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騎警隊與馬 小朋友愛親近
【人間社 吳秀麗 大樹報導】2020-11-17高雄市政府警察局觀光騎警隊於2020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期間,進駐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已是第四年進行服務偏鄉孩童及校外教學的小朋友。他們說,在這裡的服務與其他觀光點很不同,除了幫助小朋友親近馬匹作為一種生命教育,還可以兼具警察本業的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充滿正能量,同樣是勤務,但對外勤警察來說,佛館反而是他們的心靈充電站。 鄭煒從騎警隊第一年進入佛館就參與為小朋友服務,每次來都很有榮耀感。因為教育小朋友對動物要友善,與馬匹互動可以學習愛護動物,與佛館場地的情境相應,藉此告訴小朋友從慈悲動物開始到孝順父母,教他們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也告訴小朋友不可走到馬匹的正後方,避免受傷害,這就是法治教育。 騎警隊為維護學童的安全,會教導小朋友對於馬的基本認識。鄭煒說,馬的眼尾餘光比人類寬廣,但是正後方一定看不到,所以小朋友不可以任意走到馬的正後方去「拍馬屁」,一旦被踢中,非死即傷。也會教小朋友辨識馬的雌雄,並告訴他們馬兒都有洗澡,可以放心輕輕撫摸。 梓官國小3年級李文婷覺得馬毛「好細喔」,有的小朋友則覺得馬的皮膚「滑溜溜」,但也有很多閃得遠遠的,對馬充滿又愛又怕受傷害的眼神。 騎警隊每次出勤任務編組通常是二至四人,來自高雄各個不同分局。12日出勤的四位員警分別是現任鳳山分局督察員,也是前高市警局騎警隊長顏和聖、左營文自派出所副所長鄭煒、今年剛考上刑警的苓雅分局偵察隊洪婕榕,以及鳳山分局交通隊警員吳承諭。顏和聖說,到佛館是他們最喜歡的勤務,因為平常都專抓壞人,來到佛館遇到的都是好人,才能讓自己的心休息,充滿正能量。
相關新聞
-
名家講座 白先勇《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悲劇力量
2020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名人對話‧名家講座」,11月15日壓軸場次於佛陀紀念館五觀堂,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白先勇,以「《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悲劇力量─寶玉出家與黛玉之死」,分析《紅樓夢》全書二大關鍵「寶玉出家」、「黛玉之死」,以及書中內容所呈現融和的儒釋道三家精神,象徵手法和架構等,共750人聆聽。 白先勇說:「寶玉出家、黛玉之死,是這本書的兩根柱子,撐起了整部《紅樓夢》。 」談到「寶玉出家」,原本女媧補天所煉的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有一塊沒有用的就放在青埂峰下,這塊石頭就是賈寶玉,青埂就是「情根」,「情」是這部小說的關鍵字。白先勇說,中文的「情」,在英文找不出適當的對應字,所謂「情」更像是宇宙的原始動力。湯顯祖的《牡丹亭》裡有句話「情根一點是無生債」,這個債是還不完的,而這塊石頭就是要降到世間去補情天。《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原本一顆頑石在歷劫後回到青埂峰下,賈寶玉要在紅塵中打滾滾,最後才能大徹大悟。 書中人物秦可卿、秦鍾姊弟的早夭,帶給賈寶玉很大的打擊,也寓意著在人世間的繁華如此脆弱。賈寶玉後來又經歷晴雯、黛玉之死,許多事件讓他領悟到,塵世間的紛紛擾擾原來都是一場夢,人的命運都是前定的,賈寶玉在了悟之後,起了出家的念頭。在第一百二十回中,他在雪地中向父親賈政辭別,身著紅色斗篷,飄然而去,最終「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林黛玉本是絳珠仙草,為報答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恩,所以下凡「把一生的眼淚還他」,林黛玉在家很受嬌寵,率性而為,由於身體很弱,常感不久於世,所以特別敏感。〈葬花詞〉是他的自輓詩,雖然說的是花,但其實講的是自己,眼淚滾滾,淚盡人亡。而自此也開始鋪陳林黛玉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死亡。從中秋夜聯詩的「冷月葬詩魂」,到「焚稿斷痴情」,是將自己的身體、靈魂都燒掉,與賈府斷得乾乾淨淨,死得淒涼且決絕。 