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普門寺孝道月 心定和尚勉眾孝順的人念佛功德最殊勝
2021-08-28
佛光山普門寺孝道月8月24日《三時繫念》前,恭請佛光山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為大眾開示,心定和尚提到,我們要以孝順心超薦歷代祖先,也要以慈悲心遍及十方法界一切無祀孤魂等眾,我們懷念祖先,對祖先有感恩心,對父母有孝順心,後代子孫自然會傳承,所以用「孝順心念佛」,功德更加殊勝。
心定和尚講了一個故事,有個賣菜的婦人,前世的冤親債主來報仇,因為有感於她對婆婆的孝心,所以要求她以念佛來回向,藉以解冤釋結,也因為她有孝順心所以念佛功德殊勝,終於讓前世的冤親債主得以升天。
心定和尚期許大家,農曆七月為孝道月,要發揚我們孝親之道,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都要有孝順心,禮佛只要誠心就會有感應。並分享一個念佛感應的故事:有位菲傭因擔心當船員兒子的安危,看到雇主每天虔誠誦經,所以請教她,老闆娘教她念「南無阿彌陀佛」,她卻聽成「蓮霧、芋圓、豆腐」(台語),她雖然不知道意思,但因為相信可以幫助兒子,所以每天虔誠地念,果然讓遇到海難的兒子能脫離險境,這都是因為她的真心誠意,佛就有感應。所以只要我們一心念佛,不只現生得到平安,更可以把功德回向給歷代祖先,乃至十方一切無祀孤魂等眾,祂們都可以領受功德。
《三時繫念》結束,主法慧功法師勉眾,《三時繫念》每一時都有主旨,第一時是告訴我們西方有阿彌陀佛,只要我們具備信行願三個要件,每個人都可以跟阿彌陀佛相應而往生極樂世界。第二時所有眾生的心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唯心浄土,是心是佛。第三時教我們如何把這顆凡心能夠與阿彌陀佛拉近,慧功法師說要用念佛法門,一句佛號能滅八萬億劫生死眾苦,有無量功德,又說:要舉起一念,身心合一,每句佛號由口入耳再入心,念念相繼,當下即是浄土。
慧功法師分享自己念佛的心得,用十念法的方式念佛,當下就體悟到禪浄共修的清浄,也分享用數數法來克服自己的妄心,達到身心合一,在生活中也常會有妄心擾亂,所以要用念佛讓妄心能安住在一個清浄的善念中、佛號中,安住在慈悲心、菩提心上,久而久之,自然沒有煩惱,當下就在極樂淨土。
晚上《梁皇寶懺》後,覺泉法師勉眾,說到自慶,是一種感恩的心,我們一生中,有時歡喜,有時沮喪,大部分的情況都是低空飛過,所以每當化解一段困難時,我們的心裏都會有一種喜悅的慶幸感,用台灣話說:「好佳在!」,這就是自慶,自己覺得歡喜而值得鼓勵的。
覺泉法師也提到菩薩修持的次第,隨著修行六度萬行,而圓滿六地,到了今天的遠行地,在大乘菩薩的修行當中,遠行地的菩薩是修持方便度,是融合了六度的基礎,而展現出的慈悲力、智慧力,我們佛光山在星雲大師教導下,以三好、四給來成就了方便度,並說明第七卷是食供養,因應疫情,已經影響到部分人的生活,所以國際佛光會最近推出的「e起復蔬、全民相挺」,希望用「食」供養,讓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一點幫助,同時也透過蔬食的環保來提倡護生,乃至於成就人間浄土,這個善的循環,也成就「食輪相續,法輪常轉」的慈悲道場。
心定和尚講了一個故事,有個賣菜的婦人,前世的冤親債主來報仇,因為有感於她對婆婆的孝心,所以要求她以念佛來回向,藉以解冤釋結,也因為她有孝順心所以念佛功德殊勝,終於讓前世的冤親債主得以升天。
心定和尚期許大家,農曆七月為孝道月,要發揚我們孝親之道,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都要有孝順心,禮佛只要誠心就會有感應。並分享一個念佛感應的故事:有位菲傭因擔心當船員兒子的安危,看到雇主每天虔誠誦經,所以請教她,老闆娘教她念「南無阿彌陀佛」,她卻聽成「蓮霧、芋圓、豆腐」(台語),她雖然不知道意思,但因為相信可以幫助兒子,所以每天虔誠地念,果然讓遇到海難的兒子能脫離險境,這都是因為她的真心誠意,佛就有感應。所以只要我們一心念佛,不只現生得到平安,更可以把功德回向給歷代祖先,乃至十方一切無祀孤魂等眾,祂們都可以領受功德。
《三時繫念》結束,主法慧功法師勉眾,《三時繫念》每一時都有主旨,第一時是告訴我們西方有阿彌陀佛,只要我們具備信行願三個要件,每個人都可以跟阿彌陀佛相應而往生極樂世界。第二時所有眾生的心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唯心浄土,是心是佛。第三時教我們如何把這顆凡心能夠與阿彌陀佛拉近,慧功法師說要用念佛法門,一句佛號能滅八萬億劫生死眾苦,有無量功德,又說:要舉起一念,身心合一,每句佛號由口入耳再入心,念念相繼,當下即是浄土。
慧功法師分享自己念佛的心得,用十念法的方式念佛,當下就體悟到禪浄共修的清浄,也分享用數數法來克服自己的妄心,達到身心合一,在生活中也常會有妄心擾亂,所以要用念佛讓妄心能安住在一個清浄的善念中、佛號中,安住在慈悲心、菩提心上,久而久之,自然沒有煩惱,當下就在極樂淨土。
晚上《梁皇寶懺》後,覺泉法師勉眾,說到自慶,是一種感恩的心,我們一生中,有時歡喜,有時沮喪,大部分的情況都是低空飛過,所以每當化解一段困難時,我們的心裏都會有一種喜悅的慶幸感,用台灣話說:「好佳在!」,這就是自慶,自己覺得歡喜而值得鼓勵的。
覺泉法師也提到菩薩修持的次第,隨著修行六度萬行,而圓滿六地,到了今天的遠行地,在大乘菩薩的修行當中,遠行地的菩薩是修持方便度,是融合了六度的基礎,而展現出的慈悲力、智慧力,我們佛光山在星雲大師教導下,以三好、四給來成就了方便度,並說明第七卷是食供養,因應疫情,已經影響到部分人的生活,所以國際佛光會最近推出的「e起復蔬、全民相挺」,希望用「食」供養,讓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一點幫助,同時也透過蔬食的環保來提倡護生,乃至於成就人間浄土,這個善的循環,也成就「食輪相續,法輪常轉」的慈悲道場。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