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文化藝術> 普門寺新聞寫作暨攝影研習營 提昇正向能量

文化藝術

字級

普門寺新聞寫作暨攝影研習營 提昇正向能量

【人間社記者 張彬彬 台北報導】 2018-07-23
「媒體人素養的理想人格,即是君子。」《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開宗明義地說。佛光山普門寺7月22日舉辦「新聞寫作暨攝影研習營」,禮請《人間福報》總編輯妙熙法師、副總編輯郭書宏與資深媒體人張天雄老師,教導學員瞭解文字的力量、如何做好新聞規劃、採訪新聞與寫作及攝影技巧,讓來自台北、新北、新竹、苗栗與花蓮等170位發心以筆弘法者,更有目標與方向。

佛光山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勉眾,寫一篇好文章、拍一張好照片並不容易,期許大家透過文字與照片,將人間佛教的真善美傳播出去,為佛教寫歷史。

為什麼《人間福報》在2000年4月1日愚人節誕生?星雲大師說:「創辦報紙,確實需要一點傻瓜精神。」妙熙法師除了教導如何掌握新聞內容、做好新聞規劃、人員安排調度與現場臨機應變以外,也說明文字具有力量,並提到《聯合報》顧問張作錦曾說,好新聞要能給人指引、啟發與希望。《人間福報》將「四給」融入各版面,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曾說,《人間福報》是現代版的大藏經,即是最佳寫照。

郭書宏談到,新聞是根據事實的報導,記者的基本觀念要以正確為前提,做到中立、客觀與平衡,採訪好比是去市場買菜,寫作是處理食材、配料與料理,編輯則是調味與裝飾擺盤,並教導採訪前要先做好準備與採訪要點。

「攝影就是要不一樣。」張天雄教導大家,攝影要全心投入,攝影的價值不僅是真或美,更要是至善的美,並邀請經驗豐富的學員周倫與邱乾海,分享拍攝活動與自然生態的經驗,及公益藝術家協會執行長徐世經指導技巧。

柴松林教授說明今日媒體共象、媒體的理想人格與需富有人文精神,並期許所有媒體人要能知識豐富、術業專攻,培養崇高理想、理性態度、關懷社會與道德勇氣。

遠從花蓮前來的學員簡美換與來自苗栗的邱乾海一致表示,精心規劃的課程,讓自己瞭解到許多新聞採訪細節與寫作方向,慶幸沒有錯過。

來自新竹的黎維桂與頭份的黎維銘分享,瞭解到文字力量的影響深遠,以後在用詞遣句上會更加小心;《人間福報》具有導正社會風氣的作用,更需要透過集體創作來完成這項傳播人間真、善、美的神聖使命。
12345678910第7 / 687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