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十年磨一劍 田青《禪與樂》新書發表會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大樹報導】2014-11-17高雄2014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蔬食博覽會11月16日邁入尾聲,短短九天展期吸引30萬人次參觀。16日上午,「名家講堂」系列,推出壓軸講座,邀請大陸佛教音樂專家、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力的知名文化人田青,在佛陀紀念館五觀堂舉辦《禪與樂》新書發表會。兩岸文化界名人台北書房山長林谷芳、大陸清華大學教授熊澄宇都到場大力推薦,還有不少粉絲捧著書排隊,只為求得珍貴的作者簽名。 禪與中國音樂 同為超越的智慧 在研究禪與中國文化關係已成顯學的當代,《禪與樂》可謂研究禪與音樂關係的領航著作。田青指出,禪與音樂都是一種對語言的超越,超越了世俗認識與事物表象,直探事物本來面目,同是「超越的智慧」。 「這本書想用最淺顯的語言,讓所有人對佛、禪、樂的關係有初步理解,比學術著作更難寫,所以才要花10多年。」田青說起這本「十年磨一劍」的著作表示,禪對中國音樂影響深遠,卻長期遭忽視,希望從佛學、美學、音樂學的各個層面,全面梳理禪與中國音樂的因緣,讓更多人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的禪意,找回中國音樂的獨特意境。 以音聲作佛事 用禪心了解梵唄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也到場祝賀發表會圓滿。他表示,《禪與樂》可帶領讀者學習用禪心了解梵唄,用平靜心聆賞音樂精華。 心保和尚指出,梵唄是中國佛教一大特色,透過「以音聲作佛事」,讓人由衷生起莊嚴尊重之心,有淨化人心的教化功能。尤其田青曾引薦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到大陸演出,又帶領兩岸三地佛教界組成的「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巡迴演出,轟動美國,作者分享長期涉獵佛教音樂的心得,值得期待。 全方位文化人 用心的佛教行者 「書名《禪與樂》,其實道盡田青和佛光山密不可分的關係。」和田青交情匪淺的台北書房山長林谷芳表示,田青是享譽全球的佛教音樂學者,佛光山則是以梵唄弘法的先鋒;田青是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領航員,從文化面相鋪陳佛教與中國文化的密切關係,而佛光山是華人世界「用文化弘揚佛法」的重鎮;尤其近年田青生命情境有明顯轉變,越來越像個「佛教行者」,常用佛法角度關懷生命與文化,這種轉變,想必「和佛光山脫不了關係」。 「田青不只用思想寫成《禪與樂》,更用行為、用心實踐《禪與樂》。」大陸清華大學教授熊澄宇,和田青從同學到室友,32年交情不斷。他認為,閱讀《禪與樂》,可以讀出作者對文化的獨立思考判斷、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體力行,可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他尤其推崇田青詩、畫、樂、禪兼擅,展現生命的昇華,是全方位的文人。 文化部政務次長洪孟啟指出,《禪與樂》由佛光山出版,意義非凡。文化是長期累積的過程,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直到宋代,以禪宗為橋樑,把佛教帶入民間社會,內化為華人的生命基因。他推崇星雲大師「非常有遠見」,致力「以文化弘揚佛法」,在彰顯佛教的文化教育意涵方面,佛光山扮演無可取代的角色。 儒釋道 撐起中國文化3支柱 為了說明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田青以「3根柱子2層樓」比喻中國文化的架構。他說,佛教即是撐起中國文化的3根柱子之一,連王安石也說「兩漢以下,聖人多出佛中」。 佛教雖長期飽受「迷信」汙名之害,田青指出,還好自星雲大師在大陸弘揚佛法後,已出現轉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見大師即說「大師的書,我都讀過了」,更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用5分鐘大談佛教文化,大陸很多大型書店因而紛紛設置「大師專區」。田青說,這是佛教在中國「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他預言,當前是佛教在大陸獲得重新理解、尊重與弘揚的最佳契機。 「感謝大師用『穿針引線』肯定我把梵唄帶入大陸」,田青期許自己學習星雲大師的「潤物細無聲」,發揮針線精神,「把殘破變完整,把分割變團聚」,致力兩岸的交流與融合。