白先勇說,《紅樓夢》是一本天書,有說不完的玄機、解不盡的密碼,在寫實架構之上,還有一層神話寓言的神祕宇宙,以及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底蘊引導著這本書的發展。賈寶玉和父親賈政水火不容 ,在象徵意義方面,賈政代表儒家思想,要能經世濟民、齊家治國平天下,但賈寶玉的鏡花水月、浮生若夢,讓他們父子之間存在著衝突,到後來又達成了諒解,並且有了對話。後世對《紅樓夢》後四十回是為曹雪芹所作或高鶚續寫的爭議,白先勇指出,前八十回千頭萬緒,人物錯綜複雜,換人接無法接續的那麼好,所以應是原先的稿子佚失了,由出版「程甲本」、「程乙本」《紅樓夢》的程偉元的說法,為持續蒐羅後四十回的殘抄本,高鶚再將其修訂完成。曹雪芹晚年潦倒,憶起過去的繁華生活,有意無意地將當時的貴族生活記錄下來,到後來的滿腔愁緒,是部帶有深刻自傳性的小說。 壓軸場「名人對話‧名家講座」多位貴賓蒞臨聽講,包括首場名家講座講師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信徒總代表趙元修及趙辜懷箴伉儷,和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佛館顧問趙大深及戴玊琴、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等。
-
名家講座 李炫昇教您關節健康快樂生活
想要樂活就要動,但是關節卡卡怎麼辦?2020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名人對話‧名家講座」,11月13日邀請到高雄長庚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教授李炫昇,主講「髖以待人、膝望工程─關節保固DIY」,透過生活化的內容,帶給大家幫助,共300人聆聽。 李炫昇說,關節想要好,最重要的是不要受傷,且好好的用他。所謂「髖以待人」,但要嚴以律己,說明人體的結構主要從下肢、髖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是身體最大的關節,旁有軟骨、韌帶,全身重量都經髖關節傳到下肢,當每走一步,是身體體重的三倍在作用。有些上年紀的人仍健步如飛,表示其關節作用仍然良好。 膝關節就如同車子的轉向系統,上有軟骨覆蓋,軟骨沒有神經、血管,所以軟骨受損時往往無感,當有感覺時,已是不歸路。軟骨需要適當的刺激,使細胞活躍,製造所需的蛋白質等。軟骨會吸收關節裡的水分,有水分就會Q彈,如同車子輪胎充氣飽滿,就會能跑得很快。所以關節要好,最重要的是要動,且好好地、適度地使用。 李炫昇說,容易造成關節炎的原因包括年紀、遺傳、外傷、過度使用、運動傷害等。關節如有症狀要小心,如僵硬、疼痛、活動度受限、變成「氣象台」,輕微痠痛可透過休息恢復,情況若未見好轉 就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預防關節炎需要有規律的運動,但也要避免過度運動使造成關節早期破壞。運動的好處多多,可以增加柔軟度、肌力、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預防老年痴呆,和降低乳癌、糖尿病的機率。關節炎的治療則有休息、藥物、減輕體重、復健、矯正變形、修補、再生、手術重建、關節置換等。關節保固也是讓自己保有活力。 李炫昇並列舉多個實例,說明如何為這些病例進行手術,如部分人工或全人工關節置換,展開他們的「膝望工程」。從實際接觸病例中,發現許多人生病並非願意,如沒有親身經歷的無法體會,在行醫生涯中看到人生百態,也有多位即使生病,仍然積極樂觀,更為他人帶來鼓舞。李炫昇說,作為醫生可以治療別人也體悟、感動很多,讓他覺得是件很幸運的事。
-
岡山講堂佛館之旅 抄經祈福參學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藉由參學既可增廣見聞,又能開闊視野。佛光山岡山講堂監寺慧炬法師,11月10日帶領人間大學研讀《高僧傳》課程的30位學員,至佛陀紀念館參與2020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千人抄經-法寶再現.佛佑人民」和「名人對話.名家講座」活動。 首站,至六度塔觀賞「星雲大師一筆字展覽」,佛光小姐解說一筆字不僅是書法,更有淨化社會公益使命。大師墨寶透過義賣,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贊助好苗子教育計畫,讓貧困且優秀學生得以繼續升學。 沿著南北長廊,體會壁面禪機。