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台上台下互動熱絡,意猶未盡,於掌聲、合影後圓滿今日醫學講座。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
圖說:鳳山講堂醫學講座,訪請潘威富醫師談失智症的預防。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
圖說:佛光山鳳山講堂醫學講座,220位聽眾涵蓋老、中、青,坐滿整個會議廳。 人間社記者戴良雄攝鳳山講堂醫學講座 預防失智莫忘「三動兩高」
2021-01-18
佛光山鳳山講堂1月16日邀請高雄慈惠醫院心理科主任潘威富醫師談「失智症的預防」,涵蓋老、中、青220位聽眾共同關心失智問題。
潘威富醫師以影片帶領大眾認識失智症、預防、關懷及幫助失智症的長輩。他說,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或是只有記憶力減退,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主要是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同時可能出現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而且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失智症的定義:慢性、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影響到職業或是社交表現。潘威富以國內社區失智人口預估成長情形圖,顯示國內失智人口有著上升的趨勢。潘醫師並指出失智症早期出現的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以及情緒和個性的改變等。
潘醫師以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為大眾詳細說明,並囑咐當有多個失智症徵兆出現時,請至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治療可維持失智患者最佳功能及生活品質。
「預防失智 現在開始」,潘威富更開出「趨吉」、「避凶」藥方。趨吉處方是,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要「多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多運動」每週規律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另外,還有採地中海型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等。
至於「避凶」,則是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例如,避開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戒菸(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以運動、靜坐等方式釋放壓力,「憂鬱症者」易增加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潘醫師也以「順口溜」鼓勵大家,活到老,學到老,老友老伴不可少;橄欖油、蔬果豆穀來顧腦;不抽菸 不鬱卒,年老失智不來找;多動腦,沒煩惱,天天運動不會老;保護頭,控體重,血壓血糖控制好。
預防重於治療,潘醫師與大眾共勉,要養成好習慣–終生學習、多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職業功能的複雜性。失智症是緩慢退化的疾病,並非是正常老化現象,目前藥物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潘威富一再叮囑大眾「預防失智,現在開始」,莫忘「三動兩高」: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高度學習、高抗氧化。
潘威富醫師以影片帶領大眾認識失智症、預防、關懷及幫助失智症的長輩。他說,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或是只有記憶力減退,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主要是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同時可能出現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而且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
失智症的定義:慢性、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影響到職業或是社交表現。潘威富以國內社區失智人口預估成長情形圖,顯示國內失智人口有著上升的趨勢。潘醫師並指出失智症早期出現的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以及情緒和個性的改變等。
潘醫師以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為大眾詳細說明,並囑咐當有多個失智症徵兆出現時,請至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治療可維持失智患者最佳功能及生活品質。
「預防失智 現在開始」,潘威富更開出「趨吉」、「避凶」藥方。趨吉處方是,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要「多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多運動」每週規律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另外,還有採地中海型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等。
至於「避凶」,則是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例如,避開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戒菸(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以運動、靜坐等方式釋放壓力,「憂鬱症者」易增加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潘醫師也以「順口溜」鼓勵大家,活到老,學到老,老友老伴不可少;橄欖油、蔬果豆穀來顧腦;不抽菸 不鬱卒,年老失智不來找;多動腦,沒煩惱,天天運動不會老;保護頭,控體重,血壓血糖控制好。
預防重於治療,潘醫師與大眾共勉,要養成好習慣–終生學習、多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職業功能的複雜性。失智症是緩慢退化的疾病,並非是正常老化現象,目前藥物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潘威富一再叮囑大眾「預防失智,現在開始」,莫忘「三動兩高」: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高度學習、高抗氧化。
最新消息
佛光會北區年會 歡喜齊心向前行
2025-11-02佛光西來學童遊戲體驗 行三好收穫心甜
2025-11-02月光寺多元族群料理 北區佛光人享蔬食
2025-11-02大崗山淨山健走 環保心保傳遞善與健康力
2025-11-02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
2025-11-02「華彩萬象」石窟藝術佛館開幕 沉浸體驗千年文化
2025-11-02南天大學社區藝術展開幕 一筆字映照藝術之光
2025-11-02沙巴SPM考生祈福 祈願考生自信展現實力
2025-11-02紐約中文學校家長會 凝聚教育共識
2025-11-02獅王文化節大顯獅威 泰山佛光蔬食禪味廣結緣
2025-11-02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