相關新聞
-
新營講堂灰姑娘歌仔戲 沸騰大樹下的故事屋
「衣服好漂亮!」、「是歌仔戲耶!」、「他們是小學生喔!」一群穿著艷麗歌仔戲服的孩子,走在佛館風雨走廊沿路宣傳,十分吸睛,被吸引的人潮跟隨他們來到大樹下故事屋,準備展開一場中西合璧、古今交錯、笑料百出的經典歌仔戲饗宴。 高雄2014國際書展進入尾聲,11月16日大樹下的故事屋熱鬧非凡,新營講堂傳統戲曲營壓軸演出「灰姑娘的繡花鞋」,風靡全場,男女老幼被鮮活逗趣的劇情和充滿童貞的演出逗得合不攏嘴。 今年暑假新營講堂佛光兒童夏令營「傳統戲曲營」,以國小學生為對象,延請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指導走步、空手、袖尾等身段及唱腔練習,傳承逐漸式微的傳統歌仔戲。受過短期的營隊訓練後,他們亦曾受邀到安養院演出。 「麥生氣,喝一口明星花露茶。」水仙送上茶水要讓盛怒的後母息怒,結果反而造成了反效果,「啥咪?明星花露茶?你嫌我老喔?」,出自八點檔連續劇的哽讓全場觀眾心有靈犀,笑翻天;連清朝十三響、英語、百貨公司、太陽餅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語,皆融入其間;要試穿繡花鞋,竟然還要先抽號碼牌。換上禮服之後的美麗水仙,受到三位王子的邀舞,該跟誰共舞呢?回答出「三好」,確保人品才能與佳人共舞,舞會上演員大跳《三好歌》,更與台下小朋友互動。 童言童語,套上詼諧又押韻的歌詞,發揮得淋漓盡致,老少咸宜的演出,風靡故事屋的大小聽眾,獲得一致好評與如雷貫耳的掌聲。
-
小小義工 佛館服務初體驗
高雄2014國際書展期間,有許多小小義工的身影穿梭人群中,默默為大眾服務。 「等一下有田青的新書發表會,在禮敬大廳二樓,可以去看看喔!」就讀龍華國中一年級的吳凱翔與黃睿特,透過學校老師介紹,第一次嘗試當義工就來到佛館,他們生澀地拿著宣傳活動的牌子,發揮人體宣傳車的功能,在佛館四處走動,告知遊客各類活動訊息。 黃睿特與吳凱翔表示,能夠服務大眾感到很開心,因為喜歡接觸人群所以來到佛館當義工。 不久,再度看到他們的時候已換上「揚州炒飯」與「雙閣樓日韓美食」的牌子,又沒入人群之中,繼續邀請館內民眾到各地參加活動。
-
讀成語做時光旅行 謝易霖成語歷史二合一
平日,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成語,其背後都有一個精采的故事!高雄2014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名家講堂」,11月15日邀請宜蘭慈心華德福中小學資深教師作家謝易霖,帶領與會者讀成語做時光旅行,透過成語來讀歷史,重新體認成語的格局。 「說一句成語,其數字相加起來等於二。」謝易霖喚起聽講者記憶中的成語,答案此起彼落,甚為熱絡。數字和為2者,如一心一意;為5者如三言兩語;為11者如五顏六色;為101者如百密一疏;為1001者如千篇一律。 謝易霖表示,成語是語言的精華,大多是歷史故事的結晶;它具漢語的獨特風采,蘊含著風俗、典故。每個成語的出現都開啟了一段歷史,追根究柢後,能引領著我們契入文學世界,對《詩經》、《尚書》、《古文觀止》、《東周列國志》和諸子文學等古籍細加品讀。 以「老馬識途」為例,走進時光隧道,來到西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凱旋而歸時,因季節變化找不到歸路。宰相管仲思索軍中老馬,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獻計挑出幾匹老馬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為建立西元前663年的時間概念,謝易霖把現場的觀眾帶入歷史長河裡,一代33年,每3個人代表100年,依序排列的隊伍由講台迂迴至對面,表象時光從2014倒流至西元前663年,回顧每一世紀的大事:工業革命、文藝復興等,一堂興味盎然的歷史課於焉展開。 謝易霖歷任體制內外學校教師,在教學中,著重孩子的感知程序,以感官的經驗通往概念,再經由辯證,建立感知。如成語「一笑千金」的教學,除了考據出處《東周列國志》外,對背負著罪名的褒妃,她的身世背景也應探究。其他成語退避三舍、行將入木、呆若木雞、桐葉封弟,藉由謝易霖生動地「解壓說」,聽講者悠遊於歷史文化的旅程中。 講堂下課程後,謝易霖並為購買新書《成語一千零一夜1-重返英雄爭霸的故事現場》的讀者簽名。
-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 余宜芳分享新時代教養觀
