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 人間佛教的迷悟之間
2019-11-08
「一念悟眾生即佛,一念迷佛即眾生」,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11月8日禮請佛光山慧靜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的迷悟之間」,現場聽眾聞法欣喜,笑聲連連。
慧靜法師闡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系列,說明「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它的理念來自佛陀,因為佛陀從出生、修行、成道、度化眾生都在人間,一切以人間為主;教主就是人間的佛陀,他所傳的就是人間佛教,專為人而說法的宗教,著重整個世間的教化。」
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藍圖〉說:「以信仰佛教的教義,因層次的不同,凡夫的般若是正見,二乘人的般若是緣起,菩薩的般若是空,惟有佛才能真正證悟般若,般若是佛的境界,是最上乘的一真法界。」
佛教依眾生根基不同,佛法分為五種法門,即五乘佛教,其中菩薩乘的佛教,以利他濟世的菩提心,「悲智究竟樂」為修行的極致,六度萬行更是利他濟世的具體實踐。
大師提到苦集二諦是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是出世間因果,眾生因迷執苦集二諦,而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虛受輪轉。又因最初不覺,迷己逐物,認妄為真,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
一般人誤以為五蘊和合的色身是永遠不滅的,因此,執著為真實的自己,產生種種的貪愛,因而流轉於痛苦的長夜,如果能夠洞察「我」的虛妄性,證悟本來無所得的「性空妙理」,自然能超越一切的痛苦,唯有「無我」才能解脫自在。
《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大師說心境也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般若」,有「般若」就能處理一切事,看一切事都用平常心,能夠從一般的事理看出佛法,這就是「般若」。「般若」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有了「般若」便可以開發自性之光,證悟真實的生命,從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脫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羅蜜」。
慧靜法師闡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系列,說明「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它的理念來自佛陀,因為佛陀從出生、修行、成道、度化眾生都在人間,一切以人間為主;教主就是人間的佛陀,他所傳的就是人間佛教,專為人而說法的宗教,著重整個世間的教化。」
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藍圖〉說:「以信仰佛教的教義,因層次的不同,凡夫的般若是正見,二乘人的般若是緣起,菩薩的般若是空,惟有佛才能真正證悟般若,般若是佛的境界,是最上乘的一真法界。」
佛教依眾生根基不同,佛法分為五種法門,即五乘佛教,其中菩薩乘的佛教,以利他濟世的菩提心,「悲智究竟樂」為修行的極致,六度萬行更是利他濟世的具體實踐。
大師提到苦集二諦是世間因果,滅道二諦是出世間因果,眾生因迷執苦集二諦,而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虛受輪轉。又因最初不覺,迷己逐物,認妄為真,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
一般人誤以為五蘊和合的色身是永遠不滅的,因此,執著為真實的自己,產生種種的貪愛,因而流轉於痛苦的長夜,如果能夠洞察「我」的虛妄性,證悟本來無所得的「性空妙理」,自然能超越一切的痛苦,唯有「無我」才能解脫自在。
《法華經》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大師說心境也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般若」,有「般若」就能處理一切事,看一切事都用平常心,能夠從一般的事理看出佛法,這就是「般若」。「般若」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有了「般若」便可以開發自性之光,證悟真實的生命,從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脫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羅蜜」。
最新消息
新馬寺吉祥素宴 千人祈求國泰民安
2023-02-06佛光山光明燈上燈法會 心保和尚開示讓佛法成為心中的明燈
2023-02-06走出疫情邁向光明 佛光山圓福寺500人熱情提燈慶元宵
2023-02-05雲林講堂新春義賣 接引度眾歡喜當義工
2023-02-05均頭與作家有約 聽王文華叔叔說故事
2023-02-05大林講堂三好兒童冬令營 「環保心生活」共結善緣向前行
2023-02-05佛光山2023年燈籠創意彩繪比賽頒獎 畫下心中的美好與祝福
2023-02-05【星雲大師全集16】 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㉒
2023-02-05〔三好校園〕永靖國中愛晨讀 真善美樂存感恩
2023-02-04菲佛光會葉建松經絡初階班 帶給社會大眾掌握健康禮物
2023-02-04
相
關
消
息