,原本說好不哭的她,又哭了! 慧贊法師媽媽孫雪金分享孩子4歲就想出家,及至長大都未改變。為了打消孩子出家念頭,孫雪金請兒子的朋友帶他去玩、賭博等。對於兒子出家,贊媽媽給予祝福,並期許要對得起身上的袈裟。慧贊法師爸爸表示,雖然很不捨得兒子出家,但認為佛光山是很好的道場。 能德法師的侄兒鄭佑浩分享,最感動在中秋晚宴上,看到法師們全心全意照顧行動不便的爸爸媽媽,無私的奉獻,讓他更明白佛光山的教育很了不起。他發願一定會繼續深入佛法,把溫暖和善意傳遞給人。 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表示,出家人並不寂寞,因為有很更多的同門兄弟,同時也告訴家長們不用擔心孩子辛苦,因為星雲大師說,「忙,是營養」,佛光山是集體創作,不是一個人在做事。勉勵佛光親屬們要向佛陀學習,讓自己不斷進步,加入佛光會,因為學佛修行不只是拜佛,更要行佛。 豁達開朗的如彬法師爸爸劉運祥表示,他與慧清法師的爸爸鄧文榮及慧炬法師的爸爸彭瑞華組成的「三劍客」,此次沒有因緣聚會,留有遺憾,才有來年的期待。
佛化文定好因好緣 丁宇信、施俐安永結同心
佛陀紀念館五和塔喜慶之家,9月30日為丁宇信、施俐安舉辦佛化文定之禮,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法福證,新人在佛陀座前立誓,永結同心,共組佛化家庭,並接受雙方親友等近60人的祝福。 心保和尚恭喜新人結為連理,可說是好因好緣,並開示夫妻之間不要講理,否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以安寧。家庭也是一個道場,夫妻之間要講關心、照顧、愛護、包容,慈悲是佛法、包容是佛法,家庭就會很和樂。夫妻是一生一世,彼此之間相處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彼此之間互相退讓、互相協助。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也曾說,夫妻彼此之間了解幫忙,先生要幫忙太太做家事;太太要關心先生工作的辛勞,建構佛化家庭,就會美滿幸福。 心保和尚並為新人佩戴念珠、贈送美滿姻緣三好禮盒,館長如常法師則贈予喜慶匾額。新娘父親施榮珂、母親黃美雪為佛光山福國寺信徒,也是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淨蓮分會會員,現場共同祝福的還有福國寺住持妙詠法師、佛館副館長永融法師,及福國寺、佛館、佛光精舍等諸多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