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普門寺孝道月 勉眾一念懺悔消災增福慧

佛學講座

字級

普門寺孝道月 勉眾一念懺悔消災增福慧

【人間社 周實寬 台北報導】 2021-08-24
普門寺8月18日,法會前,依培法師提到,普門寺年年孝道月舉辦殊勝焰口法會26場,今年,因疫情改為三時繫念法會。在學佛、拜佛之際,未來當我們要到極樂世界,有何修持功德?我們要拿甚麼去見阿彌陀佛?猶如我們無論去到哪裡?要有車票,或出國都要護照。淨土法門最究竟,資糧簡易而豐富,這段期間藉修持念佛法門,在念佛的念頭要俱足信、願、行三資糧。星雲大師說:「我是佛」,我要如何修成證果,才是最重要,三時繫念的佛事,常言「寧在大廟睡覺,也不在小廟修持」,看見大眾精進修持,也不敢懈怠。信、願、行最重要,同搭一條西方船,集大眾一起力量大。

最後,依培法師梵唱一首最喜歡的曲調歌曲〈大智度論〉偈語與大家結緣,願共成佛道,更圓滿走得更長久。「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世人雖有富貴力,不如學道功德深」。

三時繫念佛事,由慧功法師主法,表示佛事本身具備禪、淨、教理,過程中含括讚佛、供養、懺悔、開示等不同修行法門。雖是念佛,與其他懺法功德一樣廣大,別具一格,不斷在二六時中念佛,回歸佛陀本懷,凡夫念佛散亂心、妄念心,聖者念佛制心一處,繫念在阿彌陀佛佛號上。

更重要是發菩提心,念佛是大乘法門,倍覺眾生正在受苦,急切的想關懷救度更多眾生,並不在意個人生死受苦,只怕與念佛法門越離越遠,要建立在菩提心、慈悲心之上很難作到嗎?佛經典故提到有一位菩薩,問佛陀前生,如何第一次發菩提心?答說,當時我在地獄與所有眾生受苦,其中一位同伴被獄卒打罵,一念慈悲心,請獄卒放過他吧!

獄卒聽了,一棒打在佛陀頭部,立即結束生命,直接超生到天界,佛陀在因地修行,以這教育來教化眾生,發菩提心有那麼難?發願世界和平,持戒過程的心念,是關懷眾生,當下變成菩薩願行,即吾人之菩提心,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為社會留下暴力,不妄語,真誠的心留給社會大眾等。《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指所有世間各領域的頭頭、王、主管,各式各樣的神祇,都來到佛陀的面前,討論如何令眾生契入佛道,觀己佛性。一念菩提心,三時繫念言詞,回歸本性,生活中很多的家長或主管,也都發菩提心,二者相應,在各崗位用自己的方便救度眾生契入佛道,法會更加殊勝圓滿,再回頭念佛,願行菩薩道,本性就具足佛性。

住持滿方法師主法《梁皇寶懺卷一》,闡釋「親證菩薩法雲地,懺文舉處罪花飛,解了冤,懺了罪。消災增福慧,龍華三會願相逢,彌勒佛前親授記」,說明《梁皇寶懺》的功德力和龍華三會的殊勝。佛度有緣人,佛命羅睺羅化為王身娶老婦為妻,藉此因緣,佛為其說法證得法眼。因過去世因緣不同,佛也會遇無緣難度之人,例如:城東老母無緣見佛,有一世師公說法,他聽不懂,又毀謗三寶之罪,餘業末盡墮女婢。阿難、舍利弗,奉佛陀之命,分別前往村莊取水,因過去世,所結之緣不同,小小起心動念,影響今生善惡果報亦不同。《地藏經》:「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法師慇勤勉眾「一念懺悔,消災增福慧。」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市南第四區督導周圍輝分享:「每當經過一次法會唱誦洗禮,自己內心又多一分清淨自在,除經文開示,梵唄的唱誦,曲調優美,更是能攝受人心,這些都是我喜歡的修持。」
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7 / 50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