行至第三展廳「2020神工傳藝 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導覽員說明此特展以時代為縱向,歷史為橫向,從當代藝術結合科技技術觀點,使新舊思潮在北港相會。以工藝傳承與歲時節慶作為2大主題,展區中透過微型放大的現代工法,復刻北港媽的刻佛,相應北港新生代藝師再創的千里眼順風耳斗,創造專屬於北港的嶄新意象,使北港神工傳藝生生不息。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於大佛平台抄經堂與一行人接心,引述《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說明「抄經」的殊勝功德,並提醒抄經前,要先發願;抄經後,當回向與法界眾生結緣。在如常法師引領下,眾人放下外境塵勞,安住自心,一筆一字專注抄寫一頁《藥師經》。 當日「名人對話‧名家講座」場次,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主講「閱讀進入組合體驗的時代」。郝明義點出現今資訊蓬勃發達時代,閱讀的可能性比過去任何時代都多,有紙本書(如行走)、電子書、有聲書、數位及網路(如汽車)等,而眾多選擇中,面對的風險相對高。「閲讀」是藉由文字和圖像的組合,複雜的文字用圖表來解析,使人一目瞭然,如達爾文以圖解釋物種起源。圖像語言亦有學習的層次,好比不同年齡的兒童看繪本、圖書、橋梁書等,但是可前後銜接。在網路E世代感官需要開啟,才能多元化學習,在組合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
與汪汪共學ABC 提升孩童閱讀能力
佛陀紀念館、屏東科技大學與大仁科技大學繼去年合作,今年再度攜手推展「陪讀好神犬-與汪汪共讀生命教育」(R.E.A.D.ing Life with Dogs)。於2020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期間,11月14日在佛館七誡塔推出「說說唱唱 與汪汪共學ABC」(Sing,Chanting,and R.E.A.D.ing),激發孩子自主閱讀的動力,養成閱讀的習慣,享受閱讀的樂趣,並融入動物保護與生命教育的觀念。 屏東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老師蔡明珍,帶領該系與大仁科技大學學生共50名,從早上10時至下午3時,分組擔綱小老師,先指導小朋友透由歌謠唱誦的方式,從故事字彙節奏開始,循序漸進到以韻律記憶故事大綱,再由小朋友朗讀故事書如《Mole in a hole》、《Bee makes tea》、《Underpants for ants》等給陪伴犬聽。當下,孩子輕撫著狗兒,身心放鬆,專注地朗讀;陪讀好神犬安靜地聆聽。 蔡明珍表示,語言以音律為主,藉由歌謠唱誦,先從耳朵訓練著手。結合犬隻服從、傾聽及不評斷的特性,讓孩童唸書給狗兒聽,可消除他們當眾朗讀時的焦慮與壓力,體會到閱讀與朗讀連結,是令人愉悅的學習,因而建立自信心。 此次陪讀的「汪星人」有4隻,來自屏東收容所的「忠心」,是犬隻基本服從課程示範犬外,其他為4歲大的米格魯,取名「大耳朵」、澳門賽狗場退休的「Oyster」、迷你雪納瑞品種的「Bayo」,均獲有R.E.A.D.證照,展現十足的穩定與親和。 「孩子從小就怕狗,今天有所突破,能與狗狗互動,讀完一本書!」江映彤從台中遠道而來,看到兒子江於謙的表現,喜悅的神情表露無遺。江於謙就讀雙語學校6年級,他表示,對學習英文的興趣濃厚,此次卸下心防,讀英文故事給犬隻聽還是頭一遭,認為是好特別的體驗。 屏科大4年級生葉采欣,將在佛陀紀念館實習半年,本次活動她擔任聯繫的窗口,深感舉辦活動的不容易,團隊一定要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集合眾志成城的力量,方能有所成就。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會員大會 世界和合共生共榮
2023-11-29福慧燈教育集團參訪阿根廷佛光山 領略「給」的精神
2023-11-29共學茶道與香道 紐西蘭南島西方人士體驗寧靜美學
2023-11-29維也納佛光山皈依典禮 佛子心靈靠岸
2023-11-29第一屆如來之子回家探親 與父母親向如來寺致謝
2023-11-29關丹禪淨中心兒童班結業典禮暨成果展
2023-11-29新加坡人間佛教青年論壇 信仰年輕化
2023-11-29佛光山台北道場假日文學饗宴 佛教文學的說唱傳統論壇
2023-11-28佛光寶寶祝福禮 捷克布拉格佛光人信仰傳承
2023-11-28松山第三分會與唐氏症家族同樂 彩繪燈籠力行三好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