高雄2014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蔬食博覽會「名家講堂」系列,11月14日邀請時報文化出版社總編輯余宜芳,以「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為題,分享新時代的教養觀。她鼓勵家長信任每個孩子都有天賦的「學習魔法」,父母若能跳脫功利心態,代以陪伴和鼓勵,孩子就能找到興趣,且樂在其中,生命顯現獨特的光彩。 遊戲─認識自己、培養自信 余宜芳特別推薦由彭菊仙撰寫的《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開始天賦教養的5堂課》親子教養書,她說,這本書最大特色是,作者身為3個小男孩的媽媽,發揮隨時觀察、體會、記錄、分享的資深記者魂,寫下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尤其主張掌握學齡前關鍵6年,「透過遊戲,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能力和自信」的另類教養觀,很值得關心教養課題的家長和老師省思。 「現代父母對孩子投資很大,孩子卻普遍晚熟,且對未來缺乏自信和想法,究竟是誰的錯?」余宜芳感慨地說,當前的學校和家庭教育,花太多時間在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才藝,卻很少花時間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培養信心,而彭菊仙恰好相反,這是她推薦彭菊仙教養書的主因。「孩子已長大了,我才讀到這本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懊惱。」她以過來人身分,鼓勵現場關心教養的父母和祖父母,只要有心修正教養態度,還來得及。 放手─不設目的、給予自由 彭菊仙書中所透露的教養信念是:每個孩子有天生的「學習魔法」,家長只要提供孩子充分的遊戲權利和時間,欣賞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不設目的、打破成見、給予自由、放空留白」,就可以看見孩子顯現獨特的光彩。 余宜芳指出,現代父母受困於「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迷思,普遍對孩子的學習存有過高的「成就動機」,反而扼殺孩子探索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反觀彭菊仙,全力扮演鼓勵、陪伴、支持的角色,而非框架和禁止,結果3個孩子都充滿自信,在學習、探索中獲得深層樂趣。 陪伴─鼓勵探索、創造環境 「當彭菊仙的孩子很幸福,因為她給予充分的空間和自由。」余宜芳舉書中3個孩子的發展為例:老大聽音樂會後開始學樂器,自行作曲,又寫出一系列推理小說;老二喜歡德州撲克遊戲,花了4個月做出600個遊戲籌碼,後來還開發出複雜的變形金剛組合;老三起初為食肉植物著迷,因定期野外採集,開始對野生動物產生興趣。 「彭菊仙相信,陪伴孩子成長,父母最要投入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余宜芳說,面對孩子3種截然不同的興趣和要求,彭菊仙從未說「No」,只是全程陪伴,並盡力滿足孩子各種探索、學習的需求;家中甚至設有「工作遊戲房」,放滿各種工具、材料,支持孩子隨時發揮創造力。 興趣─樂此不疲、心蕩神馳 從彭菊仙的教養經驗中,余宜芳獲得一個重要信念:「去除功利思想,才能讓孩子培養興趣,擁有一輩子最重要的財富。」她勉勵家長「不要急」,給孩子自得其樂的空間和時間,欣賞孩子為興趣瘋狂追求、樂此不疲的心蕩神馳,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會獲得發展。 已有3個孫子的李慧慈,也是這場講座的座上客,手中拿著2本彭菊仙的著作,準備送給兒子和女兒。她說,幾天前逛國際書展發現這本親子教養書,覺得很實用,特別來聽這場講座,希望自己「雖來不及當智慧媽媽,可是來得及當個智慧阿嬤。」
「好書分享」跨國英譯《人間佛教論文集》 促進東西方佛學研究交流
2021-01-22屏東講堂歲末迎春 佛粥饗眾揮毫送春聯
2021-01-22佛光人贈臘八粥 與陽明教養院結緣
2021-01-22福山寺慶法寶節 三萬佛粥暖人心
2021-01-22人間小廚巧思結緣 臘八粥傳承歡慶法寶節
2021-01-22萬份關懷 福國寺臘八粥分送溫暖
2021-01-22(無圖)疫情嚴峻 台東元宵遶境及炮炸寒單爺活動今年停辦
2021-01-22法寶節傳溫馨 妙法寺送祝福
2021-01-22台東馬偕醫院防疫新措施,請民眾配合
2021-01-22荷蘭FIIND Impact 基金會 線上專訪荷華寺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