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 人間佛教的迷悟之間
2019-11-08
「一念悟眾生即佛,一念迷佛即眾生」,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11月8日禮請佛光山慧靜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的迷悟之間」,現場聽眾聞法欣喜,笑聲連連。
慧靜法師闡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系列,說明「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它的理念來自佛陀,因為佛陀從出生、修行、成道、度化眾生都在人間,一切以人間為主;教主就是人間的佛陀,他所傳的就是人間佛教,專為人而說法的宗教,著重整個世間的教化。」
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藍圖〉說:「以信仰佛教的教義,因層次的不同,凡夫的般若是正見,二乘人的般若是緣起,菩薩的般若是空,惟有佛才能真正證悟般若,般若是佛的境界,是最上乘的一真法界。」
佛教依眾生根基不同,佛法分為五種法門,即五乘佛教,其中菩薩乘的佛教,以利他濟世的菩提心,「悲智究竟樂」為修行的極致,六度萬行更是利他濟世的具體實踐。
大師提到苦集二諦是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是出世間因果,眾生因迷執苦集二諦,而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虛受輪轉。又因最初不覺,迷己逐物,認妄為真,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
一般人誤以為五蘊和合的色身是永遠不滅的,因此,執著為真實的自己,產生種種的貪愛,因而流轉於痛苦的長夜,如果能夠洞察「我」的虛妄性,證悟本來無所得的「性空妙理」,自然能超越一切的痛苦,唯有「無我」才能解脫自在。
《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大師說心境也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般若」,有「般若」就能處理一切事,看一切事都用平常心,能夠從一般的事理看出佛法,這就是「般若」。「般若」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有了「般若」便可以開發自性之光,證悟真實的生命,從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脫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羅蜜」。
慧靜法師闡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系列,說明「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它的理念來自佛陀,因為佛陀從出生、修行、成道、度化眾生都在人間,一切以人間為主;教主就是人間的佛陀,他所傳的就是人間佛教,專為人而說法的宗教,著重整個世間的教化。」
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藍圖〉說:「以信仰佛教的教義,因層次的不同,凡夫的般若是正見,二乘人的般若是緣起,菩薩的般若是空,惟有佛才能真正證悟般若,般若是佛的境界,是最上乘的一真法界。」
佛教依眾生根基不同,佛法分為五種法門,即五乘佛教,其中菩薩乘的佛教,以利他濟世的菩提心,「悲智究竟樂」為修行的極致,六度萬行更是利他濟世的具體實踐。
大師提到苦集二諦是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是出世間因果,眾生因迷執苦集二諦,而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虛受輪轉。又因最初不覺,迷己逐物,認妄為真,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
一般人誤以為五蘊和合的色身是永遠不滅的,因此,執著為真實的自己,產生種種的貪愛,因而流轉於痛苦的長夜,如果能夠洞察「我」的虛妄性,證悟本來無所得的「性空妙理」,自然能超越一切的痛苦,唯有「無我」才能解脫自在。
《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大師說心境也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般若」,有「般若」就能處理一切事,看一切事都用平常心,能夠從一般的事理看出佛法,這就是「般若」。「般若」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有了「般若」便可以開發自性之光,證悟真實的生命,從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脫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羅蜜」。
最新消息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圓寂 享耆壽97年
2023-02-06以法相會 獲歡喜得法財
2023-02-06惠中寺「雲講堂如是說」 鄭雅心談行佛隨力隨分
2023-02-06佛光山板橋講堂為兒童開啟探索科學奧妙的旅程
2023-02-06普門寺社教聯合開學典禮飄書香 老中青三代齊精進
2023-02-06福山寺妙厚法師開示 一念善起無上菩提
2023-02-06馬德里歡樂春節廟會 佛光會推廣蔬食A計畫
2023-02-06教師生命禪修營 佛曲音聲經典法義啟迪人心
2023-02-06新加坡印尼功德主 馬來西亞新春尋根之旅
2023-02-06聯合國多元宗教和諧週論壇 佛光人積極與各宗教交流
2023-02-0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