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恭法師傳藝道場美學 義工增廣見聞
2020-11-03
「道場」是接引信眾的法身慧命之家,如何莊嚴美化道場?如何佈置法會壇場?11月1日於佛光山日光寺,在2020年金剛、知賓義工培訓聯誼會上,邀請小港講堂住持永恭法師授課,近70位金剛、知賓義工參加,不但增長美學知識,也強化親自操作的實務經驗。
課程內容包括壇場佈置、浴佛活動策展、贊普台供品陳列、餐桌小道具製作、小卡片書寫與中國結編製等,提升道場環境美化,以溫馨的設計來吸引到訪貴賓。摺紙的小技巧,可以喚起驚喜的好心情,授課內容,讓義工們受益匪淺,增廣見聞,是一場實用的道場美學培訓課程。
「不比較不計較,一個人內心與外在表現,來自於比較與計較,才產生了煩躁、混亂的思緒,與家庭𥚃的「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唯有除去灰塵,重新調整清理,捨棄舊物,動手打理居住環境,除舊布新後,方能找到潔淨明亮的空間,心靈才能安定與清靜。」監寺慧無法師說明。
慧無法師強調,提高義工們的美學素養,強化禮儀與法會壇場佈置,是日後重點培訓課題,定期邀請專業法師授課,除了增進佛學概念,更培育生活美學的賞析,以優美的景觀,簡樸潔淨的氛圍,吸引更多的信眾來到日光寺參觀。
永恭法師進一步說明課程內容,第一階段授課先以文字、影片介紹壇場佈置的典故由來,各道場、分別院歷年佈置成果解說,第二階段授課,全體義工們分工合作,分配小組動手佈置改造寺裡各樓層的景觀設計。
法師進而例舉八個佛教場域架構,分別有寺院造像、結界、曼陀羅與壇場、三千世界……等。壇場佈置以佛教場域思想為前題,場域架構與經典有密切關係,其編排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有著雷同的思維模式。如同下棋般的嚴謹,不可在棋盤外補空格,針對在限定內的範圍設計,即是場域的壇場佈置。佛教是「上弘下化」的實踐,因此,莊嚴寺廟之美,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知賓黃麗美表示,莊嚴又有威德的道場,是可以攝受人心,弟子們透過道場共修薰習佛法,能夠心開意解,得到身心的清靜和解脫,法會的佈置,扮演重要的關鍵,能夠帶給更多的人得到歡喜與自在。
隨時隨地保持法身慧命之家的美觀清潔,是每位信徒的共同使命,經過分組的戶外教學,先清洗陳列道具,除垢離塵,重新裝飾擺設位置,集體創作的過程,是增加美學新知識的腦力激盪。
在永恭法師與慧無法師的點評下,透過重新組合後,一致認為,即使沒有增添新的道具,義工們仍然能發揮巧思,就地取材,將寺院打造得煥然一新,重新美化起來的環境,具有寓教於樂的效果,課堂內充滿快樂學習氛圍。
課程內容包括壇場佈置、浴佛活動策展、贊普台供品陳列、餐桌小道具製作、小卡片書寫與中國結編製等,提升道場環境美化,以溫馨的設計來吸引到訪貴賓。摺紙的小技巧,可以喚起驚喜的好心情,授課內容,讓義工們受益匪淺,增廣見聞,是一場實用的道場美學培訓課程。
「不比較不計較,一個人內心與外在表現,來自於比較與計較,才產生了煩躁、混亂的思緒,與家庭𥚃的「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唯有除去灰塵,重新調整清理,捨棄舊物,動手打理居住環境,除舊布新後,方能找到潔淨明亮的空間,心靈才能安定與清靜。」監寺慧無法師說明。
慧無法師強調,提高義工們的美學素養,強化禮儀與法會壇場佈置,是日後重點培訓課題,定期邀請專業法師授課,除了增進佛學概念,更培育生活美學的賞析,以優美的景觀,簡樸潔淨的氛圍,吸引更多的信眾來到日光寺參觀。
永恭法師進一步說明課程內容,第一階段授課先以文字、影片介紹壇場佈置的典故由來,各道場、分別院歷年佈置成果解說,第二階段授課,全體義工們分工合作,分配小組動手佈置改造寺裡各樓層的景觀設計。
法師進而例舉八個佛教場域架構,分別有寺院造像、結界、曼陀羅與壇場、三千世界……等。壇場佈置以佛教場域思想為前題,場域架構與經典有密切關係,其編排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有著雷同的思維模式。如同下棋般的嚴謹,不可在棋盤外補空格,針對在限定內的範圍設計,即是場域的壇場佈置。佛教是「上弘下化」的實踐,因此,莊嚴寺廟之美,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知賓黃麗美表示,莊嚴又有威德的道場,是可以攝受人心,弟子們透過道場共修薰習佛法,能夠心開意解,得到身心的清靜和解脫,法會的佈置,扮演重要的關鍵,能夠帶給更多的人得到歡喜與自在。
隨時隨地保持法身慧命之家的美觀清潔,是每位信徒的共同使命,經過分組的戶外教學,先清洗陳列道具,除垢離塵,重新裝飾擺設位置,集體創作的過程,是增加美學新知識的腦力激盪。
在永恭法師與慧無法師的點評下,透過重新組合後,一致認為,即使沒有增添新的道具,義工們仍然能發揮巧思,就地取材,將寺院打造得煥然一新,重新美化起來的環境,具有寓教於樂的效果,課堂內充滿快樂學習氛圍。
最新消息
紐西蘭孩童慶佛誕觀太子特展 浴佛祈福許下心願
2021-04-16南華大學現代華佗大林開講 台大雲林分院林綺英主任談新冠肺炎的防護與治療
2021-04-16吳亞鴻花開四季畫展閉幕儀式 分享創作感動故事
2021-04-16吳亞鴻典藏《十牛圖》 推介有緣人珍藏
2021-04-16佛光山於太魯閣事故現埸 舉辦超渡法會
2021-04-16大明社大安住疫情後的人心 潘慶忠談書法藝術與人生
2021-04-16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參訪基隆宮廟 凝聚信仰傳承共識
2021-04-16心保和尚經論講座 闡述《心經》空性慧
2021-04-16台東早產兒居冠 偏鄉離島孕婦留意產兆
2021-04-16佛光防疫不停學 線上青年生命探索營
2021-04-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